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后腹胀劳累没精神,医生教你“吃回状态”

 书馆儿 2024-02-2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节后腹胀劳累没精神

医生教你“吃回状态”

图片
图片

春节假期亲朋好友团聚,享受美食佳肴,欢度佳节;但因为节庆应酬,饮食过量、作息不规律,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脘不适、腹胀、便秘等症状;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林敏主任医师,教你如何调理脾胃、“吃回状态”

林敏医生认为,春节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主要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所致,饮食方面可能吃得过多、过油、过辣,或者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糕点、肉类、海鲜等,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消化吸收食物,化生气血津液、滋养全身,保护脾胃是节后养生的重点,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饮食适宜

均衡有佳

图片
图片

定时定量、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要少吃,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面条等,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吃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小米、南瓜等,能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促进食欲,防止脾胃虚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少吃不利于脾胃的食物,如冰淇淋、冻水果、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的湿热,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尽量不吃刺激性、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酒类等,来减轻肝胆的压力,防止肝火上升,引起口干、口苦、头痛等问题。

图片

忌生冷油腻

图片
图片
图片

药膳搭配

对症体质

图片
图片
林敏建议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采取相应的药膳汤调理脾胃:
脾气虚者:常见的症状有胃脘部不适、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可以选用人参、黄芪、山药、芡实等健脾益气的药材,与猪肚、鸡肉、排骨等食材一起煲汤,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一周,改善脾气虚的症状,增强体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脾胃虚寒者胃脘部冷痛、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等,建议搭配生姜、花椒、肉桂、陈皮等温中散寒的药材,与牛羊肉炖煮,间歇性服用能驱散胃寒,缓解胃痛,温暖身体。
胃阴不足者:有胃部隐痛、灼热感、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推荐使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这类益气养阴的药材,配以瘦肉或者鸭肉做汤,可以滋润胃阴,清除胃热,改善口干。
图片
图片
图片

穴位按摩

温和调理

图片
图片
除了饮食层面的重视,林敏医生还推荐中医穴位按摩,内服外治搭配,加强脾胃调理效果:
足三里穴位能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预防腹痛、腹泻等症状。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从膝眼下四横指的地方开始,沿胫骨向下三横指的地方;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足三里,轻重适度,每次按压5秒,松开5秒,重复10次,然后换另一条腿,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脘是中医中常用的调理胃气的穴位,能缓解胃部的不适,消除胃部的胀满感。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上,当肚脐上四横指的地方,饭后两小时按摩穴位五分钟,能调理胃气,孕妇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太乙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化湿利水的穴位之一,位于腹部,当肚脐上三横指的地方,左右各一横指的地方。用中指揉按1~3分钟,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体内的湿邪,还可预防和治疗水肿、泄泻。
图片

假期结束,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科建议各位,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缓解不适症状,让自己“吃回状态”、活力满满!

网络图片仅用于健康科普

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图片

湖北省中医院

传承中医文化

服务大众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