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平:字母文字传奇03丨哈拉帕印章字之谜

 高观点笃者 2024-02-04 发布于上海

第四篇  字母文字传奇

3.  哈拉帕印章字之谜

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并定居在旁遮普地区的印度-雅利安人,确实在此地“遭遇”到一个更为古老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这就是与中华文明并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号称“文明粉碎机”的雅利安人是否“粉碎”了印度河文明,从而毁灭了他们的文字?旁遮普地区是否就是我们想要寻找的字母文字源头地呢?

英国人查尔斯·马森(Charles Masson),现在也被尊称是“独立探险家和先驱考古学家”,其实1827年他只是驻印度旁遮普军队“开小差”的一个英军逃兵。马森是第一个看到哈拉帕遗址的欧洲人,他后来在《俾路支省、阿富汗和旁遮普省各种旅程的叙述》一书中,以逃兵流亡时期在旁遮普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写作了带插图的传记。马森在一个名曰“哈拉帕”(Harappa)的古城废墟里,亲眼看见纵横交错的街巷、砖石构筑的史前建筑,神秘的气息震撼了他的灵魂。

哈拉帕文明考古遗址

1873年,新成立的印度考古调查局总干事、英国学者亚历山大·坎宁安(Alexander Cunningham)被马森的描述深深吸引,在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萨希瓦尔再次找到了哈拉帕遗址。坎宁安随即进行了挖掘,除了一些文物残片之外,他找到了一枚奇特的方形印章,上面刻有一头独角兽公牛,周围还有六个奇怪的文字。坎宁安观察到,这只公牛的背上没有印度瘤牛特有的肉峰,周围的文字与现代印度文字也毫不相干。坎宁安看到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字系统,但他没有继续深究,从而与一个伟大的文明失之交臂。

英国考古学者坎宁安和他发现的印章文字
哈拉帕出土的陶器残片

受哈拉帕遗址发现的影响,时隔五十年,1919年印度籍本土考古学者拉哈尔·巴纳吉(Rakhal Banerji)受命来到距哈拉帕西南600公里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遗迹,同时挖出了三枚皂石印章,每枚印章都有奇怪的文字。与坎宁安发现的那枚一样,其中一枚也有独角兽图案。

印度考古学者巴纳吉和他发现的印章文字

摩亨佐·达罗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Sindh)境内印度河畔,又称“死亡之丘”,是印度河文明最大的聚居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主要城市之一。曾与坎宁安一起供职考古研究院的老同事,时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Sir John Marshall),注意到摩亨佐·达罗遗址和哈拉帕遗址之间的相似之处,亲自组建了两支考古队分赴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

时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约翰·马歇尔爵士

经过数年艰苦工作,马歇尔领军的考古队便将一个从未见诸历史却神奇无比的古老文明呈现在世人面前——城邦制的哈拉帕文明(包括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 2500-前1700 年间,这个文明拥有一批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公共设施发达的大型城市。最大的两个城市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例如,摩亨佐·达罗城市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建筑。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似乎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何其富足。摩亨佐·达罗的人口总数估计在 4 万以上,哈拉帕也有 2-3 万人。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印度河文明的考古发掘,与莱纳德·伍利(Leonard Wolley)在美索不达米亚挖掘乌尔(Ur)墓葬群(参见《两河楔形文字传奇》),以及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埃及发现图坦卡蒙墓(参见《埃及象形文字传奇》)几乎在同一时期,但它的意义远超后两者。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起源甚至可远溯至公元前2600年前,比古埃及的吉萨(Giza)的金字塔还要古老。1980年,摩亨佐·达罗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哈拉帕遗址并称为古印度文明的代表,虽然它们现在都在巴基斯坦境内。

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大浴池

印度河文明遗址出土了众多历史文物。考古证实,这一文明仍属农业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一样,采用灌溉农耕的方式,且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用来制作工具、武器、容器和雕像等,还有一些黄金、白银类制品等。摩亨佐·达罗等城市的布局除了耸立的卫城外,还有由普通民居、市场、作坊等构成的规模宏大的街区。此外,一个被称为“祭司王”的小型滑石(皂石)雕像,于1925 年在摩亨佐·达罗发掘期间被发现,可能代表该市统治阶级的一员。

印度河文明居民的日常生活,印度德里国家科学中心
祭司王小型皂石雕像

更为神奇的,是印度河文明遗址发现的文字。因为这一文明的曝光,无论是哈拉帕还是摩亨佐·达罗,都是从找到文字开始的。印度河文明的文字符号主要出现在石质印章(以及陶器、铜板、工具和武器)上,所以被称为“印章文字”(Indus script)。

方形的印章是书写印章文字的主要介质。它们的尺寸通常为1英寸(2.54 厘米)见方,在印章顶部显示文字本身,而在印章中心呈现动物图案。印章主要由滑石制成,其中有一些包含一层光滑的玻璃状材料,但有的印章也用银、彩陶和方解石制成。那里的古代人可以把印章压在粘土上,直接复印其图像和文字,就像现代人在文件上加盖图章一样。

带有文字的“独角兽”图案印章,现代感十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到 1992 年止,印度河文明遗址估计已发现了约4000 个左右刻有印章文字的物品,已知的文字中共有 400 多个不同的符号。虽然这些刻有文字的物品数量多,但每一段文字的长度却极为短小,平均长度仅 5 个符号,没有一个超过 26 个符号。

由于没有像罗塞塔石碑或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那样的三语或双语对照铭文,虽然考古学家仔细研究了出土的各种印章,但经过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努力后,印章文字还是无法被解读。

印度河文明的印章文字集合,大英博物馆

有人认为,印章文字可能是某种象形文字。因为印章上往往包含着与神话或故事相关的图画,文字与雕刻的动物或人类图形相结合,可能会用于记录宗教、礼拜仪式或文学故事,这在其他书写系统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但是,仅有400 多个不同的符号构成象形文字似乎太少,以至于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符号并不是文字,只不过是一些宗教符号而已。

也有人认为,印章文字可能是字母文字,然而,倘若不同的字符数减少到20-30个尚有可能构成字母,而400 多个不同的符号只可能是混杂了表音与表意符号的文字。但现代人却根本不知道这些符号应该如何发声。在破解古埃及文字时,人们尚可以参考埃及语的后裔语言科普特语音,但印度河文明早就在历史上彻底消亡,学者们至今无法确定这种文字记录的究竟是哪一种语言,这也是印度河文字未能破译的最重要原因,也可能是最有争议的原因。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印章文字板

更有人认为,只要能够释读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释这个文明的来龙去脉。反过来讲,在没有破解印度河印章文字前,很难解释这个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这里留下了最大的谜题:印度河文明究竟是怎样衰落和毁灭的?这个文明持续了近千年,在公元前1700 年前后突然“失踪”。考古学家到现在还不能明确它结束的原因。据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包括洪水、瘟疫、异族入侵、集体自杀等等。伴随着印度河文明的湮灭,他们发明的文字也随之消亡。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统治印度的吠陀文化没有自己的书写系统,也没有采用印度河文字。事实上,印度还要再等待1000多年,到阿育王时代才能看到文字的回归。

尽管如此,现在我们至少知道,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旁遮普北部后,并没有真正遇到印度河文明,说他们“粉碎”了印度河文明更是无从说起。因为当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所留给他们的只不过是一个残破的文明遗址。有人在摩亨佐·达罗的房屋内发现过大量骸骨,但都是被仓促埋葬,而不是被人屠杀。其中不少遗骸成堆地倒在一起,表现出自救和挣扎的样子,很像是地震或火山喷发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变造成的猝死。虽然也有考古发现证明摩亨佐·达罗确有入侵者劫掠痕迹,但侵入时间和入侵者的身份却并无确切的线索。

哈拉帕夯土房屋及街道,阿蒂夫·古尔扎摄影

从公元前1700 年印度河文明突然消失,留下了一堆断垣残壁;到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旁遮普,开创了印度的吠陀时代,其间大约20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尚无历史定论。

印章文字故事的最终结论是,我们在印度次大陆追寻雅利安人“毁灭”古文明和古文字的探究,以及印度河文明是否有过催生字母文字的可能性,至此已基本告一段落。

雅利安人迁徙历史地图:途径印度河文明遗址
最后编辑于:2024-01-13 17: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