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平枪势和中平枪。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24-02-19 发布于广东

作者:温力

图片

      枪法中非常讲究四平枪势,在论述枪法的旧籍中,常把四平枪势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并有许多重要论述。四平枪势分有“高四平枪势、”“中四平枪势”、“低四平枪势”。此外还有所谓”七星落地”的下平枪,它仅是一个枪法,不在四平枪势之列。

以上各势虽称高、中、低,但都称“四平”。四平是各势的基本要求,而因其势不同,用法也各有区别。

“高四平枪势”又称“高吊四平枪势”或“指南针”。其枪高约平乳,左手平出稍低于肩,枪把也高抬至胸,两腿较直,整个姿势较高(图1-8)。

图片

      即所谓“后手起至胸膛,前手平出对肩,前脚尖对枪尖,前肩尖对后脚尖。枪根着力在胸膛,所谓三尖紧对也”。在《耕余剩技》上还说“将枪托开,稍离胸前”。因其姿势两手位置较高,不便发力出枪,所以用高四平枪势出枪的枪法并不多,其用法主要在于以此势“以示其能,及临敌,则以枪低挨腰旁,而变中四平”;或如《手臂录》所说:“大抵短降长,枪头宜高,诱其单杀手来,我倒下枪头,变为滴水势”;“枪头稍高,诱彼拦拿,我即闪赚花枪扎入。”可见“高四平枪势“自身的直接用法虽不多,但意在引诱对方用扎法或拦拿,趋势而变,“低四平枪势”又称“十面埋伏势”,其前手略与腰平,后手示同高,枪平置于小腹前,两腿屈,左脚尖前斜向左前方,下肢成半马步,整个姿势稍低(图1-9).

图片

      所谓“立势坐马,后手旨腰,前手乎腰,枪尖略低,两足坚固为妙”,低四平枪势是为破中四平枪面设,如对方用中四平枪势,门商紧闭,姿势稳固,不便破进,则用低四平枪势将枪置于对方枪下,以惊扰对方。程宗猷说:“你立中四平,为待守之法,我即用低四平,将枪入你枪下,用梨花摆头而近,便拿即拿,便拦即拦,格开你枪,随即扎你,或用白蛇弄风,仰掌阳待,将枪头低指入你圈里,或覆掌阴持,指入你圈外,听便拿拦开你枪,随即扎你。或圈里圈外,挨靠你枪扎你,你犹能待守乎?”所以说梨花摆头、白蛇弄风都是低四平枪之法。这两个枪法都被收在“六合”之中,可见其相当重要,而吴殳也说低四平枪势是“门户紧于上平,机巧不下中式,精于此者,诸势可降”;但此势因枪较低,护上略有不便,对方用中四平枪,虽能彼低四平枪惊扰,但也能用点枪破之,所以吴殳还说:“此势本以惊中平,彼若蜻蜓点水,我不得不变。”

枪法的最基本姿势为“中四平枪势”,又名:“四曳宾服势”。其右手紧靠腰部左手亦与腰平,使枪平置于腰闹,左脚尖斜向左前向,成半马步,整个姿势稍高于低四平枪势(图1--10)。

图片

     即所谓“后手著腰,前手中平,身法略蹲,三尖紧对,上下左右俱无空著。诸势之尊,所谓中平一点是枪王也”,其枪尖居中,防上防下皆便,攻上攻下皆宜,且其势四平,姿势稳固。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说它是“枪中之正,诸势之首,着着祖此,而变化无穷。如你扎上,我即拿,如你扎下,我即提撸,你扎左,我即拦,你扎右,我即拿。总此一着之所变化也。”而吴殳在“中平枪,枪中弄”一句下注道;“诸法皆从此出,又能破堵势也。”中国平枪势因有其特殊的实战技击意义,所以往枪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池位。在古籍中还有这样的歌诀:“中四平势真个奇,神出鬼没不易知,开合纵横随意变,诸势推尊永不移。”

在高四平枪势,中四平枪热和低四平枪势中都强调“三尖紧对”,即所谓“三尖相忽”,就是“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尖”,意思就是鼻尖、枪尖和脚尖要保持在一个竖直的乎面里。上照鼻尖,则两目前视,既可观察对方的动静,更便于相机攻守,也利于做到头正顶平。中照枪尖,则枪尖正指前方,离对方近,出枪方便,宜攻宜守。下照足尖,则前脚斜向前方,利于脚步移动。“三尖相照”,上可护头面,下可护膝脚,侧身向前,正是攻防皆宜的姿势、所以无论是高四平枪势、中四平枪势,还是低四平枪势,均须如此,即使是在枪法变化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三尖相照”,或迅速恢复成“三尖相照”,特别是枪尖不能随意偏斜。古代论枪说“枪有三件大病”,其中即有“三尖不照,是三大病”。此为不移的古论。前面还提到过枪法中的“六直”,即“枪头、枪根、前肩、后肩、前脚,后脚皆直”。此处所说的“直”,也是以上六个部位基本上在一个竖直平面里的意思,和“三尖相照”的要求相同。

习枪者常言及“中平枪”。一般常将“中四平枪势”称为中平枪,而由中四平枪势又可扎出中乎枪和各种上枪和下枪,于幕往往又将出“中四平枪势”扎出的“中平枪”,也称之为“中平枪”。应该知道“中四平枪势”是枪法的一个基本姿势,而“中平枪”仅是扎枪中的一类枪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又不能相互混淆,在此有必要加以说明。

如前所引,中四平枪势既然是“着着祖此”,且能“变化无穷”,可敷衍放“诸法”,又可“破诸势”,足知其决不是一个单一的枪法,而是一个基本姿势。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还说:“彼持四平,我则以他势惊之,待彼舍四平而变他势,我则舍他苏而度四年”,也可看出此处的“四平”是双方对持时的一种持枪的姿势,而不是扎枪时的某一个枪法...

在二人持枪对抗时,用扎法进攻对方的主要攻击部位有目、鼻、喉、心、肋、腹、虎口、膝臁;另有一说为“七星落地”,“最下一枪扎脚面,与此大同小异,而扎手又讲究扎拇指、中指、食指、虎口。在这许多“枪眼”中,手、心、肋、腹都居中,都可由中平枪来进攻。且中平枪出枪路线短,出枪快而长,出枪收枪时枪杆都靠近腰间,支撑稳,易发力,同时中平枪难于革防。所以中平枪是扎枪中的一个主要枪法。一般说来中平枪可由圈里或圈外两手执枪扎出,而单手枪一青龙献爪,因其出枪平直,也包括在中平枪内,

中四平枪势强调“四平”,而中平枪也强调“平”,虽然“四平”也在此“平”字之中,但扎枪时身体动作有许多变化,此时“枪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涉及“中平”的拳谚很多,但含意并不一样。“中平枪,枪中主”,“中平六路总”等,都是指中四平枪势。而“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招架”,“扎人无如此着妙,中平一点是枪王”,“主下枪,不用忙,中平枪,枪中王”,“上下不数,唯中平一点至恶”等,则都是指中平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