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超越人生的凄迷和狂妄

 新用户5832uSSh 2024-02-22 发布于江苏

要避免误入歧途,就要超越。超越什么?人生中的凄迷和狂妄。

           ——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福楼拜的这部《包法利夫人》,不仅有托尔斯泰式的社会广度,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心深度,不仅有像《唐吉诃德》批判骑士小说那样批判浪漫主义小说,还有《红与黑》般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格调。许渊冲翻译的《包法利夫人》与大师更是珠联璧合,语言朗朗上口,文字如行云流水,心理描写精准,架构巧妙,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

    先讲一个故事。经过九年的润笔,福楼拜终于把《包法利夫人》写完。有朋友去拜访,看到他坐在门口哭得泣不成声,问其原因,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笑着直言:“你可以不让她死啊。”福楼拜坚定地说:“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

    为什么包法利夫人非死不可?因为福楼拜是借《包法利夫人》之口,批判庸俗的浪漫主义。

    什么是浪漫主义?有人认为,是对人类旺盛生命力的颂扬。也有人认为,面容苍白的女子,才是浪漫主义的最佳形象。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认为浪漫主义有三个阶段:一、浪漫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对立面而产生(启蒙运动过于强调理性);二、浪漫主义思潮开始强调人的自由;三、强调行动,为行动而行动。浪漫主义起源于德国,因为德国当时经济落后,他们随即把思想的重心转移到探寻人内在的精神世界。浪漫主义从十八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中期,它们的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个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

    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她面容苍白,读着浪漫主义小说长大,整天做着可望不可及的梦。她由一个农家少女,成了乡镇医生的妻子,子爵的舞伴,实习生莱昂灵魂伴侣,罗多夫的情妇,公证员莱昂的姘头,最后堕落成为一个罪人。

    浪漫主义者的想象和渴望。少女时代的艾玛多么希望像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堡里,整天在三叶形的屋顶下,胳膊肘支在石桌上,双手托住下巴,引颈企望着一个头盔上有白羽毛的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遥远的田野奔驰而来。

    浪漫主义者的可望不可及。艾玛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与夏尔结婚,婚后却失望地发现丈夫木讷不解风情。在沃比萨舞会上见到子爵,觉得现实生活中真有自己梦想的人物,但是可望而不可及。

    浪漫主义者的热情奔放。包法利夫人去会见第一任情人的场面:她穿过田地,飞快地走过草原,不惜陷在泥里,不惜被风吹乱一头秀发,“她跑到的时候气喘吁吁,脸颊绯红,全身发出一股树液、草叶和新鲜空气混合成的清香。她就像春天的清晨一样,降临到他的房间里。”

    浪漫主义者的为行动而行动。和罗多夫确定了关系后,不但不愧疚,还满心欢喜,文中如此描写:“她不厌其烦地自言自语:我有了一个情人!一个情人!她自得其乐,仿佛恢复了青春妙龄一样。她到底享有爱情的欢乐,幸福的狂热了,她本以为是无缘消受的啊!她到达了一个神奇的境界,那里只有热情、狂欢、心醉神迷;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感情的高峰在她心上光芒四射,而日常生活只在遥远的地面,在山间的暗影中若隐若现。”

    浪漫主义者的随心所欲。艾玛对夏尔充满鄙视,毫不在意他的感受。对孩子无责任感,生下来就送奶妈抚养,在家中也没有母爱的温情。对婆婆态度忽冷忽热,完全看心情。她的喜怒哀乐属于她的情人们。她完全不顾家庭实际收入,任性地过着奢侈的贵夫人生活,债台高筑后,自私地选择一死了之。

    艾玛的死意味着浪漫主义者梦想的破灭。第一任情夫罗多夫继续过着浪荡生活,第二任情夫莱昂马上就结了婚。只留下现实的丈夫变卖家产还债,因悲伤过度而死。

《包法利夫人》的写作技巧

    窃以为,就小说的写作技巧性而言,这本《包法利夫人》不失为西方名著的上乘之作。

    小说的架构安排。开篇就重点描述了童年夏尔的木讷、无能和唯唯诺诺,然后又描写少女艾玛那“白马王子”幻想的浪漫色彩,这就为全文的悲剧性矛盾奠定基调:艾玛的出轨是必然的结果。接下来故事发展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大有一种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之感。

    小说的细节描写:艾玛和实习生莱昂那“发乎情止乎礼”的精神恋爱,用笔带着尊敬和美好,他们的交流只关乎艺术,散步的小路鲜花盛开、流水潺潺。和罗多夫的偷情,福楼拜写得还算克制,艾玛大清早去奔赴情人的家,带着清晨的气息,但是脚上沾满泥土。与公证员莱昂的放浪形骸,福楼拜则写得毫不客气,必须途径烟花巷柳之地,媾和场所安排在马车和小旅馆。

    小说最出彩的莫过于精准的心理描写。略举一二。夏尔首次丧妻时的心理变化:从“抱头坐在书桌前,沉浸在半睡半醒的痛苦中,一直待到天黑。说来说去,她到底爱过他”,到“咖啡一端上来,亡妻又忘记了”,再到“他慢慢习惯于一个人过日子,也就越来越不想念亡妻。他新得到的自由自在的乐趣,不久就使他觉得孤独并不是难以忍受的”,最后“他怀着不明确的希望,感到模糊的幸福;对着镜子梳胡须,觉得脸孔也不难看。”艾玛和罗多夫偷情时,也勉强称得上爱情,她像一个陷入情网的少女一遍遍询问罗多夫“你爱不爱我?”包法利奶奶对儿媳夺去儿子的偏爱如此描写:“她心里有苦说不出,只好冷眼旁观儿子的幸福,仿佛一个破了产的人,隔着玻璃窗,看别人在自己的老家大吃大喝一般。”

    小说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全文最精彩的有两部分,明暗相间,镜头切换,简直是拍案叫绝。第一部分是老司机罗多夫在农产品展览会上如何勾引艾玛:政客们一句意气风发的歌功颂德,罗多夫一句情意绵绵的侬本多情;政客们一句献身祖国建设,罗多夫一句献身爱情;政客们大谈农民的爱国职责,罗多夫大谈热爱美丽才是职责;政客们高喊“继续努力!坚持到底!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急躁冒进、听信不成熟的经验”,罗多夫这只管和包法利夫人谈梦,谈预感,谈磁力。政客们开始发福利,“他握住她的手;她没有缩回去。”会开完了,群众散了,包法利夫人心神荡漾。第二部分是公证员莱昂在教堂里的急不可耐与门卫的喋喋不休。门卫讴歌英雄,莱昂咬咬嘴唇,跺跺脚;门卫赞颂圣母和红衣大主教,莱昂赶快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银币给他,拉起艾玛的胳膊就走;门卫邀请看宝塔,莱昂赶快逃之夭夭。

   小说的反讽手法。第一次出轨安排在众目睽睽下,政客们和渣男都在那里画大饼,被愚弄者上当。第二次出轨安排在大教堂里,正如莎士比亚所言:“越是想要,越是拒绝,明明是情欲泛滥,还得装模作样在教堂里假作虔诚。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为,来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

    小说的文笔优美,这不仅因原著的魅力,更得益于“诗译英法唯一人翻译者”许渊冲的加持。“她根据自以为是的理论,要表现她是个多情种子。在月光下,在花园里,她对他吟诵她所记得的情诗,并且如怨如诉地唱起忧郁的柔板乐曲来”写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爱情的气息浸透了绣花底布上的一针一线;每一针扎下的不是希望,就是回忆,这些纵横交错的丝线,不过是在默默无言、不绝如缕地诉说着情人的心而已”,这等细腻的情感描写,恰如那首“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艾玛在教堂里春心荡漾时,“教堂仿佛是一间准备就绪、由她安排的大绣房;拱顶俯下身来,投下一片阴影,好听她倾吐内心的爱情;彩画玻璃光辉闪烁,好照亮她的脸孔,而香炉里冒出轻烟,好让她在香雾缭绕中出现,有如天使下凡”……优美如诗画般的文字,不胜枚举。

《包法利夫人》的现实意义

    浪漫主义本身无可厚非。西方经过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渐渐从宗教那“人生来有罪”沉重的枷锁中觉醒,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形而上的宇宙本源探索,回归到对人自身的探求。由此,西方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接着,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一旦人的理性发达、知识普及之后,人性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所有非理性的行为与无知的做法迟早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启蒙时期的代表伏尔泰,认为人应该追求理性、自然和自由,反对宗教迷信和愚昧无知,他的文学作品则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和现实责任感。

    面对启蒙时期的过于强调理性,浪漫主义诞生。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受,强调人的自我表现主义,立志打破秩序,彰显个人意志。浪漫主义的这种基调,容易走向极端的自由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比如席勒提出的“像游戏一样生活”,费希特的“世界只因人类才获得意义。”

    浪漫主义当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在浪漫主义的熏陶下,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家,价值体系多元化,包容不完美,给平凡的人提供“自我实现即为幸福”的精神栖息地。以赛亚.伯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中总结到:“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

    许渊冲在《包法利》的译序中说到:“在艾玛的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之下,只生活在现实中的夏尔也变得浪漫化了;而艾玛自己的思想却越来越向庸俗化的方向发展。”艾玛的悲剧在于她走向了庸俗化的极端,贪恋物质享受和肉欲之欢,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小说的悲剧故事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教导读者什么是遵守道德,什么是随机应变。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感性,而完整的生命,定是理性与感性的相互调和。公元前4世纪,中西方就同时提出了“中庸”思想,那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战国时期的《中庸》。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幸福的首要条件,懂中庸之道的人必定是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有幸福的生活。《中庸》的核心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更是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秘密。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康德提出“物自体”概念,高度强调人类自由,但他的自由也是在理性的严谨中,也遵循“道德律”,他自身的作息相当有规律。

    同时,《包法利夫人》也给女性敲响警钟。《诗经》有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性作为与生俱来的感性动物,更不能沉溺于爱情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只有找寻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才能不卑不亢地傲立于人世间。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大皆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过好当下。伏尔泰在《老实人》结尾直言:“说得很妙;可是种咱们的园地要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