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235-236条小承气汤脉诊及禁忌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2-11 发布于甘肃

235、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炙,去皮)二两 枳实(大者,炙) 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这条讲的是小承气汤的脉证及其使用方法和禁忌。

阳明病,谵语:是邪热入胃伤津而结滞成实,浊热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及语言功能失常(注意虚证也会有谵语现象),后面的脉象说明这是实证;潮热:是阳明(胃家实)的典型发热症状。如果脉滑而疾数,说明里热极盛,有燥实形或。此时虽然也有潮热谵语,也不能用大承气汤攻下(因为大承气汤的脉是沉迟有力),而是用小承气汤泻热通便。又因为有潮热,所以在用小承气汤时没有按常规用法服药六合(一合=20毫升),而是加到服一升(200毫升)(增加服用剂量加强其泻下的作用)。服小承气汤之后,如果胃肠道蠕动加快,但是因为药轻而没能泻下,再服一升,使燥屎泻下;如果没有转动,说明没有成腑实,就不能再用小承气汤,否则将会伤脾胃之气从而发生胀满不能吃东西的变证。如果服后第二天又不大便,脉象也由滑疾数变的微涩(微主气虚,涩为血少)。这是气血亏虚,不能再用下法。倪老师讲此时浅一点的用理中汤,很严重的用四逆汤,不论用哪个方剂都需要仔细辨证。

注意:倪老师讲有些小孩子会有滑脉;肺里有痰,痰多时也有滑脉;肠胃里有宿食也有滑脉。临证时需要仔细辨别。

236、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这是误汗所导致的表虚里实证。伤寒四、五日,脉象沉而气喘胀满(表邪敛肺和里气壅塞都会有喘满症状出现。表邪致喘必然会有脉浮、发热、恶寒等表症,里实喘必定会出现脉沉、恶热、便秘等里症)。这里是沉脉,那么病就在里,这是里热实证。因医生辨证失误用汗法误发汗,致病人里热更甚,津液外越而肠燥结实,大便困难。汗出为表虚,便难为里实,时间久了,津液更伤,里热更热,浊热上扰心神,就发生语言混乱。这个是误诊误治造成的,张仲景用这一条反复强调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才不会出现误诊误治的变证。

阳明胃热在针灸上怎么治疗呢?

《素问·水热穴论篇》:“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

《黄帝内经·灵枢》:″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针法或揉按泻法穴:气街(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上廉、下廉泻胃中之热。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