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哪里仅仅是人为的呢?给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运也! 史籍记载,事迹应乎天事合于人心,这哪能用贤明与愚昧来加以评价呢! 孔子说:“圣人清明在身,气度志向如神。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到的时候,神灵在为之开路的同时,必先为之预备好辅佐的贤臣。就像天将降落及时雨时,山川为之出云一样”。这里说的就都是命运啊。 吉凶成败,各按天数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然融恰,不用别人介绍而自然亲密。这是上天所命令的呀! 治乱,是由运势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而后来的君子,固守着一个国君,叹息于一个朝代,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贾谊因此而愤怒,这就过于执拗了! 如此说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压抑,而其思想却不能受到损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挤,而其名誉却不能够丢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渊。升到云上去就变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润泽。本体清纯用之洗涤万物,不会被污浊淆乱;在受到污浊包围的情形下救助万物,保持其清纯不会破坏。所以圣人身处困厄和显达都一样。 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势就是如此。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之路前进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为求得自己志向的实现,而甘冒风波下的险要滩涂;为求得自己声名的成功,而经受着时人的诽谤议论。他们之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子夏说:“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贵是由上天安排的”。故此,天理大道将盛行时,个人的命运就将显贵。就像伊尹、吕尚在商代、周代兴起,百里奚、张子房在秦朝和汉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会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天理大道将要废弃的时候,命(国运)就会衰落。难道只是君子不羞于去挽救吗?这是他们知道再怎么去作为,也是无用的(最终也无法挽救败局)。 凡苟且迎合世俗之士以及谄谀献媚之人,上下打量着贵人的脸色,围绕着有势利之人。他们没有是非感,(对有势力的人)赞美之声就像水流淌;言论无定准,(对有势力的人)应和之声都是响应。以窥看别人的脸色为能,以随风倒舵为变通。权势集于某人时,前往追随就像赶集一样踊跃;某人失去权势时,背弃而去就像脱鞋扔掉。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说:“声名和生命哪一个更要紧?获得和丧失哪一个更有利?荣耀和屈辱哪一个更珍贵”?故此,便鲜洁其衣服穿戴,夸耀其车马侍从,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乐美色。这种邪念还自以为是。 所以这些通达知命者的谋虑,各人都是没有留下余地的。 故此,这些通达知命者的谋算,也有其自身回天乏力的局限性。 解释: 这一段文字,有着强烈的对比。是针对那些不信奉命运的人所讥笑的,正义之士,或者说信奉命运的人,还不是一样也被君王处死。作者反驳说:“坏人也有处死的呀!”故此,这些无论正邪的显达之人的算计,都各自有自己回天乏力的地方。这一点又跟孔子虽然信命,也曾四处碰壁是一个意思,都是命运造成的。 善恶记载在史册上,诋毁赞誉流传千年,赏罚由天神的意志所支配,吉凶对于鬼神最明白,由此看来,每个人都要对命运有所敬畏。 解释: 这段文字是针对上面那段好人也遭难的说辞而完善的。作者之意是:有高贵品德的人,难道一定要去当官吗?有高贵品德的人,难道一定富有吗?这好比整个一条河的水都归你饮用,你一次也只能饮一瓢。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所以,做人主要是敬畏历史,别被史书记载而遗臭万年。要敬畏鬼神,别遗祸子孙。 像这样,东西特别的多,而归自己所有的又特别的少;不爱惜自己的品节,却爱惜自己的奢求。大风骤起尘埃飞升,尘埃飘散却不停止。六种疾病等在前面,五种刑法跟在后面;利害产生在左面,攻夺出现在右面;却还自以为看清了生命和声名的亲疏,分清了荣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解释: 这一段文字,又跟上面那段文字差不多的意思:天下那么多粮食和金银财宝,你都贪得尽吗?若不顾自己的品格、气节而一味地去贪求,那么、疾病、刑罚、灾难都会紧随其后而来。所以,很多人就是没有看清楚、没有想明白哪些东西该拥有、哪些东西该舍弃。 天地的大德叫生长万物,圣人的大宝叫地位。用什么来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么来端正人心叫做义。所以古代做王的人,只用他一个人来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来奉养他一个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义,不是因为利禄而去贪求官职。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却不能进行治理,不羞愧能够进行治理却没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别,权衡祸与福的门径,最终得出关于荣与辱的谋虑,其区别十分显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 至于出来做官和在家隐处要不违其时,静默和说话要不失其人。天体转动众星运转,而北极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璇玑像车轮一样不停转动,而衡星像车轴一样仍居中执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识渊博,以保全自己的节操,将这长远的谋虑留传下去,以安定保护好子孙,以前我祖父的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
|
来自: 寂寞的雄鹰 > 《《运命论》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