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忘不了母亲做的布鞋

 冬歌文苑 2024-02-05 发布于北京

忘不了母亲做的布鞋

母亲知道我要离家当兵走时,几天时间,给我赶出了一双黑条绒松紧口布鞋。离家那天,母亲让我穿上她做的新鞋转着圈看了又看,露出了笑容。

多少年来,母亲为我们做鞋子的情景历历在目。

小时候,全家人穿的鞋,都是由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绳(线)做出来的。

母亲做布鞋是从打袼褙开始的。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打好一盆不稠不稀的浆糊,从一摞淘汰的被(床)单以及穿破的旧衣服和多年积攒的碎布片中,先大后小,大小搭配。铺好衬纸,刷上浆糊,按照衬纸的大小铺平铺好,压着茬刷上浆糊,一块一块抿过去。一层、两层、三层……达到厚度后,揭起来贴在门板、案板等平板上晒干。做鞋的基本原料就备好了,之后要做的鞋底、鞋帮都会用到。

做鞋面的新布要到供销社里去扯。主要是黑条绒和黑咔叽布,母亲还买些红条绒、花条绒等,是为姐姐妹妹们准备的。裁成窄条用来沿鞋口的白平布黑平布也都要准备好。家里有一大本旧书夹起来的鞋样本。父亲的鞋比着旧鞋样就可以了,而我们小孩子们的脚变化最大,要根据我们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母亲让我们光着脚丫在一张报纸上比划,尔后用针将纸样附在布上剪下来,用浆糊把鞋面、袼褙和白色的衬布三样粘在一起,晾干了,上下沿口用布条裹边,鞋面(鞋帮)工序才算完成。

纳鞋底是很费劲的一件事。一层一层袼褙用浆糊粘在一起附上底面。厚厚的鞋底,要用搓好的优质麻绳、大针和顶针用针锥穿透带过,使劲地将麻绳拉紧,直到鞋底上拉出一个小窝,一只鞋底大约要有成百上千个小窝窝组成。

后来,在我们家里,纳鞋底由姐姐们帮助完成。记得,大姐到生产队劳动时,总会随身带着一只鞋底,短暂的休息时间,也要拿出来纳上几针。回到家里在油灯底下飞针走绳,我们家里纳鞋底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就是大姐。

上鞋是把做好的鞋帮和纳好的鞋底连接在一起。做出一双好鞋子,上鞋这道工序极为关键。鞋帮做得好,鞋底纳得好,必须上得好才行。上鞋时母亲总是反复比照,先把鞋尖与鞋跟两点固定好,手工做出的东西,不可能十分精确,必须提前考虑均匀分配一定的误差,上好的鞋子才有可丁可卯、严丝合缝的效果。

一双成人布鞋大约要一个星期才能做好。因为布鞋穿在脚上会越穿越大,铰样(下料)时就要考虑到伸缩幅度,做出的布鞋不能太大,太大了越穿越不跟脚。一般做出来的布鞋穿时稍有点夹脚,少量喷上一点水,塞上鞋楦木板,一天过后取出,晾干后就是一对结实合脚舒适的好鞋。如果穿上稍微有点紧也没关系,母亲会安排站到门槛上踩一踩即可解决问题。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没日没夜地忙。生产队里干完活,就要火急火燎地回家给我们做饭洗衣服,晚上常常是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她还点着豆大的油灯,不是在纳鞋底就是在做鞋帮。

在村里,母亲做鞋的技术(针线活)是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但做鞋的速度一定是最快的人之一。什么季节穿什么鞋,总能如期实现,常常受到街坊邻居的称赞。

冬天上学的时候,穿上母亲做的鞋,一路走着都会觉得神奇,特别是坐在教室里,听着有的同学不停跺脚的声音,自己穿着母亲做的棉鞋,身上心里都感到暖暖的。

小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每年过年姊妹们都会有一套新衣服,快过年前那段时间,母亲都要为我们每个人赶做一双新鞋。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姊妹们的床前,都会放着一套崭新的衣裳,都有一双板板正正的布鞋。

那年,母亲得知我就要离开家里去大西北当兵时,特意到供销社买回了鞋面等材料,找出穿过的旧衣服拆洗干净,一层层打成袼褙,放在火炉边烤干,精心比照我的鞋样裁剪成鞋底鞋帮。熬夜加班沿鞋口纳鞋底,两三天时间,给我赶出了那双布鞋。

新兵到县武装部集中后统一配发了绿军装和毛皮鞋,母亲做的布鞋我装在背包里带到了边关,仅在训练过后的时间里穿一穿,一直穿了好几年……

一双布鞋与希望相连,给我母爱、温暖和嘱托。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今生今世再穿不上母亲做的布鞋了,但母亲为我们做鞋子的情景一直在我心里,一直在我眼前。

一针一绳(线)透着心血辛劳,一针一绳(线)显出母爱深情。母亲做的布鞋,将永远留在记忆里。

 母亲单冬生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刘玉庆,男,山西平定人,从军多年(上校)退役,现居太原。文学爱好者,多篇诗歌、散文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和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