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海经济观察】警惕国际信用环境恶化

 蓝海思享汇 2024-02-29 发布于北京

作者:沈奇 杨政

1、MSCI剔除66家中国企业

2024220日,MSCI公布了其所有指数的20242月季度指数审议结果,其中MSCI中国季度调整:新增5只(港股1支、A4支)、剔除66只(港股14支,A48支)。此外,还有4只中概股被剔除。

2、穆迪23年12月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 's)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在这份评级报告中穆迪理由主要有三: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地方债;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图片来源:观潮财经

3、国际信用环境恶化导致外国投资者撤离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2.79万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2年底下降13%,而较2021年底的高点下降近30%。同时,2023年海外实体持有的境内债券价值增长近8%

据外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只有330亿美元,较2022年下跌82%。其中2023年第三季FDI出现自1998年以来首次下降。

4、中资美元债成本上升

图片来源:久期财经

由于地产公司违约和展期等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冲击,中资美元债高收益债市场收益率明显上升。

中资美元债受到美国基准利率抬升的影响,融资成本也处于高位。218日,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的首次降息更可能发生在6月,概率为53.7%;而3月降息的可能性已经降至10%3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则高达90%。这部分中资美元债的融资成本也将维持高位一段时间。

5、信用环境的恶化,一方面会使得外商投资下降,另一方面抬升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无论如何,用全世界的钱帮助中国发展是更符合我们的基本利益。外部信用环境的营造需要更长期的艰苦努力,往往一次风险事件会使得大量的艰苦努力成为无用功。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策环境,也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债券市场风险的差异化水平与评级机制,降低隐性担保的影响,使信用违约事件不绑定系统性风险,而是落实在市场化的主体责任之上。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