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课怎么玩转学、练、赛、评

 校园教育日记 2024-02-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定格,也是一堂课教学阶段的清晰划分。三部分之间本身就呈现出递进性的一体化样式,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和“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高度融合,是一种“强强联合”。


一、准备部分怎么玩转

准备部分的探究点是要弄明白“为谁做、怎样做、做什么”。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为“学”理清了思路,为“练”定位了方向,为“赛”找到了方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联互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也已经这样做了,但可能还没有形成主动的意识,准备部分的一切活动设计与实施都要直指基本部分,为其做好“铺垫”。内行人在不知本课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看看课的准备部分的活动就能看出教学内容是什么,八九不离十。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很多教师的体育课堂上,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无任何关联,准备活动起不到任何“铺垫”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有机衔接、无痕转换呢?下面我们就从两个具体例子中来看看(表1)。

举例一:表1《山羊分腿腾越》准备活动案件

图片

举例二:高中排球教学模块《排球原地正面扣球》

执教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后,带领学生依次成一路纵队沿球场边线进行慢跑——各种变向的滑步——跑跳步,接着做几种行进间的肢体练习,双臂交替做举鞭、挥甩鞭动作。教师适时简介场上各条线的名称和作用、标志杆带的作用、高中男女生的网高简单规则等,适时运用口号、口令、节奏、激励性短语,并穿插讲解走、跑、跳、助跑节奏、跑跳步的弹性、身体活动的规范,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提示等。接着选用为本课内容“铺垫”最具代表的“雄鹰展翅”动作练习,将讲解示范、师生同做“一体化”进行,然后师生一起“看谁蹲得稳”(重心稍前)、“两翅最大幅后展”“摆展蹬跳好”,跳起双手最高点头上击掌,持球做各种原地和跳起后最高点成扣球状的抬肘、引臂、挥臂击打、全掌包球的推压动作……

这种准备活动,包含了走、跑、跳、动、变化,最大限度地激活了运动神经,通过教师的点评,实现了知识的巧妙渗透,并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在巧妙的设计下,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基本部分怎么玩转

基本部分是本课的“重头戏”和主阵地,任务是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提升亮点,最终目标是要逐步解决“学了14年体育课大多一技不在身”的大问题。

01

开端阶段——讲解示范

在有了准备部分良好铺垫的基础上,基本部分的开端一般为讲解示范、带领学生学练(以新授课为例)。讲解要精准透彻,要摸索、锤炼出自己特有的简洁、精确、有感染力和召唤力的教学语言,这是体育教师的“招牌”本领之一。示范是教师的另一张名片,做好示范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一是利用图解、动作要点提示牌,二是自身肢体示范,三是优秀学生示范。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最高效的感官,人的大脑又特别擅长处理视觉反应,用视觉方式表达的有关信息,更易观察、理解,形成影像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教师在充分利用可视化原理的基础上,把听、看、说、记、模仿练习一体化进行运用,这也是对可视化原理价值灵活运用且发展的典例。

让优秀学生示范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示范增强了示范者自信、求真的发展驱动。学生示范的互动,身边伙伴榜样之间的认知、技能、能力、气场的传递,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应。教师示范得好,可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征服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可能在瞬间就转为“粉丝”。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属性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但也是当今许多一线同仁的短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格言,要天天讲、一直讲、终身讲,这也是确保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优势地位的不二法门。

02

学练阶段——教对、学会

在教师讲、听、说、模仿一体化的节点上,进入第二个环节,即“学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对、学会”,即跟我学练,把本课内容所指的动作技术,一招一式或“分解”或“组装”,熟练化后为下面的练学(自我、分组练)赢得“本钱”。这一段不做实,学生学不会,下一步的分组练、赛就成了空话。“水过地皮湿”学生没有能力练习,站着不动的根源就基于此。“练学阶段”是在上述初步有了练习“本钱”后,采用分组练习,一是巩固提升动作的技术质量。二是有效分组练习,促进技术向技能的转化。分组练的方法要层层递进,且每一方法的名称、要求、形式、程度、负荷五要素,要让学生清晰明了,为其搭好练学真平台。三是在平台上师生“同舞”。分组后,教师的第一角色先做指挥官,点评用语要具体、精练,如第一组还有某某学生没开始练习、第二组按要求做得很好、第三组小组长带领得好、第四组动作很到位……各组都动起来后,教师再到各个小组巡回指导,指导中扬优促差。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途径,不能颠倒。许多教师不论是常态课、公开课或评优课,采用分组练习都是个好方法,课堂练习效果好。但是,有人善做做得好,有人想做做不了,有的教师分好了组学生却动不起来,教师忙得跑这组到那组,这就是开始的“指挥官”没当好,然后就去巡回指导,程序错了。


03

 展示阶段——巩固、提高

在学练激励的感召下,小组练习有组织、有指挥、有巡回指导、有带领、有互助、有对比、有突破、有比赛、有自信,此间无一人游离课堂学练大磁场之外,哪有分组后学生不动、不会、不学、不练、不比的败局?真如此,这课的质量就有保证了。接下来是用一名或一组优秀学生展示后,全体再集中展示一次,即扬优促差,既巩固、提高技能,又把课堂氛围推向另一高潮。接下来为提升、运用本课所学技能设计的游戏或比赛,又一次将课程推向高潮。如“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过程中,在基本技能传授完毕之后,教师要创设接近实战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同时和其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安排防守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起点安排,使实力相当的学生为一组,从消极防守到积极防守,再到实战的防守,同时不断变换合作伙伴和防守对象,让进攻队员根据防守队员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突破方法,在完成突破或者无法突破的情况下要衔接下一个进攻动作,是运、是传、是投、是停,由进攻队员临时决定,培养学生的果断决策能力。与本课技术、技能不沾边的比赛,是“伪比赛”,不建议采用。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体育教师要学会当“会计”,算一算,一节课去头、去尾,还有多少学练、练学本课技术、技能的时间。不紧扣主教材,做不沾边的事,拿什么解决“学生学了14年体育却一技不在身”的现状。素质练习,一是促进有利于本课运动技能的学、用提升延伸的练习;二是补偿本课身体练习负荷较少部位的练习,可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

04

评价阶段——启发、纠正

评是对体育教学中“学、练、赛”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评价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学”,重在启发与引导;评价“练”,重在纠正与促进;评价“赛”,重在鼓励与应用。例如水平四(八年级)《快速跑》教学中,教师设置比赛“天龙八部(步)”,即相同距离比谁用的步子少。再进行比赛“踏雪寻梅”,即固定标志盘数量比谁“踏”得快。学生在比赛中情绪高涨,比赛后教师公布比赛结果,评价胜负原因,解决教学重点:拉大步长练步幅和加快步频,学生逐步领悟步幅和步频是影响快速跑的两个重要因素,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明白这样练的目的,尝到这样练的甜头。

图片

三、结束部分怎么玩转

结束部分和基本部分相“呼应”。结束部分的呼应有四点:一是踏步调节心率(并踏步至调节拉伸、放松的队形,为其做铺垫);二是要拉伸放松练习;三是用合适的舞曲平静身心;四是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归还器材。对于学、练、赛、评的玩转是通过小结来进行的。

“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直面中国学校体育要解决的问题,为祖国的未来一代壮体强基,体育教师既要有责任担当的胸怀,更要有刻苦学习勇于践行的气魄,总结提升出自我的教学理念、主见、教学思想和让学生受益的行为,用出色的教育、教学、教研效益,来营造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为学生健康护航造福,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献礼。


作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武云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