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带你游寿县—— 一叶知秋

 快乐英平 2024-02-15 发布于江苏
《淮南子·说山训》教导人们“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就是说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就可以推知秋天已来临,一年快到尽头了;看到瓶里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有多寒冷了。这就是成语“一叶知秋”的出处。而后,在唐人的诗中有了“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的名句;到了明代,汤显祖在其名作《南柯记·侠概》中衍创出“恨天涯摇落三杯酒,似飘零落叶知秋”的诗词佳句。

“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从一件小事中可以洞察出整个季节的变化,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它鼓励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细节中发现真理。这是一种人类对于规律的预感和把握,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淮南子·说山训》是由西汉的刘安所著。他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也就是今天的淮南市寿县,这里的山指的也是淮南市的八公山。Image

Image

就让我们跟随淮南作家协会主席金妤的步伐,一起走进淮南,了解刘安与八公山,聆听这里的成语故事。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与八公山区两县区交界处,是大别山的余脉。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因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亦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Image

八公山一名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得道成仙的传说。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从此此山因八公得名。

走进八公山,“淮南鸿烈”四个红色隶书大字引人入胜。九尊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像矗立眼前,有的怀抱乐器,有的手持书本,一派文人墨客谈经论古情景映入眼帘。

Image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1600多年前,八公山见证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争——“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传奇故事。21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在这里著书论道,编著了天下奇书《淮南子》。“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伯乐相马”……历经千载,八公山留下了许多神话传说与成语故事。

Image

当地为加强地域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应用,还建设了淮南子文化园,坐落在八公山风景区内,与地质博物馆相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并且依山就势,设计了五个功能分区:主入口广场、次入口广场、自然广场、人文广场和养生广场。

Image

淮南子文化园将群雕、组雕、单体雕塑、文化碑廊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成语典故活了起来。园内除“一叶知秋”石雕外,还有“嫦娥奔月”“塞翁失马”“削足适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鸟尽弓藏”等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石雕。行走在淮南子文化园中,到处可见带有文化痕迹的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子文化园通过景观小品、景墙及建筑走廊等多种途径,将历史文化融入风景格局当中,同时配以植物造景,展现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园。将自然化的生态群落融入于人性化的环境空间中,把淮南子休闲文化园的空间布局与最传统的景观造景手法贯穿于历史文脉中,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

被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淮南子》是刘安在八公山下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出了刘安的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史学研究价值和精神智慧,是淮南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外,淮南的八公山还是豆腐的发源地。在这里,您可以尝到豆腐百味。花样之多,品色之盛,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过八公山,豆腐皮能吃出猪皮韵味;油炸豆腐形色如糯米粑,而水饺豆腐,色香味形,兼具南北风味,北方水饺,皮是面粉;淮南水饺,皮是豆腐,让你感觉豆腐可以有无限想象,可以蕴含无穷韵味。

Image

Image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而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八公山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成语“一叶知秋”印证了八公山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从山到建筑再到饮食,这里的种种均贴有八公山文化遗产的标签,欢迎您来淮南打卡。

▌来源:安徽文旅【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