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埋线案例】病根穴埋线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体会

 智象埋线针 2024-02-21 发布于江苏

一、概念:

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病情轻微者可无昏仆,仅见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分中经络和中脏腑,本文主要论述中风—中经络病症的埋线治疗。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

(二)病机: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内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三、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赛涩等,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四、治疗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五、证治分类

企业宣传是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是对员工进行理想、道德教育的活动。企业宣传是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系统的一个方面,是公共关系宣传连续过程的一个阶段。

01、中经络—风痰阻络证

病证举例:患者包某,男,50岁,2021年3月发病。

证候:头晕昬蒙,手足麻木,因酒后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兼见左侧手足拘挛,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肝阳化风,风痰上扰,经脉闭阻。

诊断: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证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穴:颈部1—3病根穴、颈5—6病根穴、腰1—骶2病根穴、水沟、内关  膻中 、三阴交

配穴:凤池、风门、风市、承浆、地仓、廉泉、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中脘

针刺方义:颈1—3病根穴支配头面部、颈部区域的筋脉皮肉功能;颈部5—6、腰1—骶2病根穴支配上、下肢筋脉肌肉的运动。风池、风门、风市息风;丰隆、曲池、内庭、中脘清热化痰通络。

02、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病证举例:患者杨某,男,52岁。2019年7月初诊。

证候:常感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日前因暴怒突然发生昏仆,醒后手足不举,半身不遂,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诊断: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主穴:颈部5—6、胸6—胸8、腰1—骶2病根穴,风池、百会、三阴交

配穴:大椎、血海、太溪、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针刺方义:胸6—8病根点是分别为膈、肝、胆的病根穴,与风池、百会及配穴合用,具有平息肝风,引火(血)下行、活血通脉;三阴交、太溪滋肾阴以养肝阴。颈部5—6、腰1—骶2病根穴支配上下肢诸肌群运动、通经活络。

03、中经络—阴虚风动证

病证举例:患者牟凤香,女,48岁。2018年5月初诊

证候:平素头晕耳鸣,腰酸,劳累后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右侧上肢不遂,麻木拘挛,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筋脉失养。

诊断: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主穴:颈1—3、颈5—6、胸8(肝)、胸11-12肾之病根穴、水沟

配穴:阳白、太阳、太溪、风池、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针刺方义:颈1—3、颈5—6与配穴合用,息风通络;肝肾之病根穴与太溪合用滋补肝肾,濡养筋脉。

操作:病根穴及四肢腧穴选用智象0#_1#靓紫线、9号针、6.5号一次性埋线包;面部穴位选用3—0或4—0靓紫线、6—7号针置入线体。15天埋线1次,每次选10-15穴,3-5次完成治疗周期。

总结:

病历1和3埋线5次,病历2埋线7次,现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已消失,肢体活动自如,功能正常,颜面五官端正,语言清晰。

结论:病根穴+配穴埋线疗法治疗中风病证较传统毫针腧穴针刺法具有显著的优势:选穴少、作用持久、疗效显著;操作频次少,2周埋线1次,无需天天针刺,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复发率低,凡是经过埋线治疗过的患者无论何种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指标后,每年巩固埋线1—2次,跟踪1—3年的随访,均未见有复发病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