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挺经 > 卷六 刚柔 >【原文】一

 紫5551光8189GE 2024-02-29 发布于山东

【原文】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①。昔⑧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②,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③。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④,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⑤,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⑥,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⑦,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注释】

①确乎不拔:刚强坚决,不可动摇。《周易·乾》:“确乎其不可拔。”

②大名:显赫的名气,大名望。大位:显贵的官位。

③挺然:挺拔特立貌。强御:豪强,有权势的人。

④趋事:办事,立业。

⑤应接:应酬,接待。

⑥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⑦求田问舍:指专营家产。

【翻译】

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不是从自强自立做起的,即使是圣贤之人,也各有自强自立的方法,所以才能独立不惧,坚定不移。过去我在京城的时候,好与名声高远、身居要职的人闹意见,也未尝不是一开始就具有挺然独立、不畏强暴的气概。近年来我体会到天地之道,是要刚柔并济,不可偏废,太柔容易萎靡,太刚容易折断。这里所说的“刚”不是暴虐的意思,而是要使弱变强;这里所说的“柔”也不是卑弱的意思,而是在强的方面要谦退而已。做事为公,应当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则应当谦让退却。开创家业,应当奋发进取;守业享成,则应当谦逊平和。出外与人结交应对,应当努力表现;回家与妻儿守成享受,则应当谦恭淡然。如果一方面建功立业,外面享有崇高的威望声名,另一方面求田问舍,内在图谋奢侈的待遇享受,这两者都有盈满的征兆,全无一丝谦虚退让的表示,那么这一切必定不会长久。

【点评】

在曾国藩看来,君子应该自强自立,既要有道德为体的内圣功夫,又要有仁政为用的外王功业。曾国藩自己就是按照内圣外王之道,即《大学》上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步骤要求自己。他认为,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则不能自强,不能自强则无法成就功业。《周易·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就是秉天地阳刚之气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刚就是独立不惧、确乎不拔的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威仪,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

有刚就有柔。柔就是秉天地阴柔之气的谦退、随和、怡养、顺适,柔就是德量涵养、如沐春风的一种吸引力,一种亲和力,一种温文尔雅的风度和魅力。《周易·乾》也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说,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精神,克制自私之欲,培养仁爱之心,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紧张与冲突,以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柔并非意味着卑弱。以柔克刚,就是以柔为挺,以柔为进,柔是刚的手段,这就是柔的实质。

然而,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只有刚柔相济,刚柔并用,刚中有柔,柔中寓刚,才能成就事业。对于何时何处可刚,何时何处可柔,曾国藩也有自己的心得。做事为公,应当强矫;争名逐利,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应当强矫;守成享受,应当谦退。在外待人接物,应当强矫;居家享乐消福,应当谦退。曾国藩探求天地至理,深谙刚柔之道,能刚能柔,能弱能强。所以,当他应对清廷统治集团时,则以柔为刚;当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则刚强之至。

曾国藩特别强调“谦退”之德。他说:“日中则昃,月亏则盈,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不缺者。”他在观察自然现象时看到,缺是常态,不全是常态。人们都喜欢吉利,回避凶难。实际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就是彼消此长,祸福相依,大吉之后必是大凶,盈满之后必是亏缺。因此,要想长久,必须“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一般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既建功立业,追求声望,又求田问舍,贪图享受;一旦名利双收,内外俱实,那灾祸和凶险也就随之降临了。因此,曾国藩谦恭反省,谨言慎行,不敢有丝毫松懈,以求长久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