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壕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宗庆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也是中国快消品行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从蹬三轮卖冰棍的起点,一步步打造出了娃哈哈集团这一中国知名的食品饮料企业。 宗庆后的商业才能和创新精神在娃哈哈集团的联销体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通过创新的销售模式,将娃哈哈的产品快速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同时,他也展现出了坚定的民族精神和不畏强权的勇气,硬刚国际巨头法国达能集团,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宗庆后对于企业的热爱和执着也让人深感敬佩。 他曾对媒体表示,企业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这种对于事业的热爱和追求,让宗庆后在商业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为中国的快消品行业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在他之后,娃哈哈将在接棒人宗馥莉的带领下如何传承荣耀和再创新功被各界所关注期待。 宗庆后的前半生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奋斗史。他出生于1945年的江苏徐州,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早在1961年便踏入社会,开始了打工生涯,以修车补贴家用。这段早期经历锻炼了他的商业头脑,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 在1963年至1978年的十五年间,宗庆后在舟山的马目农场和绍兴茶场从事重体力劳动。尽管这段经历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反而养成了勤奋和坚韧的性格。这段时光成为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宗庆后回到杭州,开始在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农纸箱厂工作。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名工人,他的商业才能开始显现。他倒卖蚕丝,创办电表厂和电扇业务,甚至在全国各地追讨账款。这些经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市场,为他日后创办娃哈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宗庆后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借款14万,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凭借一腔热情,他从蹬三轮车送文具、卖冰棍开始,逐步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显示出了他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 1988年,宗庆后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了口服液市场的机遇。他与浙江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合作,推出了娃哈哈口服液。为了打开市场,他大胆决定在杭州电视台投放广告,尽管广告费用几乎是当时娃哈哈的全部资金。然而,这次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娃哈哈的知名度迅速提升,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到1989年,娃哈哈的收入已经达到2713万元,展现了宗庆后出色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 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集团经历的一场“小鱼吃大鱼”的并购案,让娃哈哈哈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是一次商业上的成功操作,是宗庆后的智慧和决心的完美展现,也是在中国商业史册中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1990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成功使宗庆后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受限于简陋的校办工厂,娃哈哈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面对这一困境,宗庆后果断决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将目光转向了陷入困境的国有杭州罐头厂。 这次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外界的质疑、罐头厂员工的不信任以及娃哈哈内部的担忧,宗庆后却以他特有的真诚和决心,成功地打动了各方。他不仅耐心听取并回应了各方的疑虑,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并购完成后,宗庆后立即将娃哈哈的拼搏精神注入到罐头厂中。他以身作则,每天早早进厂,晚上很晚才回家,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在短短28天内,罐头厂就建立了新的生产线,并在短短百日内实现了扭亏为盈的惊人转变。 这场并购不仅使娃哈哈的产值在1991年达到了2.5亿元,更为其进军果奶等饮料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娃哈哈从此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民营饮料行业的领军者。 宗庆后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这场并购,他认为这是娃哈哈走向规模经营的关键一步。这场“小鱼吃大鱼”的兼并不仅展示了宗庆后先生的商业智慧和领导力,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中国商业史中,宗庆后创新打造的联销体模式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娃哈哈快速崛起,更引领着中国快消品行业快速向前发展。 联销体模式的核心在于其创新性的渠道管理方式。宗庆后将经销商分为一批商、二批商、三批商,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益。这种分层级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渠道效率,还加强了娃哈哈对经销商的控制和把握。通过要求一批商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作为保证金,娃哈哈确保了资金的流动性和销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送货上门的服务,娃哈哈进一步巩固了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 然而,任何创新都难免遭遇挑战。 1994年,当宗庆后决定对经销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他面临着来自经销商和内部员工的巨大压力。经销商们担心新的政策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而内部员工则对新政策的实施持怀疑态度。 但宗庆后凭借坚定的决心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各方,推动了联销体的顺利实施。联销体的推出不仅降低了娃哈哈的市场导入成本,充实了流动资金,还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通过快速铺货和下沉市场覆盖,娃哈哈的产品迅速走进了乡里甚至村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联销体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帮助娃哈哈实现了对经销体系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销售效率和回款率,为其日后打造700亿规模的快消品帝国奠定了基础。 宗庆后,这位中国饮料行业的传奇人物,以其独到的商业眼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娃哈哈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品牌。他的领导风格、管理哲学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洞察,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娃哈哈的企业文化之中。 然而,时代在变,宗庆后终将老去,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宗庆后年迈之后,娃哈哈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而宗庆后选择了一个既有家族血脉,又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接班人来引领娃哈哈的未来。 由此,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也慢慢走入大众的视野。 宗馥莉,14岁独自赴美留学,2004大学毕业回国后从车间管理做起,担任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从生产管理做起。宗馥莉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为她接棒娃哈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留学接触过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全球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回国后,她从基层做起,深入了解了娃哈哈的运营和管理。这些经历让她对娃哈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为她未来接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12月,娃哈哈集团官宣,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父亲宗庆后仍为集团董事长。 经过16年的历练与成长,宗馥莉已正式成为娃哈哈的二代领军人物。从基层管理到品牌公关部部长,再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最终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她的每一步都走得颇为不易但不失稳健有力。 娃哈哈,作为中国饮料界的佼佼者,近年来面临着业绩下滑和核心产品老化的挑战。宗馥莉的上任,无疑给这家老牌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她不仅在生产经营、产业链打造、企业管理上有着丰富经验,也对消费市场有着深入洞察。在她的领导下,娃哈哈开始了一系列年轻化的改革,从更换代言人、研发新品到跨界联名,都展现出她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宗馥莉推出了多款新品,并尝试通过跨界合作来拓宽市场,但目前来看,这些举措的效果并不显著。新品大多只是“昙花一现”,市场份额也并未出现显著增长。这既是对宗馥莉的考验,也是娃哈哈转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曾经负责娃哈哈公关部的宗馥莉,因换掉代言娃哈哈20年的王力宏被网友质疑。但宗庆后却对女儿颇为支持,他表示:“我应该不会退休,但是会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我在后面看着,走偏的时候扭转一下,出点主意。” 除了产品创新外,宗馥莉还面临着家族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娃哈哈官网对于宗馥莉和宗庆后的具体职能分工并未做过多阐述,这也让外界对娃哈哈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猜测。 如何在保持家族企业传统优势的同时,引入更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战略视野,也是宗馥莉酱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宗庆后最后一次亮相是在2023年12月12日,和宗馥莉一同亮相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共同表彰了全国卓越经销商等优秀合作伙伴。 现场照片中,宗庆后面容略显消瘦,但精神矍铄。他身着一件简单的黑色棉衣,与身边的宗馥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宗馥莉则显得更为时尚、干练,她以一身职业装亮相,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宗庆后作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代传奇已经落幕,但留下了娃哈哈偌大的一个快消帝国。如今兜底的人走了,接棒人宗馥莉终究要独自面对未来。她将如何传承父亲的商业精神的同时做出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商业创新,成为各界灼灼目光的关注焦点。 作者:陈壕 市场营销专家,对toC/toB领域皆有成功经验,于《国际公关》杂志、市场部网、广告门、数英网、首席营销官、广告人干货库等行业媒体开有专栏 公号:品牌市场相对论,欢迎关注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