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开会就要开高效的会议,而不是“扯皮会、茶话会和故事会”。

 A探索者 2024-02-22 发布于广东

      会议是管理者的基本工具之一,通过会议,管理者可以协调团队工作、分配资源、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

可是许多管理者在组织会议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会议效率低下、无法达成预期目标等。

        所以开高效会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技能,今天我们就聊聊开高效会议的基本流程,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会议。

Image

一、明确会议目的和议程

       在召开会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的和议程。

      会议目的决定了会议的方向和重点,而议程则是会议的框架和流程。制定明确的议程可以帮助参会者更好地了解会议内容和时间安排,从而更好地参与讨论和决策。同时,议程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细节和冗长的讨论。

二、选择合适的参会人员

选择合适的参会人员,是开高效会议的关键之一。

       如果参会人员过多,可能会导致讨论偏离主题、时间浪费等问题;如果参会人员过少,则可能无法全面地讨论问题,影响决策质量。

      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会议目的和议题,选择合适的参会人员,确保参会人员能够为会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意见。

三、提前通知和准备

       在确定参会人员后,管理者需要提前通知他们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等详细信息。这样可以让参会者提前了解会议内容,做好准备。

       同时管理者也需要为会议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为会议制定一些规则,例如发言时间限制、禁止使用手机等。

Image

四、引导讨论和决策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引导讨论和决策。

     首先管理者需要鼓励参会者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和意见,管理者还需要控制讨论的方向和节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

      如果讨论出现分歧或冲突,管理者需要及时介入调解,寻求共识或妥协方案,最终管理者需要根据讨论结果制定明确的决策或行动计划。

五、记录和总结

      在会议结束后,管理者需要记录和总结会议内容。

      记录和总结可以帮助参会者回顾会议内容和决策结果,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此外记录和总结也可以作为团队共享的知识财富,在总结时,管理者需要强调会议的成果和价值,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六、后续跟进和反馈

      最后管理者还需要对会议进行后续跟进和反馈,在会议结束后,管理者需要监督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决策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收集参会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会议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议效率,后续跟进和反馈是开高效会议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

Image

       最后总结:开高效会议需要一个系统的流程和方法,通过明确会议目的和议程、选择合适的参会人员、提前通知和准备、引导讨论和决策、记录和总结以及后续跟进和反馈等步骤,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会议,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们千万不能把会议开成“茶话会”、“扯皮会”,更不能把会议开成了管理者、老板的一言堂、唠叨会、故事会,而且会议一定是要主题明确,不能一个会议原定是30分钟,结果一开就是二三个小时,既耽误了工作,也会容易引发员工的抱怨。

      另外一个就是尽量少在下班的时间开会,很多企业都喜欢在下班后召开会议,其实下班后的时间开会,看似没有占用工作的时间,其实会议的效果往往并不好,因为是下班时间,从会议的通知开始,可能就已经受到了员工的抵制和排斥了。

      而最好的会议时间,往往是在工作的时间,简单、高效、明确会议的主题和要讨论解决的事项,因为是工作时间,相信大家也不会拖时间,因为会议结束还有个各自的事情要处理,所以这样的会议反而是最高效的。

     江涛老师最后想说的是: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和抛出问题,所以会议结束后的跟进、监督、执行才是关键,很多无效的会议,就是因为开会而开会,会议结束后也就没事了,这就导致企业不断的内卷和内耗。

备注:承接企业运营管理年度顾问及企业内训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