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客交病”与三甲散的古方新用

 仁哥文档 2024-02-28 发布于湖南

·《江西中医药》1986年第1期

“主客交病”与三甲散的古方新用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胡翘式

吴氏又可在《内经》“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正虚邪实,主客搏结而产生发病机理的思想指导下,于《温疫论》中首次以“主客交病”立为专病讨论,详尽阐述了因营血不足,疫气内侵,“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混,”而致“谷气暴绝,更加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等病症,针对此证之机因,又创立了“多有得生”之三甲散。

综观全文,可以窥测此重笃之疾,难辨之证,又极易失误之治,亡于病危者甚多,毙于药误者亦复不少。吴氏积心良苦地立此病,创此方,旨在免后人重蹈复辙,再误入失治误治之歧途。

考“主客交病”为客邪与不足之营血相互胶固,合而为一的温疫病之变证范畴,然吴氏所论之病症现今虽不多见,就其发病机理与其表现之部分症状在温病杂病中也常可遇,为能明辨机因,权衡虚实,分解主客之交混,投服三甲散,确能收到不可思议之效。

五十年代初,原邑县医院收治一治疗五十余日高热不退之20余岁的男性患者,因西药用尽无效,特邀余与同道岑仲惠医师会诊。病者呻吟床 第,面色皎红,肌肤炙手,肉削骨立,肤如甲错,无汗,全身关节疼痛,口干不甚欲饮,溲黄便结,食欲锐减,右腹有一痞块,按之坚如复盆,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毕与仲惠商榷后,认为此即温热之邪,久稽气营之间,且与血脉混为一家,久病体弱,正不托邪外出,血瘀络阳,结为症瘕,不易分解成为痼疾,治当滋阴清热,化瘀通络,引邪由里透表。因病机与吴氏立论相同,治则与三甲散之方意也颇一致,遂拟三甲散全方予服,五十余日之高热竟两剂退净,后用此散末以消症结,也获治愈,益信吴氏立论处方无欺世盗誉之举。

三甲散以味咸性寒,既可益阴清热,又能散结软坚之鳖甲,与“滋阴益智,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久嗽痎疟,症瘕崩漏,五寿难产,阴虚血弱”(《备要》)之龟板为君,臣以归芎甘草,养血和血,固正托邪;以性善走窜,搜风通络,消症化瘀之穿山甲,蛰虫、僵蚕,与“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心胁下痞热”(《别录》)之牡蛎力佐,更以清轻宣透之蝉衣为使,与介属之品由里而引邪外透,使胶固之客邪与血脉分离。

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清热透邪,搜风通络,蠲痹消症之效,使合而为一之邪一分为二,正得扶助滋固,邪被蠲透扬弃,达滋透并行,攻补兼施之妙用。

笔者运用这一古方对一些久治不愈之顽症却收到满意之效,特别是被西医确诊为结缔组织性疾病,经治无效者,也可获理想之应验。现录数则如后,仅供参考。

一、寒战高热案:韦某,男,36岁,务农。1972年6月初诊。患者于68年春即罹寒战高热,三日一发之疾。五年来虽经省市级医院多次诊治,或以三日疟给药,或疑败血症住院,或拟结缔组织性疾病论治,最后终因诊断不明,医治无效而返里。患者发育中等,营养一般,痛苦无欲面容。寒战之后旋即高热,随微汗而热退身凉,三日后前症又发。间歇期间饮食二便正常,但因病久且重,杂投方药,形体日渐衰弱,精神大为颓唐。

口苦咽干,舌暗红欠润,苔薄黄,脉弦细数。此乃邪伏厥少两经,热久阴伤,久病入络,与气血混为一家,交结不解。必借介虫之药入阴搜络,佐宣透之品达邪于外,冀其内外分解,邪热可退。

方拟三甲散化裁:鳖甲15克,龟板15克,炮甲6克,蚕砂12克,青蒿10克,生白芍12克,蝉衣6克,僵蚕10克,䗪虫4克,甘草6克。三剂。

二诊:药后前症有减,届时只潮热微寒一次,时短症轻,原方继服七剂,诸症全愈。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李某,男,33岁,1971年9月初诊。患者全身关节,尤以指趾关节疼痛为甚已达八年之久,虽经中西诸法诊治,疗效不显。

连日来指趾关节及腕、肘处红肿热痛,指间关节梭形畸形,屈伸不利,两足步履甚艰,微有寒热,口干洩黃,舌红瘦少苔,脉细弦涩。此营阴亏损,络脉瘀阻,痰浊闭结,久必伤筋损骨。非大剂滋阴养血,柔肝益肾不足以固正,无虫介入络搜剔,逐瘀蠲痹不足以祛邪。

处方:鳖甲20克,龟板20克,穿山甲10克,䗪虫6克,牡蛎20克,僵蚕12克,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生地30克,忍冬藤30克,淮牛膝20克,地龙10克,甘草6克。十剂。

二诊:关节疼痛缓解,红肿消减,原方既效,毋庸更张。予上方十剂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日两次。服后诸症均已,仍拟丸药又服半年,至今未见复发。

三、硬皮病:秦某,女,32岁,1982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面部皱纹消失,表情淡漠,说话时张口受限,两目开闭艰难,形如偶象。

年前手臂皮肤紧张绷急,刻下逐渐变硬,弹性消失,表面光泽如同涂蜡,捏之不起,推之无皱,四肢活动欠灵。虽确诊为硬皮病,但经治未效。近月来又增不规则低热,关节酸痛,纳差恶心,及便秘与腹泄交替出现等症。体重减轻,月经错乱,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紧细数。检视所服方药,除理疗外,即激素及中药活血化淤,温阳益肾,通络利湿诸法。脉证合参,窃思此乃风湿之邪郁结肌表,与气血交混,痹阻络脉,久而化热伤阴。络脉既少气血之滋润,又遭邪热之煎灼;肌肤被痰浊壅滞,营卫失和,玄府闭阻,而现如此之症也。治颇棘手,暂拟滋阴活血,利湿化痰,通络蠲痹之虫介之品消息之。

牡蛎30克,鳖甲15克,龟板20克,炮甲10克,苡米30克,僵蚕12克,䗪虫6克,蝉衣10克,当归12克,丝瓜络10克,桑皮、枝各15克。十剂。

二诊:低热已退,张口、启闭眼脸、四肢活动较前灵活,首方既效,药合病机,法当循序再进。由于病程较长,难以迅速收效,遂予上方加甘草6克,十剂蜜丸,每服10克,日两次。三月后诸症大见好转,后又子 原方加黄芪、熟地等丸,坚持半年遂日渐向愈。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叶某,女,36岁,1974年7月8日初诊。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年。两月来发热不退,遍身关节痛疼,胁肋胀满,肝脾皆大,质中等硬度,虽经激素及抗感染治疗,停药后诸症如旧,口干欲饮,神疲纳差,洩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虚细数。此为营阴亏虚,湿热之邪久稽气营不解,遂投清营汤加减。七剂。

二诊:发热未退,他症依然。因思湿热之邪与营血搏结,久则胶固血脉,而致主客交混发为锢疾。不使主客分折,透邪外出,热无清退之机。

决意改三甲散化裁,拟方:鳖甲15克,穿山甲6克,䗪虫6克,龟板10克,蝉衣10克,僵蚕12克,茵陈15克,白茅根30克,牡蛎20克,赤芍12克。五剂。

三诊:服药三剂后热减,尽剂热退,食欲大振,身疼亦减。因虑肝脾肿大,故仍拟上方出入连服二月,后改 散剂又服三月,发热之症从未再起,关节疼痛亦消减七八,肝脾只肋缘下刚可触及。数年之疾虽未敢说治愈,但却得到了改善症状,控制发展的疗效。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复合物之胶固沉积,能造成组织损伤及机能的碍障,从而变生许多难以治愈的痼疾。

余运用吴氏三甲散对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却能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殆非偶然之巧合。窃思抗原致病因子属病邪;抗体即为机体针对抗原而产生相应的抗病物质,属正气;如邪盛正虚,正不胜邪,反与邪结为祟,变有害机体的复合之物,与吴氏所论病邪“与血脉合而为一”,“主客交混,最难得解”,“结力痼疾”发为“主客交病”之机理,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又似有不谋而合之处。

由此可见,免疫反应性疾病这一近代发展的医学理论.而我国医家早在数百年前,甚至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书中即有类似的记载,如《素问·痹论》之机因及不痛不仁之语即可佐证。而明代吴又可更明确地提出了“主客交混”,邪“与血脉合而为一”之复合物所造成组织损伤及机能碍障的疾病;又创立了分折主客,透邪外出之三甲散来治疗此类病证,实为难能可贵。三甲散虽非免疫性疾病的唯一方剂,如能将吴氏“主客交病”这一古老而又有新生命活力的理论扩大到其它邪“与血脉合而为一”之复合物而致生的疾病中去,进一步开拓三甲散的应范围,为探求目前尚感棘手的免疫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将有较大的裨益。 (胡国俊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