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成药,扫除盘踞在肺中的陈寒,鼻窍通了,鼻涕也不流了

 中医360 2024-02-04 发布于山东

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过敏性鼻炎。

秋冬之季,寒邪渐起,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

中医认为,肺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喉为之门户。不难发现,这些与肺相关的部位大都是与外界相连接的,所以,肺也就成了重要的气机交换枢纽。因此,寒邪最易走的就是肺经。

你去看,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我们总是止不住的会流出鼻涕。这正是寒邪作的祟。寒有收凝的作用,寒邪蛰伏在我们的肌表,把肌表的毛孔收涩住,使得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大大受阻。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全都郁积在肺中,久郁生热,酿而成湿,湿性的本质是黏腻的,是故,寒湿之邪会进一步加重鼻塞的症状。

有一个中成药,就尤其适用于寒湿所致的鼻炎,它就是辛芩颗粒。

辛芩颗粒:细辛、桂枝、黄芩、防风、荆芥、苍耳子、白芷、石菖蒲、白术、黄芪。

我们讲,鼻炎的本质是寒邪在作祟,中医讲,寒者热之。

所以,这里首先用到的就是细辛和桂枝。

细辛是一味根类药材,因为它的根很细,味道偏于辛辣,故而得名细辛。

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细辛本就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它的辛味可以将药性通达全身,将盘踞在体表的寒邪全部驱逐殆尽。

细辛

桂枝,是肉桂树上的嫩枝。它高高在上,离太阳最近,也尽得太阳的光辉,所以,桂枝这味药的阳气是很充足的。

桂枝也是一味善于走窜的药材,和细辛不同的是,桂枝偏向于温通经络,又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将体表的寒邪通过出汗的方式把它们排泄出去。

桂枝

与细辛和桂枝的药性截然相反的是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主入肺经,放在这里,则是清上焦的湿热。

我们前文就说了,寒邪把毛孔收涩住,以致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受阻,浊气排不出去,就会滋生内热,热邪继续灼伤肺中津液,继而化生湿邪。

黄芩的苦味可以燥湿,而寒性则可清热,把身体内的湿热之邪扼杀在萌芽之中。

黄芩

除了要祛寒,还要祛风。

须知,风为百病之长,为诸邪之先导,风邪容易携带着外感诸邪通过我们的肌表而入,而这里的寒邪也同样是乘风而入,因此,把风邪阻断了,也就是断了寒邪的来路。

防风、荆芥放在这里正是祛除风邪的。

防风和荆芥均是辛温的药材,性善走窜,既能抵御外风的侵袭,又能将潜伏到体内的风邪搜刮剔除出去。

防风

荆芥

苍耳子、白芷、石菖蒲同样是辛温的药材,它们放在这里则是宣通鼻窍的。

我们前文就讲了,寒湿之邪把鼻窍堵塞住,苍耳子、白芷既能散寒,又可祛湿,加之它们专入鼻窍,把鼻窍中的寒与湿全都剿灭了,鼻塞的症状自然也就改善了。

苍耳子

白芷

此外,石菖蒲又长于通窍,可同苍耳子、白芷一同把鼻窍疏通,改善鼻炎的不适。

石菖蒲

最后,用上了白术和黄芪。

白术和黄芪主入脾经,功善健脾益气,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白术和黄芪把脾气补足,气血生化有源,我们身体内的气血充足了,人的正气就充盈了。《黄帝内经》中就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白术和黄芪放在这里则是让身体的正气满满,以抵御外来的诸邪,使得我们的身体免受外邪入侵。

白术

黄芪

辛芩颗粒虽是治疗鼻炎的良药,但其中的药味大都辛温燥烈,久服难免伤津耗液,因此,在可与生脉饮等滋阴补液的中成药一同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