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长弓有心 2024-02-16 发布于江西

#文章首发挑战赛#

民国时期,有一场运动,差点儿让我们的汉字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运动,就是民国时期的废除汉字运动。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晚晴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西字奇迹

这场运动,是在中西文化冲突和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和政治人物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或其他表音文字,认为这样可以促进教育普及,加强与西方的交流,甚至拯救中国的危亡。这场运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和反对,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给汉字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回看这场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试验阶段(1918年-1928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学者和教育家在个人或小范围内进行文字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他们认为,汉字是一种繁琐、难学、不科学的文字,它不仅阻碍了教育的普及和民众的启蒙,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更阻碍了国家的进步和复兴。他们想要找到一种更简单、更科学、更方便的文字,来代替汉字。

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方案,用于拼读汉语。目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汉字的读音,从而提高识字率和阅读能力。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钱玄同藏1920年出版的上海口音《注音字母入门》

1922年,钱玄同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废除汉字之论》等文章,提出了废除汉字的理论和主张。他们主张用拉丁字母来代替汉字,以便与世界接轨,以利于国际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1923年,胡适等人在《晨钟》杂志上发表了《汉字改革》等文章,提出了简化汉字的方案和建议。他们提出,应该“去掉冗余的笔画,统一变化的字形,简化复杂的偏旁,规范混乱的读音”,以便提高汉字的效率和美观。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汉字改革

这些尝试和探索,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和推行,但却引起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关注和响应,也为后来的文字改革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思想。

推广阶段(1928年-1936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政治人物和团体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文字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制定了一些法令和规范,要求民众使用新的文字,或者放弃使用汉字。目的是为了加速文字改革的进程,以期达到废除汉字的目标。

192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一种由26个拉丁字母和4个附加符号组成的文字,用于代替汉字。这个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汉语,也为了与西方的拉丁文字保持一致,以利于国际交流和合作。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31年,苏联为推动中国废除汉字改行拉丁化文字,在海参崴举行了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种由26个拉丁字母和5个附加符号组成的新文字方案。目的是为了与苏联的拉丁文字保持一致,以利于革命的联合和斗争。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35年,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等688人提出了《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支持了新文字的运动。他们呼吁政府制定法令,规定新文字为国家的唯一文字,禁止使用汉字,以便彻底废除汉字,实现文字的革命。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注音字母入门

这些推广和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字改革的发展,但也遭到了反对和抵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的混乱和困难,也没有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也没有达到废除汉字的目标。

反对阶段(1930年-1949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对文字改革的反对和抵制。他们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根基,不能轻易放弃和改变。他们认为,废除汉字运动是一种对汉字的亵渎和破坏,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背叛和否定,是一种对中华民族的侮辱和伤害,必须反对和抵制。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30年,“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院士赵元任先生,代表广大基层民众,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直击”中同音字“软肋”。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36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在《文学周报》上发表了《汉字不应废止》等文章,反驳了废除汉字的论点和主张。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梁启超画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汉字研究会,制定了《国字标准字体》方案,这是一个平衡折中方案,只是在汉字的传统字形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统一。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一些爱国人士和民间团体发起了“汉字保卫运动”,用于维护汉字的尊严和地位。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终止阶段(1949年-1958年)

新中国成立后,对文字改革的重新审视和调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政府和新的领导人,对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判断,对文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新的确定和规划,对文字改革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新的选择和安排,从而使文字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既继承又创新的阶段,一个既改革又保留的阶段,一个既统一又多样的阶段。

195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语言文字的指示》,决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用于辅助汉字的学习和使用。这是一种由26个拉丁字母和4个附加符号组成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汉字的读音,从而提高识字率和阅读能力,推广普通话。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并制定《简化字总表》,初步确定了简化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课正式进入全国的小学课堂。

近代的废除汉字运动怎么样了?幸亏周总理一锤定音!

周总理

周总理说:“《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周总理的这段话,在事实上彻底终结了“废除汉字运动”和汉字拉丁化运动。

最后

大家觉得,像鲁迅、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在今日的中国,还会呼吁废除汉字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