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荔枝是怎么送到长安的?

 新用户4137UVw9 2024-02-09 发布于河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唐朝,要想把几千里之外岭南的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小说《长安的荔枝》里的主人公:李德善。

他这次运送鲜荔枝的过程,也可以看做一次完整项目的过程。

到了岭南,当地的官员不配合,主要是由于荔枝本身特性,并不能长时间保持新鲜,要不早就把鲜荔枝运送到皇帝那儿了,哪还用单独设立李德善这么一个“荔枝使”,特意来办这个差事。无奈之下,出身算科的他,最后还是把依靠放到了数字上:鲜荔枝容易变质,不可能运到长安这个结论没有问题,但是太含糊了,没有人能给一个详尽的回答。他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什么品种的荔枝更耐变质?何时采摘为宜?用飞骑转运,至少要多快的速度?与荔枝重量有何关系?飞骑是用稳定性更好的蜀马、滇马,还是用速度更快的云中马、河套马?是走梅关道入江西,还是走西京道入湖南?是顺江上溯至鄂州,还是直上汴州?倘若水陆交替,路线如何设计最能发挥运力?每一条路,在荔枝腐坏前最远可以抵达何处?

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衍生出恒河沙数的组合可能。

而且要弄清楚这些事情,只在纸面上验算是没有用的,需要进行一次实物试验才行。

于是他购置了一百多匹马,几十个骑手和几条草船,分做4队,选择不同路线,同时出发,还设计了一个类似现在甘特图的表格,记录这四支队伍出发以后多久,到哪里荔枝开始变质……在不断思索、尝试下,终于,荔枝的保存时间从一开始的4、5天延长到了11天。

这里打动我的是他在完成这些事情后,立刻把“新鲜荔枝的转运之法”写了下来,而且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中,进入了心流状态

灵感源源不断,毛笔勾画不断,李善德此时进入了一种道家所谓“入虚静”的奇妙状态,过往的经验与见识,融汇成一条大河,汪洋恣肆,奔腾咆哮。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计算,陈子、刘徽、祖冲之、祖暅之在这一刻魂魄附体。李善德的眼睛满布血丝,却丝毫不觉疲倦,恨不得撬开自己脑壳,一磕到底,把脑浆直接涂抹在纸卷之上。

……

灵感源源不断,毛笔勾画不断,李善德此时进入了一种道家所谓“入虚静”的奇妙状态,过往的经验与见识,融汇成一条大河,汪洋恣肆,奔腾咆哮。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计算,陈子、刘徽、祖冲之、祖暅之在这一刻魂魄附体。李善德的眼睛满布血丝,却丝毫不觉疲倦,恨不得撬开自己脑壳,一磕到底,把脑浆直接涂抹在纸卷之上。

能够有这样的心流体验,并且能够沉淀出来成为一个可以拿来就用的“知识产品”,肯定得益于他在算术上的专业和对这件事的琢磨。到这里,运送鲜荔枝的项目只算完成了一半。

前一半大部分内容都是他做主,他说了算,所以整体看,虽然疲惫不堪,好歹还能掌握。后半程的项目管理,我觉得可以用失败来概括。

失败在对于项目相关方和风险管控上。

他写的那份新鲜荔枝转运之法,到了长安以后,竟然不能顺利呈上,官场上的运转之道,一点不必运送鲜荔枝简单,甚至更复杂,甚至最后差点功亏一篑,被旁人抢了功劳。饶是有人暗中相助,也导致了最早他在岭南的时候承诺胡商的事情做不到,导致对方误会,一气之下,把转运中必须用到的一个器具“双层瓮”全部拿走了。也疏忽了人员上的管理,原本只需要几丛荔枝,突然右相增加了数量,再一层层加码,到岭南的时候,三十丛荔枝变成了二百丛不止……

对于主要存放器物双层翁,他只交给胡商办理,这就是所有的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而对于上面旨意揣测不准,又导致了和当地荔枝农户的交恶。

千难万险,最后作者还是让李德善完成了这个艰难复杂的项目,最后砍掉了这么多荔枝,也只有一骑马,两坛荔枝送到了长安。剩下的九成九的荔枝,由于各种原因,在中途都损毁了。

项目结束了,这个故事结束了么?没有,我们常说人性的光辉,也许就在最后一刻:当李德善知道右相李国忠所谓的转运钱粮被李国忠用另外的方式分担到了沿途驿站,还从中盘剥了不少,对他说出的那番话

右相适才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

最后被贬谪到岭南,当再准备新的一年运送荔枝的时候,却等来了另外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也不用再惦记送荔枝了。

故事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