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禹襄先生《十三勢行功心解》原文

 雲中武 2024-02-05 发布于山东

《十三势行功心解》最早公开于[微本]。[微本],即陈微明(1881-1958)著《太极拳术》,192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陈微明先生为杨澄甫宗师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柔拳社。[微本]传《十三势行功心解》经过各种刊本的转载,太极拳专著中引述者亦较多见。传布极为广泛,影响深远。

图片

[微本]《十三勢行功心解》原文如下:

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换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虚實」也。發勁須沉着鬆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静如山岳,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换。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dao)。先求開展,後求緊凑,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静,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静無有不静。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猫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滞。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

[李本]《十三勢行功心解》为李亦畲(1832-1892)辑,唐豪(1897-1959)考释:廉让堂本太极拳谱。见196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唐豪、顾留馨(1906-1990)编著太极拳研究一书第136-169页。[李本]内容包括[王谱,即王宗岳著太极拳谱]、与武禹襄、李亦畲等人的拳论,拳诀。原谱共收文章十七篇,前有李亦畲之侄孙李福荫序。

[李本]《十三勢行功心解》四篇原文如下:

十三势行功要解

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绅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黏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太极拳论要解

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要静,内固精袖,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末展,劲断意不断。

十三势说略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注: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伯仲三人受家教,均习武。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禹襄长兄澄清从河南舞阳县盐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太极拳本为民间秘传,传承无可考。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短短不足五百字,是当时仅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禹襄比照参悟,结合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

武禹襄终生研究太极拳,及至到老,病卧床榻,犹为侍疾者讲论拳术,娓娓不倦。其甥李亦畲、李承纶均从其学,尤以李亦畲拳艺最精。李亦畬(1832~1892),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传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拳为业,武氏太极拳始在外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