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么官职,两者有什么异同之处

 小天使_ag 2024-02-21 发布于湖南
内容图片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官大一级压死人,并不是妄言,而是真实存在的,在古代社会中封建制度中,当时最高的行政官员并非当时的皇帝,而是宰相,他们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国事。
内容图片
除了宰相,还有一个官职丞相,虽然两个职位名字相差不多,地位却也是天差地别,两者权力总量不同,两者不能够混为一谈!
内容图片
宰相和丞相先是从名字上开始区别,从字义上来看,“相”一字不用管,可以从前面一个字开始理解,宰相的“宰”字从字面上就是宰杀、屠宰的意思,古代社会宰杀牲畜、牛羊等动物的动词。
内容图片
“宰”一字代表了生杀大权,“宰”字最早出现于“周礼”之中,是当时最高主掌行政官员的称呼、称号,从此处可以看出宰相的地位非常的高。
而反观丞相这个称呼,丞相有着高山仰止之意,山高时人们经常会赞扬奉承,丞之一字与传承的“承”有相同的意思,丞主要有“辅助”的意思。
内容图片
例如带有丞一字的官职,一些县丞、郡丞等一些职务都是辅助县长和郡守设置的职务,“丞”这个字也是一个动词,说是官职,更是倾向于名词,丞相也是辅助天子的职务。
“相”之一字在古代有很多的意思,例如“相面”或者说是“看相”等意思,在大周王朝时期,有很多祭祀活动,例如朝聘、会盟等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意义,
内容图片
礼仪制度都会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应运而生,“相礼”就是为了皇帝和大臣、王侯订制特殊礼仪,在古代宰相和丞相是相辅相成,他们同样拥有所谓的议政权和对朝事监督管理权。
宰相大臣能够直接面见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参与政事完成监督审查工作,还有对朝臣的监督和审查,进行人员考核,宰执大臣的职责和担当非常重要,人选也非常重要。
内容图片
韩非子曾提出过宰相这一说法,并说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宰相,那就是宰相要从基层开始磨练,一步步成长到如今的高位,才能够担任这个重任,这不仅是对担任宰相的官员的考验,也是对自己国家负责的表现。
随着秦始皇完成了对整个天下的大一统,分散集权制的各个国家完成了从里到外的蜕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蜕变过程,君主制度也促进了官僚主义的发展进程。
内容图片
一个君主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君主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君主就没有之后的各种其他制度,宰执大臣也是官僚主义中权力和地位最高的职位。
他们共同维护自身的政权,在辅助君王的时候,为了能更好的辅助君王,也能够更好地制约君王的权力,汉朝之后君主制度和官僚主义发生了冲突,有时候权倾朝野并不是一件小事,他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内容图片
能坐上丞相职位的人绝对是非常聪明,非常有手段的,就像汉朝的丞相萧何一样,他不仅懂得钻营,也有识人之能,他慧眼识珠,为刘邦找出真正的军事天才韩信,这才为刘邦一统天下奠定基础。
韩信的才能若没有萧何这个伯乐,就不会发光,要是没有韩信相助,他投身到项羽麾下,若是没有“月下追韩信”,他转身投到别人麾下,那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内容图片
官职在古代非常重要,晋升和分配也非常重要,一个官阶上下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有的大官别人会买账,会遵从,小官却不会有人听话,不买账,它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韩信就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才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刘邦被困的时候,他非常稀罕“齐王”王位,他用刘邦的性命要挟换来的,最后却被清算,没有得到王位,还被贬成侯爵,此时天下都是刘邦的,韩信动小心思就是找死。
内容图片
萧何因为韩信稳坐丞相职位,最后他又把韩信送走,是刘邦的得力干将,刘邦跟韩信在前线打仗,急需粮草、后勤补给,全靠萧何一人管理、运输,才铸就了一场场大胜仗。
古代丞相的权力和地位都已经是皇上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丞相的官职和俸禄也是成正比的,毕竟在任何时代都奉行着“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很少会有人打破这个规则,毕竟没有人会做慈善。
内容图片
丞相权力大,有时候向皇帝举荐人才,一般皇帝都会重用,就像韩信的才能,若不是萧何举荐,换一个人你试试,刘邦绝对不会相信,并给他大将军之位。
内容图片
“宰相”这个名字并不是具体的官职名称,他有可能是丞相的代称也有可能是当时官职职务一种称呼,并不具体,算是一种概括,宰相的地位就是当时官职和权力最大职位。
历朝历代的称呼不同,职位不同,但责任和能力是大致相同,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主管朝中事务,为皇帝分担压力。
内容图片
“宰相”这一称呼随着时代变更,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相国、相邦”,从汉朝时期才改称为“丞相”,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了到了明朝时期。
明朝最大的权臣就是胡惟庸,他因为一次表现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之后恃宠而骄,变得更加肆意妄为,代替朱元璋行为是生杀大权,底下大臣武将的奏折凡是对他不利的,被他看到后都会藏起来,瞒而不报,欺瞒朱元璋。
内容图片
刘基在位时胡惟庸还会收敛许多,自从这御史中丞去世之后,胡惟庸更加放纵,渐渐权力带来的诱惑迷了他的眼,开始拉帮结派,密谋造反,随着胡惟庸任用权力被朱元璋拿住把柄,他不得不提前造反,最后因为胡惟庸的死牵连上万人因此遭难被株连处死。
胡惟庸也是明朝最后一位丞相!此后丞相一职被撤除。
内容图片
丞相指的是具体的官职、官名,只存在于某一个朝代,而宰相是一个代称,就是古代所有辅佐皇帝的权臣的代称,他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王朝结束,贯穿整个封建统治一直存在。
古代的权臣就可以概括成宰相职位,康熙时期四大辅政大臣就算是的宰相,只不过当时的宰相有点多,四位辅政大臣辅助康熙成长,只有两人算作善终,另外一人含冤惨死。
内容图片
权臣鳌拜被权力迷了眼睛,最终落得一个被囚禁终生的下场,宋朝时期奸臣当道,能被称为“宰相”的人高达九十一位,胡惟庸算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明朝废相之后,皇帝收缩权力,总理朝政。
皇帝的权力大大增加,军机大臣还有所谓的内阁大臣与丞相职位相比较差得很远,明朝之后,“宰相”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分割了丞相的权力和职务。
内容图片
总结来说,就是丞相之职权力集中,宰相的存在就是皇帝权力和宰相权力对抗后的诞生的产物,丞相权力再大也不是皇帝对手,毕竟丞相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皇帝才是正统,为了保证皇权不会被权臣颠覆,才会废除丞相,将其所拥有的权力分散出去。
内容图片
明朝最后一位丞相让朱元璋感觉到了威胁,才选择分散权力,保证大明的正统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虽然没有一个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但也能排除绝大部分隐患,将其灭杀到萌芽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