分享

清河坊高银街祠堂巷于谦杭州故居——爱国忘身、舍己为民、大义凛然、死而后已的民族英雄

 吕康悠然 2024-02-04 发布于山西

         于谦故居始建于明代,曾改为怜忠祠,后几经修复,1989年整修后恢复为于谦故居。其位于上城区祠堂巷42号,为一处粉墙黛瓦、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院落,2002年进行重新陈设布置并对外开放。故居建筑呈长方形,分三个院落,内有于谦像石碑、卧室、书房、于氏古井、思贤亭、琴台等。故居与吴山三茅观于谦读书处、三台山于谦祠墓,一起构成了一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全面生动地反映出千秋清名的于谦形象。




  穿过清末民初风貌、市井文化浓郁、游人摩肩接踵的河坊街。




  经过攘往熙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高银街。




  拐入北侧清清静静、安安宁宁的祠堂巷。




  小巷深深,祠堂肃穆庄重,凝神静气,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黛瓦粉墙上展现一排杭州人为之骄傲的英雄谱:冷面寒铁的周新、疏湖筑塘建书院的阮公、绝孝纯忠惊天震地的伍子胥及留得青白在人间的于谦!




  庄重肃穆的于谦故居!




  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故居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二日公布

               杭州市人民政府立




              南宋御街特色建筑

                     于谦故居




  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故居

                杭州市人民政府




  故居的石库大门上方,有悬挑门楼、装饰斗拱、外挑檐口、青瓦滴水、小瓦檐面;呈现明清风格。




  石库大门两侧石柱上,悬挂着木质厚重、黑底金字、儒雅行书的楹联:

       天地为心是真豪杰;

       圣贤作则乃大丈夫。

       颂扬于谦以天地为衷心,以圣贤作榜样的高风亮节。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不足为过。




  石库门内侧为二米深四米寬的木结构门楼。前有带石磉的圆木双柱支撑,后靠砖砌墙体披护,木质横梁、檩条、望板及黛瓦屋面结构,将门楼护得风雨无侵。




  于谦故居第一进不大的天井中,迎面一道影壁,右侧为长方形门洞,门洞上方镶嵌弧形砖刻“崇德”铭牌,门洞为砖砌边框;左侧为绿篱簇拥着的灰色花岗岩板。




         站在门楼,细观照壁,镶嵌的花岗岩石碑,一览无余。岩上刻有书坛泰斗沙孟海老先生草书的于谦诗文《石灰吟》,龙飞凤舞苍劲洁白的草书,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精神体现其中了!




  走进“崇德”门洞,就是故居的二进大天井,方块石铺砌的甬道,可望见进三进天井的月洞门。甬道左侧就是故居的主建筑群,有厢房式起居室、原书房改为肃忠堂的厅室。




  跨进崇德门,左侧用玻璃框保护的是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怜忠祠碑”了。




         明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遣人来杭祭于谦,对于谦为权奸所害表示“朕心怜其忠”,并立此“”怜忠祠碑”,故居遂改为“怜忠祠”。所刻碑文为明朝夏时正所撰。夏时正(1412~1499)字尚一、季爵,晚年自号余留道人,杭州人,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此“怜忠祠碑”,因年代久远,碑文已漫漶。碑体尚好,怜忠永存。




         这是厢房式起居室。




         起居室旁有于氏古井一口,至今保存完好,井水仍然不绝,历经数百年,古井留存不湮,实为可贵。




         起居室旁有于氏古井一口,至今保存完好,井水仍然不绝,历经数百年,古井留存不湮,实为可贵。




         此卧室系于谦故居修复时,按明代民居风格复制。室内一床、一橱、一桌、一椅、一面盆毛巾架,简单朴实。




  这是厢房式起居室内的一桌、一椅。




  这是厢房式起居室内的一橱、一面盆毛巾架。




  这是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

     “忠肃堂”外侧门廊柱上楹联为:

     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

     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

    上联赞颂于谦力挽狂澜、保住社稷的功绩;下联讲于谦一生清白、不怕牺牲,无愧于石灰精神。




  忠肃堂迎面一块深色木质屏风,屏风上镌刻着“于谦生平年表”,隶书标题,宋体全文,让人一目了然,知索于谦光辉的一生。




  厅堂悬挂着“忠肃堂”金字匾额,于谦着官服的半身画像摆放在正中,画像两侧悬挂着褐底绿字的一幅楹联:                        

       公论久而后定;

       何处更得此人。

      这是清朝名臣林则徐写在于谦祠堂内的,故居厅内引用了此楹联。这是对于谦的评价,公论需久而后定,定而已久了。这样的人材,到哪里去寻找呀!




         厅内两侧墙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于谦学习、为官、卫京、冤狱的一生。




  厅内两侧墙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于谦学习、为官、卫京、冤狱的一生。




          于谦少年时,豪情壮志,写下了留得清白在人间的“石灰吟”。为官后,勤政廉明,巡抚江西、河南、山西等地,轻骑简装,访问父老,开仓赈灾,兴修水利。任职九年,所管之地,家家乐业,户户安生,被称为“于青天”。

        于谦不畏权贵,不事显赫,清风两袖,清白一身。并赋《入京》诗以明志: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国难之际,挺身而出。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瓦剌挟英宗南下包围北京,明朝上下一片混乱。于谦力排众议,反对南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历史主张,肩负重任,保卫京师,抗击来敌。

       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于谦被害。1466年,宪宗为于谦平反,诏复原官,追赠太傅,故宅改建为怜忠祠。1489年,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旌功祠”。




  忠肃堂前面的砖墙上,塑有双檐的宽大砖砌照壁,只是目前照壁上空空荡荡,不知道管理者准备作何所用。




  出了忠肃堂,左拐进入镶嵌弧形砖石“闲静”铭牌的月洞门。




         月洞门的东侧门楣上镶嵌弧形砖石“思远”的铭牌。




  进入月洞门,眼前是一泓池水,金色的鲤鱼在池中自在的游动着,南北二座亭宇遥遥相对,各领风骚。




         南侧紧依墙角,一座五柱半壁亭静静地卷缩着,半圆弧形的屋盖向碧池伸展,如亭名“思贤”一样,慕才思英,渴望贤人。




  南侧紧依墙角,一座五柱半壁亭静静地卷缩着,半圆弧形的屋盖向碧池伸展,如亭名“思贤”一样,慕才思英,渴望贤人。




  北面的“琴台”亭,在红花绿叶的簇拥下,舒展身怀,敞开心扉,尽情呼喊,正义旋律,永恒不变。




  琴台亭两侧柱上,悬挂着书法家李卫国的狂草楹联一幅:

       坐觉心胸绝尘俗;

       要留清白在人间。

       楹联所述,显出于谦琅琅乾坤的浩然正气,绝世尘俗的不屈清气。




  池边墙上,镶嵌了清光绪年间镌刻的“于谦遗像石碑”。




          “于谦遗像石碑”为原三台山于谦祠石壁上阮元等人题写,颂扬于谦的诗文,因风雨侵蚀多已斑驳,为使其流传下去,后人将其刻之于碑。此碑原立于三台山于谦祠,1984年移至故居。




  忠肃堂后面的天井里的一池方塘、两个小亭,静㴵得能看到池中的天光云影,肃穆中能感受到亭中的昂扬音律。于谦爱国忘身、舍己为民、大义凛然、死而后已的轰轰烈烈一生,是西湖山水之幸,让杭州河山增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