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野战军实力全解析:究竟强悍到何种地步?

 逍遥_书斋 2024-02-06 发布于河南

都知道一句老话:打仗看的是后勤。

其实以事后看,我认为应该改成看的是整体度。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两方因为政治不合,而大打出手,能赢的一方不一定是更强的,但肯定是整体性更高的。

什么是整体性,我觉得就是组织的严密性,上令下达,下情上达,双向信息流通机制完好,同时有优良的纠错机制,上面根据情况制定客观实际的策略,下面能及时准确的执行。

所以,我认为最能反映国共之争的就是两方都空白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完美的呈现了这一点。

问东北野战军的强,如果只列个数字或者编制,战役什么的,不能说不对,但思路有点窄了。

东北野战军实力全解析:究竟强悍到何种地步?

东北野战军的强离不开东北局,离不开各军分区和根据地,而东北局和根据地的建设才是东野走向辉煌的根基,随后的大练兵以及101的用人用兵才得以让东野成为王牌。(当然我党为了抢占东北派去了两万干部和十万精锐,甚至叶飞纵队差点调过来了)

出关前后,由于权力真空以及消息错漏,导致我党从上到下多数人过于乐观,乃至有些人只想待在大城市,连基本的工农群众都不想接触了。各路大佬到来,权力体系没有理顺,也导致意见不一,无法上下协力。

从御敌于山海关到1352这两美械打进来,到锦西决战落空,再到化四平和长春为马德里,军事跟着政治走,不能说设想不对,只是结果真心不好,代价也确实大了。

中央不知下情,只能跟着谈判走,东北噪音纷乱,部队都整不好,出关后收拢了一批土匪杂流,组织政权粮药群众什么都没有,(黄克诚著名的七无电报),导致一路稀里糊涂的跑。

随后主席和林总谈开(请主席头脑冷清时思考之),摆正心态,扶上正位,放权做事,才有了轰轰烈烈的下乡土改,上山扫匪,捡洋落大练兵,无数文职干部下乡搞土改,建立基层政权,解放受压迫群众,各军区除了练兵学习也有肃清土匪的任务(东北老航校炮校派上用场了)

也由此将陕北冀东山东苏北各地来的同志团结起来,互相了解,共同奋斗,南满的三纵四纵为大后方的经营建设保驾护航吃了不少苦。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结果是很好的。稳定了大后方,有了群众有了粮,有了精兵有了装,东北的工业基础加上捡来买来的装备,林总的底气足起来了。

在孟良崮和挺进大别山后,东野大练兵结束,接力搞出了夏秋冬一波波攻势,各个出击,让杜聿明陈诚卫立煌吃尽苦头,就是因为大后方有牢固的根据地,所以可以放开手脚在果军各据点穿插围剿,乃至最后辽沈决战,上了一两百万支前民夫,廖耀湘去彰武断铁路线也无事,毕竟东北局直接抢修出公路支援前线。

至于东野战斗力的,林总先后多次给各级领导上课,所有的战术战略守则就是这时候形成(得感谢秀水河子一战发现不少问题),6小时出简报,24小时出详报,林总逼着你学习总结。

能详细说东野战斗力的,可能就是衡宝中的丁大胆了,一个师三个团分下来,堵住桂系的腰,还给所谓的钢七军军部砸烂了,白崇禧调几个部队愣是没搞定这跑进肚子里的一个师,而这个桂系7军和48军,三年前陈毅带着山东八路军打了半天没搞定把牙磕了(当然那时候敌我差距大)

东北野战军实力全解析:究竟强悍到何种地步?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军委最初的设想是南方顶北发展,事实也确实如此,东北基地成了我党的大腿,华东成了另一条大腿,倘若东北没能迅速反转,解放战争可能五年都打不完,到时候美帝亲自下场局面就难收拾了。

至于抗美援朝,印象中朝方的五,六,十二师团核心源自东野的164、166、156师。

我方大半核心就是林总带出的猛虎,整个志司乃至入朝部队,几乎全是东野的底子,如一次战役(除了66军来自华北,和50军做预备队,其他一线部队都是东野的),前线通讯不畅,敌情地形都不熟,不少是军师级自行发挥,二次战役才加上了华野的九兵团(可惜主将是个防守专家),如温井黄草岭云山松骨峰三所里,甚至长春起义后改编的滇军也打的不错。

四野老人云:罗帅谈心,三句话就成。为何?救人于水火,雪中送炭,没有架子。救梁兴初不谈,小事更多,一个受伤的团级干部,开会遇到罗帅,罗帅开口就问伤势如何,给你带了练乳好好补养云云。此君感动得涕泪横流。

罗帅下部队必见营连级政工,请客吃炸酱面,小烧小炒肉管够,多年后还有人以此为荣:罗政委和我碰杯……

在冬季攻势结束后,辽沈战役发起前,东野部队利用长达半年的时间开展军政训练,以能打“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目标,部队的思想和技战术水平有了极大提升。

为了给文盲比例很高的广大官兵讲明白军事理论,林彪总结出了具有林氏风格的“六大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力图以最形象最直白的语言把作战的道理讲清楚。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基层干部中没有军校毕业生,都是从战斗骨干成长为指挥员的。他们的优势是作战勇敢,军事技术过硬,缺点是战术水平不高。

根据我军基层指挥员的这些特点,林彪结合以往的作战经验,总结了通俗易懂的六个战术原则,要求部队指挥员逐级学习。这六个战术原则更类似“实用手册”之类的普及读物,即便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指挥员也能够听懂,作战时先照葫芦画瓢,等积累了经验后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六大战术原则很多是从四平战役等几次败仗中总结出来的,着眼点是东野部队在扩军之后有大量“菜鸟”式的新兵,需要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下来,从而不断提升技战术水平。

以“三三制”为例,该战术要求每个班分为三个以上战斗小组,每组3—4人,人员配置上战斗骨干、新兵和普通战士各占三成,作战时组成三角队形,互相掩护,保持队形散开,避免挤成一团遭到到敌人火力集中杀伤。这种战术编组便于以老带新,让新兵蛋子跟随老兵积累经验。几仗打下来,新兵得到了锻炼,很快成长为合格的优秀士兵。

东北野战军实力全解析:究竟强悍到何种地步?

我党指挥作战历来精细谨慎,不打无把握之仗,珍惜有生力量,不会轻易让基层指挥员用宝贵的兵力去“交学费”。当年四野官兵说“跟着党走,保管打胜仗”并非溢美之词。

与之相比,国民党军在训练方面依然没有摆脱旧军队的陋习,多采用原始而野蛮的手段,新兵们不仅没有尊严,也学不到多少过硬的技术,战场生存能力必然低下。

国民党新1军、新6军等美械部队中由于有不少从军的知识青年,因此官兵素质相对较高,但由于没有形成以老带新的训练和作战机制,导致战斗骨干的损失无法弥补,尽管可以通过强制征兵等手段保持人数不减,但其战斗力却不可避免地不断下降。

四野部队战斗力强劲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有效实用的训练手段,保证了在短时间内把大批农家子弟转变为优秀的士兵,从而锻造出一支支威震敌胆的铁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