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在原生家庭受的伤,被一只蛤蟆治愈了!

 转身忘记之不执 2024-02-06 发布于广东
我在原生家庭受的伤,被一只蛤蟆治愈了!
这是一件挺不可思议的事,但它就是这么发生了。
我出生在一个必须生儿子的家庭,而很不幸,我是家里排行老四的女儿,上面三个都是姐姐。
也就是说,我的降生,其实是不受欢迎的。
所以,曾经的我和蛤蟆一样,习惯性讨好他人,以及害怕冲突和有严重的不配得感。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蛤蟆的故事就被深深打劫的原因。
我一次又一次阅读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去感受蛤蟆的无助,在他的困惑里去认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恐惧,然后与它和解,并战胜它,没想到治愈竟然慢慢发生了。
书中有句话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只有我们自己能解。

01

不执的小世界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他人多久?”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和蛤蟆一样,感到既震惊又气愤。
我明明是受害者,心理咨询师却说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这也太扯了吧!
但在反复看了书中的内容后,我慢慢接受了苍鹭的说法。
我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是既定的事实,我改变不了。
但是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却是我可以选择的。
通过苍鹭给蛤蟆做心理咨询的过程,我知道了人的行为和感受,可以分为三种自我状态:
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受伤时,意味着我们处在儿童状态;
当我们挑担指责他人时,意味着我们处在成人状态;
当我们对自我负责时,意味着我们处在成人状态。
三种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同时存在我们的身体里,但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我和蛤蟆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儿童状态,总感觉自己很受伤,很弱小,没人爱没人疼,常常顾影自怜。
这样的结果就是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糟糕。
如果你也困在原生家庭的伤害里走不出来,可能也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处在儿童状态,把自己困在“受害者”的牢笼里无法自拔?
02

不执的小世界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蛤蟆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苍鹭的说法:
“你想让我责怪我自己。我不要!”
而对蛤蟆的愤怒,苍鹭给予了很好地抱 持。
他对蛤蟆说:
“这完全不是我要说的选项。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好像你最喜欢待在那个状态里。但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
苍鹭的话让蛤蟆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和觉察,最后他接受了苍鹭的说法,决定开始为自己负责。
看到这一章时,我感觉自己的心境跟蛤蟆高度相似:
一开始很抗拒,但因为真的不想继续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了,所以强迫自己去思考,并最终决心去改变。
看着蛤蟆和咨询师的沟通过程,仿佛就像是自己在接受心理咨询一样。
我让自己跟随咨询师的思路,去思考,去觉察,竟然慢慢地开始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了。
我开始慢慢理解我的父母,他们非要生儿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在那个环境,如果谁家里没个男丁,就会被村里其他人一直欺负。
而且,虽然他们确实会对弟弟有所偏心,但其实对我们姐妹几个也不差,并没有因为弟弟而让我们受什么委屈,更没让我们成为扶弟魔。
他们很多行为,都是受他们的经历和认知所影响,正如我的行为是受我的经历和认知所影响一样,可能确实给我造成过一些伤害,但那一定不是他们的本意。
学会这样想之后,我开始体谅父母,开始体会他们当初的困境,埋在心里近三十年的委屈和不满,也随着体谅慢慢消散了。
正如书中所说: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为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如果你感觉现在还缺乏力量,不妨也试着从这本书里找找力量吧!
03

不执的小世界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的改变”

有句话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无法改变任何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可以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获准那么大,时机其实也很重要。
看这本书时,正是我探索自己原生家庭的时候,并且到了迫切想要改变的时候。
所以,当我看着书中关于人生坐标和所处的状态时,我确实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之前的疑惑都打开了。
因此,我不敢说这本书适用于每个人的当下,你能不能从中获益,取决于当下的你是不是真的已经做好的改变的准备。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那么我相信书中的内容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END
作者:不执,心理倾听师,多平台作者,在倾听中成就他人,在写作中成就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