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生命之“神”探究

 循天园 2024-03-01 发布于广西

“神”是人类认识自然所形成的一个概念,其内涵十分宽泛,几乎涉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如自然科学、人文、哲学等。中医学理论在其发生过程中,受传统文化影响,吸纳了这一概念,并赋予医学内涵,在其奠基代表作《黄帝内经》中,有二百余处对“神”的论述,所涉及的范畴、语言环境、含义层次更是繁杂,使人颇感艰涩,成为中医学重要而需要深究的命题。现就《黄帝内经》生命之“神”进行探究。

“神”的有关含义

为利于对《黄帝内经》生命之“神”的缕析,首先对“神”义的源流进行梳理。

文字学本义:神,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看,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闪电。“神”字的出现,源自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闪电等的观察。远古时代,先贤们观察、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并试图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受自然科学知识匮乏的影响,认识能力有限,对众多的自然现象不知所因,无法作出科学诠释,认为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使。这种超自然的力量,玄妙莫测,至高无上,无所不能,先民们将其归结为是神的作用。在《说文解字》有“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的解释,即“神”的原始含义是指天神(所致的闪电)。认为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

人文学变义:正因为远古人们对“神”义的如此界定,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早在西周、春秋时期,“神”的含义相对简单,主要是指代神灵、鬼神。如《周礼·大宗伯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天司命,风师雨师,皆天神也。”《史记·五帝纪》“依鬼神义”。由此,演绎出事理玄妙,神奇不可测之义,具有了“神奇”“神妙”含义。《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即将自然界一切神奇不易把握的运动变化,看作是非常神秘的,概言之为神。

哲学衍义:客观事物固有的变化规律是“神”范畴的基本内核。如《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即神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是关于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神虽无具体实物可见,但随实体之形而显其功能;有用有象,无处不在,属于物质世界,是一切外显的内在根据,只是不易被人们了解和掌握,需要人类不断去探寻。

《黄帝内经》生命之“神”的含义

与中华传统文化交融的中医,引入了“神”的概念,赋予了“神”更多的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内涵。

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人的生命源自父母,是生殖之精的作用,中医学将其称之为神(元神)。如《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即神是随生殖之精相互结合、作用而有了生命时而产生的。这种关于生命起始和原动力的思考与认识,反映出中医学对生命起源的求索,留有生命本质神奇玄妙的神的本义的烙印。

生命活动的内在功能:生命形成后的活动变化,依赖于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供养,需要体内正气、脏腑经络形窍等的综合协调维系,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这种生命活动的内在功能,《黄帝内经》将其概括为神。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之说;《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中的“神机”,即指生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神”,指的就是生命。这些也充分反映出“神”义的多纬度多层次的复杂性。

生命规律的最高统括:人体生命活动有其自身固有的内在规律,《黄帝内经》中秉承哲学“神”的“规律”义,在阴阳概念的语境中对其进行表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等,就是此意。即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是对内在变化规律的最高概括。

生命活动的主宰标志: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诸如心跳循环、呼吸吐纳、消化吸收、津液敷布、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精神情志,脏腑间的功能协调,物质能量产生、转化、平衡等,都是在神的统帅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旨在强调神对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是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

生命活动的精神情志:精神情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有形式,是神的最基础最显现之象;尽管产生的原理、机制复杂不同,但均受控于体内更高层级神的统摄调节。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灵枢·五色》“积神于心,而知往今”等。这些都指出了神所蕴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的意思。

生命守护的致巧妙法:人体生命的守护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是养生却病,一是疾病治疗,其核心是治神。在养生却病中,关键是养神,符合自然生存规律地生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在疾病治疗中,又有多重意思。一是指望神,如《灵枢·大惑论》“目者……神气之所生也”,可通过观察两目,以达对神的了解。二是作为评价医者诊疗技术的高低标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意在说明医家的诊疗技术,其高明者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三是指患者的精神,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用针之要,无忘其神”,都在强调要重视患者的精神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将治神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四是指医者的精神,《素问·针解》言“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灵枢·终始》中“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等,意在告诫医者,诊疗过程中,注意力要专注,不要被外界的杂事所影响;行针时,要小心谨慎,细心体察针下神气的变化。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内在规律的“神”,所承载和反映出的信息宽泛深邃,具有神奇、玄妙和不可测度性;又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和可知性。人类对此认识和利用尚十分有限,需要深入细致探究,以不断拓展深化对神的认识,丰富发展生命之神的理论内容,揭示尚未被感知的理论,从而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杂概念,既蕴含有人体生命活动的大量信息,又涵盖众多范畴和层次。只有不断发掘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才能更好践行健康生活,判断健康状态,掌握病情轻重,甄别病情真假,鉴定预后转归等。不断将《黄帝内经》“神”的探究引向深入,逐渐抵近生命规律“神”的真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科学的需要,更是中医人的责任。(刘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