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扬州八怪与篆刻艺术(侯勇)

 书法篆刻研究院 2024-02-05 发布于江苏
《书法导报》2014·1·8 扬州八怪中与篆刻艺术 侯勇 很难想象,一座城市汇聚了几乎所有的印坛名家大腕,印史上赫赫有名的徽派、浙派、东皋派等艺术流派的领军人物纷纷游历、生活于此——这就是清代的扬州城。 扬州位于江、淮交汇之处,是大运河要冲之地,更是盐课、漕运中心,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尤以康、雍、乾三朝为盛,富甲天下。所谓“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是无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无比向往的生活。而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环境的宽松则直接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进步。 此间出现的“扬州八怪”是扬州地区艺术创作巅峰时期的典型代表。他们独特的思想作风和艺术格调,较之当时所谓的“正统”艺术呈现出显见的叛逆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影响深远,甚至启示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一些创作理念。 “ 扬州八怪 ”通常指金农、李觶、汪士慎、高翔、郑燮、李方膺、黄慎、罗聘8人。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者,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 需要指出的是,“ 扬州八怪 ”在创作实践上的特立独行和作品表现形式上的“ 怪诞不经 ”,绝非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割裂,而是深深根植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学养、修为上的再创造。研读其作品,不难看出,他们除了在绘画艺术创作上有卓越的表现外,无一不擅长书法,无一不精通诗文,而胜于篆刻者,亦不在少数。计有印家六人,“ 疑似 ”者两人 ,这几位是: 汪士慎(1686一1759),字近人,号巢林。性格冷僻高岸,处闹市而得清幽,时相过从者,三五知己耳。乾隆四年(1739年)左眼失明,遂刻“尚留一目箸华梢”以明志。其著有《巢林诗集》,却无印谱行世,印作散见于书画作品中及《络园藏印谱》、《丁丑劫余印存》等。 汪士慎的篆刻,印路比较宽,有秦汉印、鸟虫篆印、元朱文印等多种风格。 高翔(1688一1753),字凤岗,号西塘。居扬州城北陋巷之中,闭门作画,性情与汪士慎略同。巢林曾言:“ 先生高卧性懒慢,轩车不得来幽丛。” 高翔著有《西塘诗抄》,无印谱传世。其印作辑于《飞鸿堂印谱》、《明清篆刻流派印谱》等,并有印刻原件收于扬州市博物馆。其篆刻师法程邃,有徽派风骨。 高凤翰(1683一1749),字西园、号南阜,山东胶州人。雍正末年赴扬州任泰州坝长。乾隆二年受诬入狱,得白后去官而右臂致残,尝刻《丁巳残人》印以记之。 高凤翰左臂作书,书风桀骜不驯,生冷奇崛,昭示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残缺之美,其印风亦然。 杨法,字已军,号孝父,生卒年不详。于乾隆年间流寓扬州,以诗文、书法名世,兼擅篆刻。 杨法是较早关注魏晋时期印章的印家,其印纳古法于新意之中,有雄迈劲健气势,难能可贵。 郑燮(1693一1765),字克柔,号板桥。乾隆七年(1742)始,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十余载,终因痛恨官场腐败而辞官,于乾隆十七年(1754)返扬州酬画。 郑燮是“扬州八怪”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天才,更是坊间智慧与正义的化身。数百年来,他的传奇故事,后人口耳相传,乐此不疲。 郑燮的篆刻作品散见于《四凤楼印谱》等。其印生涩古拙,线条方折含蓄,章法随形布局,极具特色。 闵贞(1730一?),字正斋,号青乔。汪启淑著《续印人传·闵贞传》载:“ 贞生十二而丧父母,乃长痛不获养。其亲思绘形以奉之,由是学绘事,追摹其父母像,效丁兰朝夕奉祀焉。”又言其: “ 寄情篆刻,专宗秦汉印……用刀纯正,秀润艳无,剑拔弩张之态。为人敦厚温雅,一望而知为古君子也。”两位“疑似”印人: 金农(1687-1763)是“扬州八怪”主将之一,以个性鲜明的书法闻名于世。其篆刻艺术创作情况见诸文字记载,惜无实物存世。1993年,张郁明著《扬州八怪书法印章选》载有“临池”竹根印一枚,疑为金农所作。此印气势恢弘,险绝奇肆,细观该印线条刻画,横粗竖细,与其“刷字”书法如出一辙,我深信此印为金农所作。 罗聘(1733一1799)是“扬州八怪”中的晚辈。其流寓扬州时,几位前辈画家已年过半百了。罗聘因辑《罗两峰印存》而闻名印坛,该谱收录董询、邓石如、黄易、丁敬等名家为罗氏刊印68方。今人推测罗聘擅长治印,现收录一印而存疑。 “ 扬州八怪 ”的篆刻艺术活动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印学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他们继承了徽派艺术的传统,成为娄东印派的中坚,并启示、帮助丁敬印风在扬州形成(继而发展成为浙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扬州八怪'是三百年印坛的开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