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日历|小而美的一首古诗,写尽元宵节过后的人间百态

 青萱小令 2024-02-25 发布于四川

正月十六日

宋·苏辙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苏辙(1039年—1112年)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弟弟,和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合称“三苏”。《正月十六日》描写了上元节过后,城市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并由此引发了诗人对世俗繁华与隐逸生活的感慨。

首联:宋朝的元宵观灯活动从正月十四日持续到正月十六日。就是说元宵节过了,节日的热闹逐渐散去,人们开始收起节日的灯笼,恢复平静的生活。

但是,正月十六日,城市中的游人还是比元宵节要多出许多,节日的气氛使得城市变得格外繁华。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宋朝的经济发达。

颔联:在白日,诗人远远看见田间小路上的尘埃如同蒙蒙细雾,夜晚, 云层之间的明月显得寒冷如同冰块。

 以红尘比喻世俗的生活,用霏雾和冷月来形容这种生活的虚幻和冷清。

颈联:人世间的许多人,大都是那些在世间奔走追逐名利的人。最终会不会有人愿意在寺庙中修行,如那些追求内心宁静的僧人。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随着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灯火也逐渐熄灭变冷, 天空高远清澈,没有一丝云彩,颜色明亮而平静。

诗人以“漏水”和“灯火冷”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繁华的消逝,而“色澄澄”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清澈。

写在最后: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味道的诗。整首诗以高超的技术,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与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透露出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