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子懿:赵庄,一个豫东宗族性村落的民俗调查

 倦鸟依林 2024-02-13 发布于山西

转自公众号“中原民俗”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商丘市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民权县则是庄子故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本次所调查的地方则是民权县的一个宗族性村落——赵庄。

一、赵庄村的赵氏家族

赵庄村处于民权西北部,距离商丘市市区大概有75公里。和商丘地区大部分地方一样,赵庄村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村庄紧靠着连霍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并未穿过村庄,也没有在村庄设立服务区,因此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并未产生影响。村庄距离最近的国道大概有8公里,可以说位置很偏僻,交通不便利。村庄中的路大多是狭窄的土路,只有一条东西方向横穿村庄的柏油路可以让汽车通过,村民们进出村庄一般都会选择这条道路。

500

图1 来自百度地图

由地图可知,赵庄村周边还有龙虎寺集、李天慈村、沙窝村、台上村等村庄,这些村庄之间不只相互邻近,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赵庄村周边,有一个以“赵”姓为核心构成的家族文化圈,包括赵庄村,李天慈村,台上村和沙窝村,其中赵庄和李天慈的村民全部都姓赵,台上和沙窝村只有很少的几户人家是外姓,并且这些村庄的赵姓村民同为一个祖先。据《赵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赵氏先祖兄弟二人于山西洪桐大槐树处出发,移民落户于今赵庄一带。后来兄长没有留下子嗣,弟弟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再成家立业。子孙后代逐渐在此地带越发繁盛,到八十年代已有两万余人,并按五个先祖分为了五门。笔者是三门后代,三门也是人最多,最繁荣的一支,在赵庄村,李天慈村,台上村都占到了主流。其次是二门,主要分布在沙窝村。其余几门的后代人较少,有很大一部分都去了别处,如在杞县和睢县,也有几个村庄的赵氏和我们属于一个家族。赵氏的两位先祖的墓地葬在台上村外,至今还存在着墓碑。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李天慈村有一位叫赵彦复的人曾中进士,出门做官,颇有一番政绩,著有《苏门集》《二游草》和《梁园风雅》等诗集,他的名字在家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彦复死后,葬在了李天慈村的南部。他的墓很有规模,墓地的外围有着围墙,还有雕刻的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狮子一对以及专门立的牌坊。但在上个世纪,赵彦复的墓多次被盗,许多遗迹都被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几只石兽的头部就已经被割下盗走,牌坊也被盗走。二十世纪末修建连霍高速时,墓又被盗。我小时候去看的时候,只剩下几根不高牌坊柱子,其他的遗迹有的被盗走,有的深埋在了地下。

家谱一直都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家族的家谱每六十年一续,最近的一次续家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次续家谱要在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了。续家谱需要的经费由家族成员共同承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每个人出一元钱,有专人到家中询问,家谱续成之后,每个村庄保留一本,有在外面建立聚落的族人会有专人去送家谱。他们迎接家谱时有一套专门的仪式,迎家谱要选择一个好日子和好时辰,在村子里摆上方桌,点上香火,把家谱摆在放桌上。村民们会对家谱和祖先进行跪拜,跪拜结束后双手举过头将家谱接过,随后就是举办一场宴会来招待送家谱的本家。

在这一带,处于同一个家族的赵姓村民在起名字时会依照家谱上的十字辈分,分别是“献瑞玉庆普,修赢传家邦”,如此十字循环,儿子的辈分是父亲辈分下面那个字,如我的辈分为“修”字,我爸爸的辈分为“普”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中,大名基本都是按照姓加上辈分再加自己或者父母起的名字来确定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起名方式逐渐减少了,与我同龄的大部分零零后的名字中大多不带辈分字了。

村庄中辈分与年龄并不完全成正比,村子南边的人普遍辈分较小,村子北边的一般辈分较长,有的年纪大的没有年纪小的辈分长(zhǎng,指辈分大),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庄南边人的土地更多,日子过得更富裕,人口增长得更快。北边人土地少一些,人口增长得慢,所以慢慢地南边人的人口越来越旺,辈分越来越小。村子里人们之间的称呼也依照辈分,如果两人之间相差一辈,互相之间就以叔侄称呼,如果差两辈就以爷孙称呼。年纪相差较大且年长者辈长或平辈的话,就以辈分称呼,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十来岁小孩称呼六七十岁大爷为哥或叔的场面,但这在村庄中是很合理的;如果两人辈分相差大,年纪相差不大或年长者辈分低于年轻者的话,一般都相互称对方的名字,这样会显得合适一些。要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葬礼、大年初一的拜年中,人们不管年纪相差多少都会相互以辈分称呼。

在上个世纪,在沙窝村还有一个家族祠堂,是修家谱,举行祭祀等活动的地方,有很大的建筑规模,可惜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修建学校被拆掉了,再也没有重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家族曾在祠堂举行过祭祖活动,但是年代久远,具体的细节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二、赵庄人的经济生活

每当我过年时节回到村庄时,都能听到族人、亲戚们在互相讨论今年务工的利润以及未来的目标,一年的辛苦和烦恼都在与家人的团聚中烟消云散了。老人们则度过了一段很闲适的农闲时光,这段时间的村庄人最多,也最热闹,街头巷尾都是许久不见的朋友在叙旧。而在我暑假回去的时候,村庄则冷清得多,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庄中留下的老人和孩子都在忙着农活,不同年龄的村民分别从事着这两大生计方式。

(一)务农与务工

村庄的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花生为主,大多是粮食作物,在赵庄村和沙窝村之间有一条河,叫通惠渠(因为是惠济河的支流,由此得名),村庄的人们一般称此河为沙河。通惠渠是赵庄农业生产重要的灌溉水源,但在冬季和秋季经常断流,距离河流近的耕地直接使用河水灌溉,但村庄的大部分土地因距离河流很远,所以土地以井水灌溉为主。在夏天少雨的时候,土地需要大量的井水灌溉,因此田地中水井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村庄的土地经历过多次分配,在1980年第一次分配土地时,每个人大概分到约两亩土地,不论男女,只要有户口在村子里且成年,都会分配有土地。在以后的几年里,因为有很多年轻人结婚,成人,又进行过两次重新分配,分别是1985年和1991年。由于当时那一段时间几乎家家都有成家的孩子,所以重新分地并未遭到村民的反对,而且被认为是合理的。90年代之后,由于农村土地三十年不动的政策和打工的兴起,村里就没有再进行土地的分配。

村庄中大多数族人的土地大多比较分散,例如我家的土地,在村庄东边有一块大概九分大,在村庄南边的二号田地(村民对不同地区土地的称呼)大概一亩半,在村庄外面的一号田地有一块大概一亩二三分,在通惠渠边有一块大概一亩(村民称邻近通惠渠的土地为“河边地”)。这种土地不集中的情况导致很难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除非在收获期间相邻的土地需要同一种劳作且土地主人都愿意使用机械收割时,人们才会采用大型收割机。村庄中种植耕地还是用人力较多,只有在收割玉米和小麦时会动用大型收割机。

500

图2

500

图3 俗称“河边地”(图2、图3为村庄土地分布草图)

土地一般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很少有村民用大块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村庄中化肥使用也较为普遍。村庄中如今种地的人一般都是村庄的留守老人和青少年,即使在农忙时节,也很少会有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帮忙。如果家里有院子,年长的村民会在家中种植蔬菜,自己食用或者送给邻居,但是年轻的外出务工者家的院子一般都用水泥铺上了,他们没有时间去打理院子,也不在意种植所节省的一些额外收入,所以尽量地使院子更简单,方便打扫。

赵庄村的经济水平在附近算是较为不错的,改革开放之后,赵庄村出门打工的人是最多也是最早的,所以早早地就积累到了财富。在我们那一片,早些时候,看一个村庄富不富裕,就看这个村庄的“洋楼”高不高,多不多,气不气派,我们村的洋楼在当时盖的最早,也最气派。但由于后来的打工潮,打工在附近的地方也逐渐兴起,几乎每个村都慢慢富了起来,我们村庄逐渐在经济方面不那么突出了。同样是因为进城打工的兴起,村庄中很多的耕地都没有人去种了,原先分土地的时候拥有土地的村民进城打工,遗留的土地要么给父母亲戚种、要么包出去,如果既没有亲戚种植也没有人承包的地就只能荒废掉。不过,村庄被抛荒的耕地很少。

上世纪末,打工潮兴起后,村庄中当时的年轻人很多去了浙江省的慈溪,宁波等地,女性一般去做纺织女工,男性一般学一门技术例如烹饪,驾驶,焊接等,在当时的收入很是可观。如今大多数当时的务工人员已经有了新的选择,有的纺织女工已经开始创业,司机、焊接工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也有做生意成为老板的,大多在务工地扎稳了脚跟。如今,在村庄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除了读书,打工依旧是主流选择,不过如今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如郑州,开封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不过最多的选择依旧还是浙江省。

由于大多数中年人或青年人都进城务工,村庄里在一年大多数时候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也有很多媳妇留在家中帮忙照看老人孩子的。务农的收入在村庄大部分家庭中占的比例很少,主要的收入还是打工的工资或者生意的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秦庄和龙虎寺各有一个小学,村民们的孩子大都在这两个学校上学,不过龙虎寺的小学教育质量更好,但也更远一些。整个村庄对于教育的态度还是比较重视的,即使是在最穷的人家,只要孩子还愿意继续读书,父母就会竭尽全力去供用。如果一个孩子愿意上学而父母不去供用的话,在村子里是会受到谴责的。在读书方面,虽然来自父母的阻力很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年轻人自己不愿意读书,而是选择别的道路。

在上个世纪后期,中考和高考筛选掉了一大批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早早地就去打工了。如今虽然中考和高考的竞争难度有所降低,但是村庄中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辍学以及想要辍学,原因并不在他们的父母,而在于他们自己。辍学的孩子有的去当兵,有的进城去干酒吧销售,还有的跟随村里的大人去了浙江,还有的正在上高中却已经没有继续上大学的意愿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大多是关于是否继续上学以及辍学后去哪里赚钱。

我认为上大学意愿的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村里同龄人辍学打工的影响,这些辍学打工的人相比于学生有着能够自己支配的资金,也更自由,对于还在上学且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是很令人羡慕的;二是在学校里单一的学习生活令人厌倦,主观地觉得打工赚钱很容易。

这些辍学的青年人大多成家较早,有些不到二十岁就已经结婚了,相比于同龄人,他们更加有钱,也更有社会阅历。但是在村子里,辍学依旧是被认为是不好的,辍学的青年人在老一辈人的议论中是被认为是不光彩的。有知识的人在村庄中是受到尊敬的,由于整个村庄对知识的重视,未辍学以及未打算辍学的青少年几乎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二)关于副业

除了从事农业和打工外,赵庄人也有一些副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养殖是特别平常的事,几乎家家都会养猪,生产队里还有牛,马,骡子等大型牲畜,用来耕地。改革开放之后,村庄中的养殖减少了。因为小规模地养殖猪,羊等牲畜获得的收益不如打工和商业,很多养殖户都改行去了别的行业,如今的村子里牛,马等大型牲畜已经完全消失了。在一年前,村里仅剩的一户养猪人家也因年纪较大而不再继续养殖了。村子里只有几户年纪大的老人不愿闲着无事做而小规模地养着十几只羊。他们一般在村庄周围放羊,会自觉地引导羊群远离村民们的庄稼地。

现在村庄里养鸡、鸭的人家也逐渐减少,一般来说,院子里养殖鸡鸭等家禽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的院子里很少有家禽家畜。老年人一方面为了节省一点肉蛋食品的开销,一方面为了打发闲暇时间,会选择养殖一些好养活,不费心的家禽。

值得一提的是,村子里在过去的十年里,猫和狗这两种最常见的动物绝迹了。因为村子里老鼠泛滥,老鼠夹子,养猫等传统方法无法使老鼠绝迹,于是人们开始使用鼠药,当一户人家使用了鼠药,毒老鼠的尸体被猫或狗吃掉会毒死猫狗,而猫的死会使老鼠更猖狂,少了猫的人家便会使用更多的鼠药,死去的老鼠尸体会毒死村子里其他的猫和狗。到现在,村子里已经很少有猫和狗了,村民们抵御老鼠的办法也只有鼠药和老鼠夹子了。老鼠却比有猫狗时更加泛滥,村子里如今有猫的几户人家只能把猫拴着养来保护它不受鼠药的威胁。

 (三)集市与商店

除了氏族间的文化联系,赵庄村和周边的沙窝村,李天慈村(洪武年间移民时有李姓字天慈的人迁居此地,后得名李天慈村,现在已经没有李姓人在庄里生活了),台上村,秦庄村也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些村庄都在龙虎寺集地区(先前曾有一寺院,名为龙虎寺,由此得名,现在寺院已经消失了,当地人简称为虎寺)有一个共同的集市。集市是周围地区的商品集散地,“两天一集,十天一会”,集规模较小,只有早晨大概两三个小时,所以要早起去“赶集”,到中午集就散了,集每隔一天就会有一次。会是有着固定的时间的,每个月逢四有会,初四,十四,二十四都是会的日子。会的规模较大,商贩和商品更多,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都能持续一天,到晚上才散会。集会上的商贩大多是附近村庄的村民,赶会的商贩大多是从更远的地方来的,集会的商品很多,有农具,衣服,种子,水果,食品,农药,化肥,蔬菜等。二十多年前,有些没有去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在集上做衣服生意,如今有的已经开起了自己的店铺,成为了很成功的商人。

在没有集市时,一个固定的商店就成了人们满足需求的地方。村子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在村庄的西北部,只买一些简单的糖果,香烟,小玩具,没有食物和菜品。小卖部里有一个牌桌,更多时候这个地方是作为村庄中村民闲暇时间打牌消遣的地方。村民们购买生活物品的食品一般会去龙虎寺或秦庄的小超市,不过距离都比较远,不是很方便。

三、赵庄村的信仰与习俗

每当我回到村庄时,村子里各色各样的习俗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这么多源远流长的习俗,这些民俗文化在农村则一直被人们代代传承。

(一)信仰文化

村庄的风俗和村民的信仰有着很大的联系,虽然村庄中的村民没有固定的信仰,但一般来说,村庄中的老年人会相信中国传统的神灵如老天爷,观世音菩萨以及灶神。有的人家会在堂屋(客厅)中会供奉神像,每月初一和十五会上香祭拜。大年初一的早上,村里的人家用三块砖头围成一个三角形,加入草木灰,然后上香祭拜天地。每年腊月二十三,人们会为灶神进行祭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村庄中流传不广泛,只有几户人家信奉基督教。村庄中虽然有人信奉佛教,但是一般来说,家里供奉菩萨的村民一般都将菩萨和老天爷,灶神等神灵归于一类。这种菩萨更类似于《西游记》中的与中国神话处于一个世界观下的菩萨,而不是真正的佛教菩萨,不能认为供奉菩萨即是信奉佛教。

村庄西头有个关帝庙,供奉的是关公,是一户村民自己自费修建的,为了求得家庭的平安,庙中香火不断。到了如过年等重大节日,香火更为旺盛,周边村庄的人都会来为关公上香求愿。

(二)年俗文化

过年时期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时节,这段时间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非常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整体风貌。赵庄村也如中国大部分地方一样,从腊八开始就要准备过年了,我们家乡在腊八节的习俗也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是喝腊八粥,从腊月二十六开始我们要开始准备过年吃的一些食物。俗话说,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蒸枣花,三十赶年集。枣花即枣花馒头,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食物,做法多样。

大年三十早上去赶年集,为年夜饭采购鱼、肉、菜,下午为自己家的各个门贴上新的对联,晚上是一家人团圆吃年夜饭的时间。在我们家乡,年夜饭的主食是饺子或馒头,再有几个热菜和凉菜,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一个团圆年,到晚上关大门的时候,要取三个散的花炮,点着扔到门外头,俗称“关门炮”。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我们要早早地起床,再取三个花炮放到门外,俗称“开门炮”,有着驱散邪祟的意思。早上还要为自家供奉的神灵更换贡品,上三柱香,除此之外在院子里还要祭拜天地。吃过早饭人们要挨家挨户地去和长辈们拜年,年长的长辈会给年幼的孩子压岁钱。到了晚上晚饭时间,同住一个村庄的邻居都会派自己家的孩子或者辈分比较小的人为自己的长辈和邻居家里送去“夹肉馍”,顾名思义就是馒头里加一块肉。虽然不算贵重,但也代表了人们对于邻居或长辈的祝福和尊敬,是每年八月十五和过年的一种礼节和习俗。

大年初一还有一些人家去附近的白云寺上香祈愿,白云寺在村庄南部大概十二公里的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要门票的,许多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去上香祈愿。寺庙大年初一有很多小贩贩卖小吃,玉器,玩具,香火等人们带着自己的愿望为庙里的神像上香,还有的购买红色的绸带,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愿望系在寺庙的树上。人们去往白云寺大多是为图个过节的热闹以及向神像祈愿,这种祈愿和为家里神像上香本质上都是一种心理安慰,不能理解为是一种信仰。

大年初二,在我们这边,过门的媳妇要回娘家看望。男人们也跟着妻子带一些礼品,如好烟好酒一起去看望公公婆婆,还要带一种糕点,俗称“果子”和“蜜三刀”,是我们这边逢年过节必备的传统礼品,价格也很便宜,走亲戚带这种礼品是对长辈尊重的表现。

500

图4 过年礼仪性礼品蜜三刀,拍摄人:赵子懿,拍摄地点:民权县赵庄村,拍摄时间:2022年正月初四

到了初三,每家每户都要去死去的亲人那里上坟,为坟墓添上新土,为故去的亲人烧一些纸钱,还要放一些鞭炮,初三是不兴出门走亲戚的。大年初四,初五,初六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在我们这里,侄子或外甥要携带礼品拜访姑姑家和舅舅家,长辈们也会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的晚辈准备饭菜。到了大年初七以后,一般来说走亲戚的人就很少了,人们要么复工上班,要么在家休息。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集市上一般都会有花灯会,展览售卖各种各样的花灯。

500

500

图5、图6 大年初三上坟,拍摄人:赵子懿,拍摄时间:2022年大年初三,拍摄地点:民权县赵庄村

(三)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村民生活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民权地区早饭一般以一些凉菜,咸菜,米汤为主,城里的人们习惯吃包子,油饼。午饭和晚饭一般以馒头为主食,或者面条,水饺。在以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时候,还有着“晒酱”的传统。

“酱”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可作为调料,也可以直接食用,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准备。做法是先做一些死面饼,即未发酵的面饼,晾干后用一种俗称“捂酱棵子”的植物铺在上面和垫在下面,然后用被子或者布盖上。等待十几天后面饼长霉点后拿出来,掰碎了晾晒干,收集在容器里,加上水和大量的盐,用手去挤压。这个过程要持续几个月,到最后就会成为红色的酱料。在农村有着“五月不晒酱,六月晒不上”的谚语。

在村子里早些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酿造醋,酿造醋的原料有红薯,苹果和柿子。做法是先将红薯苹果柿子等原料蒸熟,放在缸子加入醋曲等待发酵,发酵后拌入稻糠皮进行搅拌,醋缸的温度会上升,到温度稳定就可以进行过滤。一般都要进行多次过滤才能去除醋的杂质。酿造的醋颜色要比一般购买的醋的颜色浅得多,味道也更鲜美。到生产力发达的今天,村子里已经很少有人家自己做醋了。  

(四)婚丧文化

婚姻是人生大事,每当过年时节年轻人都回村时,年长的人都会给适龄的年轻人说媒牵线,希望能成就一段姻缘。

赵庄村和周边的李天慈村、沙窝村这种同一氏族的村落是不互相通婚的。先前未改革开放时,一般通婚范围都在村子方圆二十里内,如龙虎寺集、秦庄、金狮、尹店这种距离不远且姓氏较杂的村庄。现在交通和信息通信都很发达,村庄中新一代的青年有很多都在自己的务工地找到了对象,但说媒依旧在农村婚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相媒时选择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方圆二十里内了。

旧时婚礼一般分为相亲、定亲、下贴、娶亲、完婚、回门等几处程序。虽然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但也有很多是媒人介绍,相亲才认识。相亲初次见面一般都是由媒人搭桥,男女双方都有各自的亲属陪着见面,互相了解,如今只需要加个微信,旧时还有着交换八字的习俗,长辈们将孩子的八字交换,看看是否契合。定亲的时候,男方要为女方的亲属们带一些见面礼,一般是一些好酒好烟和果子,由双方的父母商量孩子的婚姻大事。

在举办婚礼的时候,要宴请亲属好友,无论是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都要早起,新娘要为自己化妆,让自己在这一天成为最美的新娘。新郎也要化一些简妆,化完妆后要携带鲜花和上好的香烟带着迎亲的车队去迎接新娘,到女方家里要大方的发放香烟和红包。新娘的亲属们往往要和新郎开开玩笑,假意为难一下新郎才把新娘放走。新娘在迈出女方家门后,万万不可回头,要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到男方家后,新人们要向两人的长辈们行大礼,俗称“受头”。在商丘地区,各个地方要“受头”的长辈都不一样,有的是只有父母,有的是爷爷奶奶也一起,还有的是叔叔舅舅也要“受头”。在赵庄村,参加婚宴的并且比新人年纪大的长辈都要受头,父母最先受头。然后是按关系远近的各个亲属,受头时新郎新娘总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礼金,多少不等,关系亲密的会给的多一些。

在农村,婚宴一般都在家中举行,请专门的厨师来做婚宴;在婚宴上,一般都会早早地在每桌准备好喜糖,瓜子和花生招待来宾。婚宴的菜品数量不一,有的是八凉菜八热菜,有的是十一道凉菜十一到热菜,但都是凉菜和热菜各占一半,总数必须取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婚宴进行时,新人们要挨个为每桌的长辈敬酒。

新人们的新房一般以红色为主色调布置,象征着喜庆,在结婚前一晚,要请一个健康聪明的小男孩在新床上打几个滚,寓意着新人们早生贵子。

旧时一般请村子里有威望的长辈主持婚礼,现在一般都是请司仪来主持。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三天,新年要回娘家住几天,即“回门”。

夫妻有了孩子后要举行宴席,一般在男孩出生的第九天,女孩出生的第十二天,俗称“圆九”,亲属们要准备好礼金和礼品参加宴席,为孩子送去祝福。

新婚代表着不久后村子里将诞生新的生命,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而生命的离去在村庄中则是很沉重的事情。老人过世后,旧时通行棺木土葬,丧葬习俗因死者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少亡者除富豪人家备在棺木外,一般不备棺木;中年去世者其礼仪较为简单。礼仪较繁者一般是老人的丧事。老人过世后,要先通知亲属们,商议丧事,置办寿衣,还要请人为死者扎“社火”,即一些用纸扎的小人,车子,房子,元宝,摇钱树等陪葬品。老人在出殡前最少要在家中待三天,然后找一个双数的,吉利的日子出殡,但是不能超过七天。不出殡时要搭上灵棚,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为老人烧纸。还要请风水先生选一块风水好的地方作为墓地,一般都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民间相信坟墓的风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运势。

出殡时要通知亲属来为老人送别和烧纸,“大儿打幡,二儿摔盆”,老人的长子要扛着幡旗,幡旗是为死者招魂的旗帜,次子要在死者棺材出家门时摔碎一个瓦盆,摔得越碎越好,寓意着死者在阴间能有好的生活,也是子女们宣泄悲痛的一种方式。如果老人只有一个儿子的话,打幡和摔盆都由独子来。如果老人有女儿没有儿子或者没有子女,则由女儿或其他的晚辈来完成仪式。出殡时,老人的子女要身穿白衣,长子扛着幡旗走在最前面,和其他跟在后面的子女为老人哭丧,要从家里一直哭丧到老人入坟,表达对老人不舍以及内心的悲痛。为老人扎的“社火”也被携带着,纸人纸马纸车由人拿着,纸房子则放在棺材上。到坟墓时,要把“社火”和纸钱都烧掉,让这些东西去陪伴老人阴间的生活,在棺材进入坟地后,要把幡旗插在棺材上一起埋掉。来送别老人的亲属仪式结束后一般都会受到一顿饭的招待。

如今,商丘市要求火葬,但传统仪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是要在出殡前先火化,然后把骨灰盒放在棺材中,之后的仪式没有变化。民间对于火葬是很有意见的,普遍认为火葬不如传统土葬能给逝者安宁。就现在农村的丧葬礼仪来说,火葬也并没有起到所说的节约土地和木材资源的作用。

仪式结束后,还有一七、五七、百天、周年、二年、三年等祭日,家属要为逝者烧纸钱。在我们老家一般是清明和大年初三是固定烧纸钱和上坟添新土的日子。

结语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民俗文化,我在赵庄村生活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多数时间,我都在城市中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对于赵庄村这个老家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小时候我在村庄里生活,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一起在村子周边玩耍,村子里的老人也很亲切,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在城市中的生活相比于乡下,少了一些人情味,也很少有接触到民俗文化的机会,这些在城市中被淡化的文化在农村还在熠熠生辉。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调查中提到的东西我都没有留下照片,如赵彦复的坟墓,家谱和祖先的墓碑,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能早日回到家乡。

500

赵子懿,河南商丘人,出生于2002年,信阳师范学院2021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