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说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小赵作文 2024-02-25 发布于重庆

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一直是孩子们惧怕的事情,他头脑中有画面,但是无法表达;或者说这画面是零零碎碎的,并不是一个整体,无法完整表达。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结合观察单元,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详情点击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表达的技巧在增加,比如环境描写营造氛围,画面中的人物刻画,以动写静等方法,但是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个话题还是觉得困难。

针对这个难点,尝试采用干国祥老师的“抓关键字”的方法进行突破。

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师提问:孩子们在干什么?学种瓜和种瓜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思路很清晰:学种瓜会动作不熟练,会出现一些失误。

师追问:你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怎么学?

学生有迟疑,于是出示了第2课《祖父的园子》中的这个段落:

师:请读一读这个段落,说说“我”在干什么?

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我”在学着祖父干农活。

师:你觉得有趣吗?

学生发现了趣味在于“我”确实是在学,有时候学得像,有时候学得不像,有时候学得认真,有时候学得不认真。

师:作家萧红是怎么写出“学”的?

学生发现了,把“学”的画面表达清楚的方法:刻画画面中人物的动作。

学生独立完成画面的表达,除了刻画人物的动作,有的学生加上了用语言来表现出孩童的趣味“爷爷,爷爷,快点呀!”有的学生添加了人物的神态,对结瓜的畅想。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不少学生对环境进行了描写,鸟鸣、风清、土润。

抓住了这句诗中“学”这个动词,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学”写具体,这样的方法迁移。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再一次强化了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动词展开表达。

那个小孩子是怎样脱冰的,又是怎样把线穿进去的呢?

信口吹笛是如何吹的呢?是一首接着一首吹的吗?

同时我们会发现,《村晚》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单单是人物刻画,肯定是不能把人物心情表达得很具体。展示的第一个练笔中,恰好有环境描写的范例,在这句诗的画面表达中,环境氛围的烘托就很有必要了:斜阳夕照,归巢的鸟声和着笛声,晚风把笛声送出去很远很远……

为什么想象画面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不同的情形出现都会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困难?想象画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百度)

根据这一概念,突破“突破想象画面”这个点,需要“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语文课标22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第6条指出:积极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其实就指出了如何增加“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那就是“积极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丰富语言经验”。一个人不可能亲自经历所有事情,有一部分需要通过阅读来达到。所以,提升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才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比如,在完成第一首诗的想象画面时,认真预习了第2课的同学明显完成度高得多。这其实也就是后面一课的语言经验帮助到了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