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2-14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公元1175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将延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

B. “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

C. “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

D. “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

10.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   )

A.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刘道)

B.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

C.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

D.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11.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9. B 10. B   

11.(1)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采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2)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以清江水指“行人泪”,抒发南宋百姓国破家亡的痛苦;以遮挡住都城汴京的“无数山”喻指敌人,表达收复无望的悲愤。(3)下片借景生情,既有收复国土的信念,又有困难重重的愁苦与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之情。以“毕竟东流去”的清江水坚定收复国土的信念,,又借深山鹧鸪表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9题详解】B.“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错,这里的“长安”代指的是宋都汴京,“望长安”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10题详解】

“山深闻鹧鸪”中鹧鸪的鸣叫代表愁绪。

A.由“遗凄唳”可知雁叫代表秋思的愁绪和凄凉。

B.由“六朝如梦”和“空”可知鸟啼代表对六朝繁华如梦般消失的感慨。

C.由“时谪官金陵”可知,雁鸣代表被贬谪的忧愁。

D.由“孤馆”“斜阳暮”等可知杜鹃声代表愁绪。

11题详解】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 ,堪称词中的瑰宝 。

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接着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由此可见,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阕头两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写眼前的景色。“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表达收复国土的坚定信念。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比喻,则东流去的江水也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的心情也很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山深,此一苍茫暮色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的郁孤台意象。可见下片借景生情,抒发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采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以清江水指“行人泪”,抒发南宋百姓国破家亡的痛苦;以遮挡住都城汴京的“无数山”喻指敌人,表达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片借景生情,既有收复国土的信念,又有困难重重的愁苦与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之情。以“毕竟东流去”的清江水坚定收复国土的信念,,又借深山鹧鸪表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