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眼中的10种常犯错误!

 亨得利vgt5m9j9 2024-02-29 发布于山东

1、简单的斥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大胆指导运动,不要前怕龙,后怕虎。干部和农民在自己的斗争经验中将改造他们自己。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这样,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前怕龙后怕虎的态度不能造就干部。

这是一种怕没有人才, 不知道人才是怎么诞生的。以为人才必须是现成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实践论》,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1)感性认知阶段

2)理性认知阶段

3)认知在实践中的证明证否阶段

4)认知在实践中的重新认知阶段

后两个阶段,必须在实践中完成,没有实践,就无法完成。也即是在自己的斗争经验中将改造自己,也即是学习型组织。也即是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

理性认知阶段,也即是思想上的勤奋。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也有思想上的勤奋的性质。

前怕龙后怕虎,这是恐惧,而恐惧会瘫痪人的行动,没有行动也便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认知必须走向行动和实践。所以,不能造就干部,也即不会产生优秀人物。

因为有错误,所以斥责。与其斥责,不如补充正确的和鼓劲——使之有热情的从错误走向正确。

2、毛主席说,“你不懂这一门,你就不能管我”,这种思想是相当多的,也不仅卫生部门有。在我们的军队中,军事不服政治管的问题,是经过长期斗争才解决了的。卫生部门必须用最大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专业性,往往也是一种技术,而技术往往是可能的性质,可能和需要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这种管,更多的是从需要这一面来管。

这种专业性,往往也是一系列的技术,而技术往往是因果性的性质,因果性和目的性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这种管,更多的是从目的性这一面来管。比如,为人民服务——要为人民中的多数部分服务,而不是专注于为人民中的少数部分服务。

遵循的是辩证法以反面驭当前面的原理,以实现辩证法要求的正反面兼具的原则。

比如,政治和军事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要以政治来驭军事,这样的军事会比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管理军事要健康。

3、毛主席指出,这种单干的作风就要把事情办坏,使自己孤立。这也不能说明个人的个性强,这不是真正的强,而是弱。

单干,即个人,个人和集体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单干,也即只有个人的一面,这样是不健康的。

所以,成功的单干,必然是组织了一个集体的单干,区别是这个集体是少数人的集体、而不是多数人的集体。

单干,看起来是个性强,但因为只有个人的力量 ,所以不是真正的强、而是弱。因为集体的力量无疑的要比个人的力量强,所以说不是真正的强、而是弱。

4、这种不要自己集团以外的一切人的作风,不正是蒋介石法西斯国民党的作风吗?

这是多数和少数的正反面,不要自己集团以外的一切人——也即让自己处于少数的地位,也就使自己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应对挑战,造成力量不足的问题。这是不健康的——因为多数胜少数,这种不要,也造成了分裂。

这也是一种孤立主义,敌人和朋友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种做法,在竞争中,就会没有了朋友,这不符合辩证法以正面胜反面的原则——要以朋友胜敌人。

5、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评头品足,

1)这是一种好为人师的习惯——也即别人在他面前须做学生。

2)这是一种高人一等的习惯——也即别人在他面前低人一等。

3)这是一种以自己为标准的习惯——也即否定了别人的标准。

此时,反感就会升级成敌意,所以这又是一种树敌的作风,而不是交友的作风。

埋怨——即否定他人、肯定自己。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则没有错。这是一种归罪于人的习惯,正确的态度——对错误一分为二,宽恕他人——以使他下次还能为自己出力。

忧虑——这说明没有想透,没有做最坏可能性的准备。

数不尽的清规戒规,错就错在数不尽,这使人丧失了自由,也即不能使人发挥出主动性。数不尽,即是多,根据辩证法,多要走向少——正确的做法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划出一条界限——定出某种原则,就可以了。

6、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很少向领导反映,原因是中医在野,西医当权。

这从负面的描述,就叫一手遮天。正确的做法,是,

1)形成轮流的机制——中医在野、西医当权,走向了中医当权、西医在野,又从中医当权、西医在野,走向了中医在野、西医当权。

2)一分为二,搞两个部——中西医各搞一个部,形成竞争。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走向反面——形成了一种解决方案。一分为二,正反面兼具——也形成了一种解决方案。

7、不算大账,只算问题件数,怎么行?

这是一种常犯错误,也是一种常用的颠覆手段。只看到了问题数量,但没有分权重。也即只有分散、没有集中。所以,这里面包含了两组正反面,

1)大和小

2)多和少

这是两组正反面间走向了对立。

算大账,这是从价值出发、从全局出发,才能创造价值。算问题件数,这是从分散出发,从局部出发——而从局部出发,是危险的。

对于这种情况 ,不要只从一组正反面出发,多找几组正反面,来获得更全量的认知。只有一组正反面的分析,往往会陷入歧途——比如,只从利害出发,就会陷入恐惧、并进而失去行动能力。

根据辩证法成二的规则,至少要有两组正反面,才能规定出结论的质。

8、把少量错误扩大为全体。

这是一种常犯错误,也是一种常用的颠覆手段。错误和正确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看到错误——一定要寻找正确、补充正确,从而得到更全量的认知。这样才不会少量错误扩大为全体。

把少量错误扩大为全体,就会导致否定全体,也即否定了自身、失去了方向。这是极端不利的。

9、你们不是不听话,而是听另一种话。

这是一种常犯错误。此时,听不进意见,这种情况下,言语说服基本上不起作用。

要保持自己的空杯心态,办法有两个,

1)逻辑推理。

2)用辩证法联系反面。

逻辑推理,使自己获得理性认知——理性认知是可以通过逻辑和实践证明的。用辩证法联系反面,使自己获得全量认知,从而减少受原来认知的束缚。

因为言语不能说服,所以可以补充实践中的行动来证明——也即通过试点的办法,来形成两种意见在实践中的对比。

10、你不说大数,只说小数。

这也是一种常犯错误。

小数和大数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

1)要补充大数,要去了解大数。

2)然后,小数必须从大数这一面来评价和衡量,才能获得对小数的更准确认知。否则,就只是陷在了局部。

这就是辩证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