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用药经验举例

 用户08204546 2024-02-22 发布于广东
    【长义堂说】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障碍,以上腹痛、反酸、恶心、腹胀、早饱等为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或反复发作,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其他相关疾病。
   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脾胃病的范畴。病为餐后饱胀、嗳气,胃中嘈杂甚则疼痛。病由饮食不节而伤胃,更有情志不随而气机郁滞。或有脾胃虚弱之基础,或是病程长而导致脾胃虚弱。如此这般因素,治疗就有健脾、养胃、舒肝、消食等等。
      脾胃虚弱为本,或纳运不及,脾失健运。
   补虚健脾和胃党参、白术、茯苓、山药;
   气机逆乱,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浊气壅滞胃腑,行气导滞化积,用枳实、枳壳、厚朴、大腹皮、陈皮、半夏等;
   水湿停聚,气滞湿阻,舌苔厚腻,加白豆蔻、薏苡仁、炒白扁豆、砂仁、佩兰、藿香等健脾祛湿开胃;
  寒气夹滞,寒湿者,温胃散寒,用干姜、高良姜、吴茱萸;
   肝气不舒,气郁日久,木旺乘土,疏肝解郁柴胡、香附、香橼、郁金、薄荷、佛手、预知子、玫瑰花、绿萼梅;
   郁而化火,见口干口苦、目赤肿痛、胁痛、舌红、尖点刺、苔黄者,肝火肝热,用黄芩、栀子、龙胆草、栀子、川楝子、黄连清热燥湿,亦有用防风、荆芥、羌活等风药以宣泄上焦郁火者;
   补肝揉肝用当归、白芍、枸杞子、乌梅、地黄等;舌红少苔甚至无苔,益胃养阴用生地、麦冬、沙参、石斛、天花粉等;
  胃脘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迂曲等瘀血之征,用丹参、三七、鸡血藤、姜黄、九香虫、郁金等;
  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用莱菔子、六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者,用槟榔、芒硝泻下导滞;
     吞酸者,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和胃。
   有梅核气、咽堵者,用半夏、厚朴、紫苏叶、桔梗、杏仁等宣肺理气。
(王世杰)
【文中药方谨供专业人员交流参考,患者或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汪龙德自拟参术运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用太子参、白术、白芷、酒大黄、槟榔、柴胡、升麻、瓜蒌。
    汪师认为,FD病机为脾胃虚弱,脾虚不运,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故选用平补之太子参益气健脾,辅以升麻、柴胡等药物恢复脾胃气机之功能,助脾胃恢复升发之性;
   选用风药之白芷,一则轻清上浮,善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二则风药味辛,辛者能行能散,升发调达肝气。
   FD以脾虚为本,不可呆补壅补,以健运为主,加用酒大黄以消脾虚中气不运之心腹胀满;加白术一则气香甘温补中焦,二则扶土抑木调肝脾;槟榔和胃降逆、调理中焦;瓜蒌散胸中痹阻以宽胸。健脾常用党参、白术、砂仁;脾虚气滞者,可酌加香附、川楝子、郁金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通补结合;肝郁化火者,加栀子、牡丹皮、黄连;脾虚湿盛者,加白芷、广藿香、佩兰、石菖蒲、葛根,运用芳香化湿之品,使湿去则脾健;脾虚食滞者,常用鸡内金、山楂、麦芽消食化积;烧心、反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浙贝母;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紫苏梗。
{吴毓谦,牛媛媛,陶永彪等.汪龙德自拟参术运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05):188-190.}

【徐兆山效方治验——参朴二术汤】
   党参10 g,莱菔子30 g,枳实10 g,白术10 g,紫苏梗15 g,厚朴10 g,莪术10 g,石见穿15 g,徐长卿10 g,鸡内金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
 功效健脾行气,除满消胀,开胃化食,散结止痛。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脾虚不运、气滞血瘀证)。
  每日1剂,加水适量,浸泡1 h,头煎20 min,二煎30 min,两煎各取250 mL左右煎液混匀,分2次于早晚饭前1 h温服。
    方中党参、莱菔子、枳实、白术健脾助运、行气除满消胀;紫苏梗、厚朴一升一降,加强行气消胀之功;顽胀日久,久病入络,加之气虚血行不畅,必有气血瘀滞,莪术行气活血、消积止痛,胃脘胀痛,因胀碍食,胀痛交作,用之每有效验;石见穿有开胃消食之功;徐长卿长于止痛,气味芳香,行气开胃,与鸡内金同用,开胃化食、散结导滞,能明显增加食欲;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补土泻木,既能加强疏肝作用,又能防止理气药之燥性。诸药合用,通补兼施、气血兼顾、升降同调,实为治疗胃脘顽胀的良方。
   脾虚明显者加当归10 g、黄芪15 g、茯苓10 g;
  夹有湿热者加瓜蒌皮10 g、浙贝母10 g、蒲公英15 g;
  偏虚寒者加香附10 g、乌药10 g、白芷15 g;
  脾肾阳虚、腹中发冷、大便稀溏者,加肉桂6 g、附片10 g、艾叶10 g,减莱菔子为10 g;
  失眠者加黄柏10 g、肉桂5 g、远志10 g、合欢皮15 g;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6 g、槟榔10 g、桃仁10 g、火麻仁10 g;
  气郁明显者加佛手10 g、浮小麦30 g、煅牡蛎30 g、青皮10 g。
 { 徐兆山.徐兆山效方治验——参朴二术汤[J].江苏中医药,2022,54(08):3-4.}

【刘维明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自拟理气和胃方】
   脾胃主纳运, 乃机体气血生化之源, 更滋养后天精气, 是后天气血阴阳之本, 通为其用, 通则用效, 故治疗FD以通为治疗总则, 但“通”字之法应灵活理解和运用, 审证求因, 辨证施治。
  刘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 谨奉“夫通者不痛, 理也。但通之之法, 各有不同。”自拟理气和胃方, 临证加减, 疗效确佳。
  方由木香、陈皮、青皮、乌药、青木香、荔枝核、枳壳、大腹皮、党参、山药、神曲、甘草组成。
   方中乌药木香辛苦性温, 归脾、胃、大肠及三焦经, 主通行三焦尤以脾胃之气, 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 又为健脾和胃之佳品, 有理气健脾、行气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 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促消化液分泌, 单味药即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陈皮及青皮辛苦性温, 均理中焦气机而健和脾胃,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二皮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去肠内积气, 且二者均有解痉作用。且陈皮水煎剂、挥发油均可降低大白兔离体十二指肠的收缩幅度和紧张度。
   三药共为君药;乌药气快性温, 宽中顺气止痛;青木香、荔枝核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枳壳、大腹皮行气宽中除胀, 共辅君以臣。
     佐以党参健补脾气, 可调节胃肠运动, 山药补脾益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山药能通过降低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 抑制肠管推进运动, 增强小肠吸收及胃排空功能, 神曲辛甘性温, 健脾和中。
  使药以甘草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现代研究, 甘草可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
   当见肝郁气滞者, 加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疏理肝气而止痛, 入脾胃又行气宽中, 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脾虚痰湿者加炒白扁豆、黄芪、炒白术、生薏苡仁、藿香、苍术、厚朴、白术、茯苓健补脾气、祛湿和中;
  湿热中阻者加茵陈清利脾胃肝胆湿热, 黄连、栀子清热燥湿, 茯苓、草豆蔻、制半夏健脾祛湿, 蔻仁以芳香化湿、去陈腐, 泽泻、生薏苡仁健脾渗湿又性寒凉以泄热;
  饮食积滞者加枳实、莱菔子、焦三仙、炒鸡内金消积导滞并可健运脾胃, 大黄、芒硝泻下攻积, 荡涤肠胃;
   寒邪客胃者加高良姜、吴茱萸、干姜温胃散寒, 肉桂性大热以散寒止痛, 沉香温胃降气, 檀香散寒调中、行气止痛;
   脾胃虚寒者加肉桂、干姜健运脾阳、温中散寒止痛, 益智仁温脾开胃, 肉豆蔻温中理脾、行气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导滞, 丁香温中散寒止痛, 砂仁温脾调胃, 沉香、檀香温中行气止痛, 饴糖补益中气、缓急止痛。
{侯明月,张远鹏,刘维明.刘维明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231-2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