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宁学方剂|小建中与桂枝汤比较

 昵称51500806 2024-02-19 发布于广西

小柴胡与逍遥散比较

文:木木

排:木木

图:网络

让师弟师妹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中医

也可以让自己发现一下一些思维盲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桂枝汤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服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多物。

【原文】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小建中汤

【组成】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脘腹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兼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舌淡苔白,脉细弦。

【服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原文】

1.《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比较:

1、桂枝汤证发热脉浮是因为正邪交争在体表,人体的阳气正常都是往上走,肌肉被邪气束缚住的时候,阳冲不上去,则会头痛;汗出是因为身体的固表能力不够,不能保持体内的津液,一直往外散就是出汗,桂枝汤证相对于麻黄汤证正气虚了(所以脉缓),病在里一些,若是麻黄汤证正气与邪气还能抗衡,皮肤就会紧闭,不会出汗;恶风也是卫气不足,常人吹风有体表卫气挡住,但桂枝汤证没有或很少,所以不喜欢吹风,恶风。

2、桂枝汤桂枝升发肝木之气使其解肌发表,芍药酸收,与桂枝是一个药对,芍药能敛在阴养血,把桂枝辛散的气拉回来,两药一升一降形成一个循环。喝桂枝汤也要出汗,但要的效果是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这里的汗是药汗,是为了排邪的,如果出了大汗病就不会好,因为病人体内本身津液就不足。芍药酸收,与桂枝是一个药对,芍药能连阴养血,把桂枝辛散的气拉回来;方里用大枣、生姜调和脾胃,只有脾胃好了生了气血,桂芍才能发挥作用,生姜作用辛散,大枣作用敛和也是一个药对,大枣是使胃里生津液养营的,生姜可以激发胃的阳气,使肠胃被激活,同时生姜也有散寒的能力,像我们日常受了风寒,及时喝一碗姜水就能预防感冒;炙甘草也是补中的。

2、小建中汤证的症状是阳脉涩,阴脉弦。

任之堂认为阳脉与阴脉是左右手的差别,即阳脉是右手,阴脉是左手,右手脉涩在这里是因为气血不足,推动血液能力差而出现的,右手是气分代表的中焦,左手脉弦则是因为肝胆气机不畅,属于肝郁脾虚,木郁克土引起的腹痛。心中悸动是因为整体气血不足导致心脏气血不足,所以心跳加快来满足身体其他部位的气血供养。

3、小建中汤的肝郁脾虚与逍遥散的肝郁脾虚不一样,逍遥散的肝郁脾虚是肝气不舒,脾失健运,内有湿滞的虚,所以逍遥散重点在疏肝上,会避免用滞腻之品,小建中汤的肝郁脾虚,是真正的中焦气血不足的虚,所以小建中汤的重点在补中(所以叫建中)。逍遥散证的病人会减食嗜卧不想吃,但小建中汤症的不会。(其实小建中汤证和逍遥散证根本不会在症状上混淆)

4、小建中汤以桂枝汤打底,芍药加倍,再加大量饴糖(麦芽糖)而成。这个方主要是为了补虚补气血,所以放大量饴糖,糖一下去整个方的味道就变更甜了,但这些糖需要被运转才能起效,所以桂枝汤是起推动的作用,芍药加倍可以用其酸收的力量把桂枝的辛散往里拉,使其在中焦运转。所以小建中汤的作用在中焦,治中焦虚寒,而桂枝汤的作用点主要在体表治外感风寒表虚。

5、腹满的人不可以用小建中汤,因为太甜了,有增中满之弊

木木点评:

就我理解而言,想比较桂枝汤和小建中汤,最重点的部分应该放在芍药这味药上面。通过体会芍药的药性气味来反推桂枝汤小建中汤的差别。

芍药这味药,有调和营卫(桂枝汤),有柔筋止痛(芍药甘草汤),有补阴生津(四物汤),还有泻下的用法,俗称“小大黄”。

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伤寒论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芍药“小大黄”之功,我暂时理解为肝中之泻药,增阴而行血之效。

《辅行诀脏腑用药诀要》称之为小阳旦汤,加饴糖之后称为正阳旦汤,那大阳旦汤呢?加黄芪!那阴旦汤是什么方呢?小柴胡汤!这也就回应了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我们回到比较桂枝汤和小建中汤中。

无论桂枝汤还是小建中,从姜枣草、啜热粥、饴糖这些点我们都可以看出,都有中虚的病机在里面!这个不难理解,只要结合仲景成书的年代背景就很容易想象。说桂枝汤用来治疗感冒没什么效果的,很多都是没有看到病机更本不契合。桂枝汤不是单纯的解表剂,感冒也不是一个发汗能够解决的。

小建中的“阳脉涩阴脉弦”其实可以对照桂枝汤的“阳浮而阴弱”来对照理解。调和营卫可以理解为平衡阴阳,也就说阴平阳秘和阳在外阴在内的关系打破了。

小建中是阳不通而阴已成积,桂枝汤是阴阳俱不足。在阳面,桂枝汤需要温补,小建中兼要通,故可以都选用桂枝;在阴面,两者背后都有中补的药提供能量,所以选用兼用行功的芍药,只是小建中汤在阴分已经有积不通,所以要再加用。

其实我一直觉得,小建中要想建中,饴糖芍药再姜枣草是不够力的——起码气分就没顾及到,一味桂枝也偏温通补功不足,所以我倾向于任之堂的黄芪建中汤(也就是大阳旦汤)。如果想加强温通之功,加红参一味即可。

可很多时候,用了小建中建运之基已经有而不能建运,则可以用伤寒论本来的搭配,先用小建中汤再用小柴胡汤。

而桂枝汤,作为一个打底方简直不能再好用了。

话说我曾经因为买不到饴糖好几次没开小建中,后来我想着用白糖红糖甚至蜂蜜来代替,效果和我用饴糖的那几次比较没那么大。

针灸那个师妹拖稿一个月了

我是不是应该自己写算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