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零后,七零后,进来聊聊,生产队的时候,你们晚上都干什么?

 简食记 2024-03-04 发布于山东
在那个星光熠熠、灯火阑珊的年代,提起生产队时期,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一片热火朝天的农田景象。白天,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于田野之间,挥洒着辛勤的汗水。然而,夜幕降临后,他们的生活并非就此沉寂,反而别有一番热闹与生动。那么,生产队时期的农民,他们夜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六零后,七零后,进来聊聊,生产队的时候,你们晚上都干什么?
我这是听奶奶说的。晚餐过后,家家户户围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享受一天中难得的家庭时光。这是一天劳作后的惬意小憩,也是一家人的温馨交流时刻。老人们讲述着祖辈流传的故事,孩子们则听着故事,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而妇女们在忙碌之余,借着微弱灯光缝补衣物,或是编织草鞋,用勤劳的双手为家庭增添温暖。
其次,学习和讨论也是农民夜晚的重要活动。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瘠,但农民们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提升的愿望。他们在晚上组织农业技术学习小组,研读《毛泽东选集》,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
量。这些夜校式的学习场景,既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富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此外,集体劳动之余,娱乐休闲也不可或缺。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男人们常常聚在一起,拉起二胡,唱起激昂的革命歌曲,或者讲述田间地头的新鲜事,偶尔也会来一场激烈的象棋对决,引来围观者的阵阵喝彩。而妇女们则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虽然那时还没有广场舞这个名词,但她们自编自演的舞蹈同样活力四溢),在简单的旋律中释放疲惫,收获快乐。
再者,夜晚还是农民们筹划明日农事、照顾家禽家畜的时间。他们需要提前准备第二天需要用到的农具,安排好具体的农活分工,同时也要给牛羊添草喂料,检查鸡鸭是否归巢。这一系列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保证农业生产有序进行的基础环节。
当然,那时的孩子是最兴奋的。饭桌上,大人们谈论着白天田间的收成、村里的新鲜事,孩子们则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蓄积能量准备迎接他们的“夜生活”。
月上柳梢头,星光点点时,孩子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没有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年代,他们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男孩儿们常常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玩起“捉迷藏”、“滚铁环”,或是借着月光,在石板路上摔跤嬉戏,那份纯真的快乐在星空下熠熠生辉。女孩儿们则围坐一圈,一边纳鞋底、绣花,一边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或是哼唱着乡间小调,让古老的歌谣在夜色中悠悠回荡。
那个时候,知识的学习和传承也是夜晚的重要部分。父亲会在煤油灯下教孩子认字、写字,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做人的道理,有时还会拉起二胡,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曲子。而母亲则会趁此机会,传授女红技巧,教育女儿如何持家之道。
此外,夏夜乘凉也是那个时代农村的一大特色。一家人搬出竹床、草席,躺在庭院里,望着满天星斗,数星星、讲故事,享受难得的清凉。孩子们则捕萤火虫,把它们装进透明玻璃瓶,做成属于自己的“夜明珠”。这样的夜晚,虽简朴却温馨,虽贫瘠却富有诗意。
当然,还有些时候,孩子们会跟随大人去参加生产队的“夜战”。比如稻谷丰收时节的夜晚,大家打着马灯,一起抢收稻谷,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也成为了孩子们特殊而又珍贵的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孩子们,他们的夜晚是充满活力与乐趣的,既有田野间的欢声笑语,又有家庭亲情的温暖浸润。这些夜晚的经历,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又塑造了他们质朴坚韧的性格,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回味与珍视的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尽管夜晚没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喧嚣,但他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丰富多元且充满人情味的夜间生活。这不仅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精神,更彰显出中国农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品质风貌。每当回首这段历史,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敬意与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信念和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自家的视频号【纳兰南汐】,各位小主,帮忙点点关注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