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观点】杨长风:“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考地理 2024-02-24 发布于河南

“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一以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为例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杨长风

北京的教育教学改革历来受到全国瞩目,多项教改成果辐射全国,带动了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变革和发展。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步入“课程改革年”。在充满希望、挑战和机遇的新一年,首都基础教育将有哪些改革走向?值得大家关注,2024年首都教育的十大风向标如下。

1.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2.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

3.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成新看点。

4.更多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团,将建立学生连续培养机制。

5.考试命题增强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

6.“跨学科融合”成为课改关键词。

7.教育集团内共建共享特色课程。

8.数学化转型推动学校教育变革。

9.把健康摆在第一位。

10.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一、什么是跨学科课程教学

跨学科课程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涉及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观念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在多个领域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提高。    

跨学科课程通常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课程形式,也称之为交叉学科课程。

学科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方法作为工具,来帮助学习某一主导学科的内容。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应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及其间的联系,并通过整合这些知识来创造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观点和知识的简单累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展理解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跨学课程可能表现为围绕某个主题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并且教师可能会根据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问题。    

此外,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多元观点的理解、道德判断的能力以及对实际生活情境的敏感度。通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之目的。

二、对“跨学科融合"的认识

2022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深度学习”。教与学方式变革,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大单元、大主题、大任务、真问题、真情境的教学设计,将是老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的问题和课题。

“真问题、真情境”、“做中学”、将“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等,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持续性的课改主旋律、主基调、主思路、主措施。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的任务,需要老师们去研究和探索,并付出具体的实施,尝试“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教学活动。

   

“跨学科融合”将会成为2024年课改的关键词,尤其是实践类活动跨学科融合会相对偏多,将融合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思政等众多学科。

三、“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是新课程新教材“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学校秉承“课程是育人载体”的理念,着力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23年学校获评“郑州市学校课程建设奖”,“诗经文化综合课程”获评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获评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首次开评,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由政府依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置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每四年一届的成果评比,成为国家层面解决教育问题、推动实践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中原文明为基,历经21年探索,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之路。

《诗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教源头、“五经”之首,具备丰富的综合育人功能。2001年,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启动“诗经文化”课程研究项目,深化诗教综合育人内涵,将“诗经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启动《诗经》文化课题研究,“诗经文化”课程有效实施。    

   

2010年,学校在美国开设孔子课堂,诗经文化课程渡海飞洋;十年守正笃实。2015年,学校确立“文化立校”发展设计,实现“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将学科教学、综合化学习有机整合,在素养引导下,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跟着诗经识植物”“跟着诗经识家乡”等跨学科融合课程,实现学习的有机融合。

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指引下,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在诗经文化课程的探索中,不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育人价值,通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结合点,提炼了“以价值凝练目标——以资源确定主题——以融合组织结构——设计实施方案——评估课程质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课程开发路径,建立了文化为基、素养为纲、学科融通、方式多元的优秀传统文化综合课程育人模型,探索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诗经文化课程在39所集团校、辐射校、帮扶校中扎实开展,取得显著效果。武维华副委员长、陈宝生部长、朱之文会长给予高度认可,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先后组织百余名校长到校学习;《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香港商报》等媒体纷纷聚焦;学生“诗经文化”学习成果先后荣获各类奖项 100 余项,学生从传统课堂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世界。

国家的肯定和认可,的确让我们倍受鼓舞,但获奖已成过去,留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让我们建立了提升办学质量的路径自信。具体来讲,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好工作的理念、思路与策略,这些才是外显的成果背后,内隐的法宝与方略。相信,老师们将以新课程新教材“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为契机,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创建全国一流名校而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杨长风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副校级督学,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