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砂仁的功效及作用

 笨鳥先飛龍 2024-02-14 发布于四川
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砂仁性温,味辛,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寒湿气滞者服用最佳。砂仁还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医生这么说: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理气安胎、温脾开胃、行气化滞。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它归在脾胃肾经,主要是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理气安胎、温脾开胃、行气化滞等等这些功效,主要用于人体出现脾胃虚弱、脾胃气滞、湿阻中焦,表现在腹胀、腹痛、脾胃不和、食欲欠佳的这种状态,就可以使用砂仁来化湿、行脾、开胃,还有行气温中。
现代医学认为它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肠的蠕动,帮助排除消化管的积食,调理身体的消化功能,打开食欲,消除腹胀。此外对于身体出现的脾胃虚寒的上吐下泻也可以有一定的调中止呕、温脾止泻的效果。另外当女性在怀孕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孕吐,也可以采用砂仁来行气和中、止呕安胎。临床像香砂六君子丸就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开胃的作用。脾胃气滞比较重的像香砂、枳术丸,也是一个和胃、理气、除胀的。对于像孕妇的保胎,有一个泰山磐石散里面也有砂仁来治疗孕吐,效果也不错。

图片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1、化湿行气

  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虚气滞者,配党参、白术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温中止泻

  用于脾胃虚寒吐泻。以其能化湿行气而调中止呕,温脾止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

  3、理气安胎

  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本品能行气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虚气滞而致呕吐、胎动不安者,可与白术、苏梗等配伍。

  4、化骨哽

  《本草纲目》载有:“化钢铁骨硬”化骨食草木药及方土炼三黄皆用之,虽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但临床屡用屡验。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温肾下气

  砂仁辛散性温,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有下气归源之功,故可治疗奔豚,虚火上浮之疾病。

图片

药理知识

【中药名】砂仁 sharen

【别名】缩砂仁、缩沙密、缩砂蓉。

【英文名】Amomi Fructus

【药用部位】姜科植物阳春砂Amoumum viU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右图为阳春砂)。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匍匐地面,直立茎高80~200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膨大球状。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波状,具斜出平行脉;叶鞘开放,抱茎;叶舌膜质。松散穗状花序,每穗有花7~13朵;萼白色,顶端3浅裂;花冠白色,圆匙形;唇瓣中央有黄色、红色、紫色、绿色的斑点;雄蕊1枚,花药2室;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10~20颗,花柱顶端漏斗状,稍高于花药,花柱上部和柱头嵌生于雄蕊隔沟中。果实初为绿色,后渐变为红色至紫红色,充分成熟时为深紫色,近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外面有柔刺。种子15~56粒,不规则卵形、长方形或多角形。花期3~6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野生或栽培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8~9月果实由鲜红转紫红色,种子由白色变为褐色或黑色而坚硬,嚼有浓烈辣味时即可采收。一般采用“烘焙法”,即将鲜果摊在竹筛上面,置于炉灶上以文火焙干。加工过程分3个工序进行:“杀青”、“压实”、“复火”。当焙至皮变软时(五六成干).要趁势喷水1次,使皮壳骤然收缩,干后皮内紧密无空隙。此外,还可以采用晒干法。

【药材性状】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厘米,直径0.8~1.2厘米。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种子直径1.5~2毫米。气味稍淡。

图片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属化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煎服。用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等病。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

【药理研究】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道运动;镇痛等。水煎剂能增进肠道运动,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理想疗效,并发现将砂仁细嚼后咽下,对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龙脑、右旋龙脑、醋酸龙脑脂、芳樟醇、橙花叔醇等,其中醋酸龙脑脂可衡量砂仁质量优劣。另含樟脑、3-甜没药烯、乙酸龙脑酯、吉马烯、α-金合欢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配伍药方】仅供参考

①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纲目》缩砂酒)

②治骨鲠:砂仁、威灵仙各4.5克。用水二钟,入砂糖半碗,煎一钟。含在口中慢慢呷下,四五次即出。(《疡科选粹》三仙汤)

③治牙齿常疼痛:砂仁常嚼之。(《直指方》)

④治口疮:砂仁火煅存性为末,掺上。(《疡医大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