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院长室 2024-02-13 发布于河北

#精品长文创作季#

“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一南一北,共同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展到了5000多年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北方的“红山文化”孕育出了黄帝氏族。然而围绕着“良渚文化”却依然有着许多的谜团。是谁创造了如此璀璨的文明?“良渚文化”为何会突然消失?良渚人后来又去了哪里?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遗憾的是,现存的文献典籍当中没有任何关于“良渚文化”的记载。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利用已有的证据将“良渚文化”同“上古战神”蚩尤联系在了一起,不失为是解答这些谜题的一把钥匙。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良渚”这个名字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美丽的水中小洲”。1936年,人们在浙江省余杭县第一次发现了距今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良渚文化”。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其“已经接近文明社会的门槛”。2007年,随着“良渚古城”石破天惊的重见天日,一下子将“良渚文化”推入了古代文明国家的门槛。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根据考古发现,良渚作为一个早期文明国家,曾经开展过两项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一个是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另一个是建造了先进的防洪大坝。

良渚古城的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接近8个北京故宫的大小。在城市的中央位置,坐落有气势磅礴的“莫角山宫殿”。宫殿分布于城中地理最高点上人工建起的三座土台。“莫角山宫殿”位置居高临下,现代人来到那里,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坐拥天下的王者气概。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莫角山宫殿”的外围是城市的内城,一道周长6公里的城墙守卫着宫殿与内城的安全。根据考古发现,内城分布有大规模的手工业制造区域。内城的外围是由一圈人工建造的台地环绕形成的外城,普通居民大多生活在此。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与现在江南地区的人民一样,良渚人也是临水而居。据研究在良渚古城建造的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迎来了一波海侵,海平面相较于今天要高出1-4米。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面对不利的自然环境,良渚人选择了迎难而上。他们在建造城市之前,首先修建了一套完备的防洪水利系统。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良渚的水利系统是由11条水坝与3个水库所构成。其中最大的一个水库容量可以达到1310万立方米,足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良渚人的水利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水利工程,足以改写中国水利史。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根据专家预估,良渚人这两项大工程仅需要的土石量便超过了1000万立方米。以投入一万个劳动力,每年平均开工100天来计算,需要超过30年时间才可以全部完工。

如此庞大、复杂的基建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得依靠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组织才能够完成。这意味着良渚人一定有着一位高高在上的王。那么良渚人的王究竟是什么形象?为什么说他有可能是“上古战神”蚩尤?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良渚人十分推崇玉器,早在5000多年前他们就掌握了完善的切割、微雕、抛光等琢玉工艺。在反山墓地M12高等级墓葬之中出土的“琮王”和“钺王”可以说是良渚人玉器工艺的集大成者。在这些高等级玉器上面,反复出现了一个十分神秘又震撼人心的“神人兽面纹”。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神人兽面纹”图案描绘了一位半人半神,他骑在一只猛虎的身上,充满了英雄气概。据推测“神人兽面纹”既是良渚人的族徽,也象征着良渚人的王。在上古时期,先民们认为“蚩尤即饕餮”。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饕餮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这样来看,饕餮的形象是不是与“神人兽面纹”的形象很相似?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根据《太平御览》的记载“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可见在上古时代人们的眼中,蚩尤是“武德充沛”的可怕形象。传说蚩尤十分英勇好战,他在同其他部族发生的战争之中屡战屡胜,被人们尊为“上古战神”。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那么良渚古国的“武德”究竟如何?这从他们控制的领土面积可见一般。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良渚古国的势力范围地跨浙江、江苏两省的环太湖区域,面积超过3.65万平方公里。严文明先生曾经说过“假若良渚是一个国都的话,那些地方就是各个州郡所在地,这就是一个很像样的广域王权国家了”。如此广袤的领土,显然是需要依靠强大的武力才能征服而来的。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一个民族要步入到文明时代,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的。由于大量人员开始脱离了农业生产,住在城市里从事其他类型的社会分工,这就需要国家依靠武力作为保障,从周边区域获取粮食以维持城市中各阶层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一点对于良渚人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考古人员在良渚古城的池中寺台地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估算共有20万千克,被认为是良渚人的国家官仓之一。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根据文献记载,蚩尤领导下的九黎氏族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无往不利,最大的优势便是善于制造兵器。这一点对于良渚人来说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拥有着当时华夏大地上极其先进与精细的多类型手工制造业。

良渚人制造的各类型农业生产工具,包括石犁、石镰和石刀等,种类之丰富与打磨之精致,在新石器时代绝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考古还发现良渚人制造有数量巨大的渔猎用具,特别是石镞——弓箭的箭头。这些箭头呈柳叶状,可以被捆绑、镶插在竹、木质的箭杆上。良渚人制造的这些先进工具,平时主要用于生产活动,一旦战争发生立刻就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对于一个强大的文明国家来说,大型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粮食;制作玉器等手工业制品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养剥削阶级的奢侈生活需要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然而良渚人却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江南地区河湖山脉遍布,地理环境被切割地十分支离破碎,良渚人向周边进行领土扩张的天花板很快就到来了。这意味着支持一个强大文明长期发展所赖以支撑的资源即将陷入枯竭。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前面有提到,良渚人还一直面临着洪水与海侵的威胁。可以讲,在良渚古城建成后没过多久,整个国家就已经陷入到内忧外患之中了。作为良渚国王的蚩尤,必然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率领整个氏族向外开拓更为广大的生存空间的使命。

江淮东部海岸线古遗址中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存,为我们揭示了良渚人向北长途迁徙的轨迹。然而北方并非是“无主之地”,以太皞、少昊为首领的东夷氏族一直生活在那里。当两波人发生接触以后,东夷人可能是畏惧良渚人强大的实力,亦或者是希望拉拢良渚人一起对抗正在快速崛起的华夏集团,总之东夷人接纳了良渚人成为东夷集团的组成部分。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此时的中原地区,华夏集团内部通过“阪泉之战”黄帝的胜利,实现了炎帝氏族与黄帝氏族之间的彻底融合。这令东夷集团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双方之间的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一开始,东夷集团依靠良渚人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锐不可挡,三次击败了炎帝氏族,又多次打败前来支援的黄帝氏族。两个集团最终在涿鹿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中华大地命运的史诗之战。

与华夏集团内部实现了彻底融合不同的是,东夷集团由于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纵跨江、河、淮、济等水域,内部的整合程度还比较差,导致东夷集团在大决战中还是落了下风。涿鹿之战最终以黄帝“执蚩尤、杀两皞”而告终,华夏集团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涿鹿之战”之后,包括良渚人在内的大部分东夷氏族也被融入到了华夏集团之中,良渚的玉石工匠们来到了北方地区,这便可以解释良渚玉琮为何会出现在数千里之外的榆林石峁古城遗址之中。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那些没有随着蚩尤北上,继续留在良渚古城的良渚人后面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考古发现,“良渚文化”末期形成了很多高地居民点,水坝也因为损坏而被废弃,可见当时水患之严重。随着4300年前一场更大规模的海倾发生,良渚古城被一层洪水淤积层所彻底覆盖。

不过良渚人在毁天灭地的灾难爆发后应该还有幸存者。据推测他们经过辗转,最终来到了巴蜀地区,将良渚人的玉器文明传到了古蜀国。

谜一般的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去向了何处?

可以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的重要源头之一,蚩尤是除了炎帝、黄帝之外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先祖。“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一南一北,合力催生出了延续四千多年未曾中断的华夏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