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理论 | 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

 川后 2024-03-04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图片


基层韧性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它融合了社会治理、弹性治理、合作治理等多种治理观念。韧性治理注重基层社区和居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从而促使基层社区在面临外部压力和风险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功能和关系的稳定,并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图片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提高风险预防力。基层治理的目标是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基层韧性治理能力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多元主体更多参与权,更好地实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明确政府、居民、私营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是基层韧性治理的共同体,在风险预防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听取多元主体的意见建议,依靠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更好地发现和排查基层社区在韧性治理方面的风险点。其次,要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建设,在通过宣传培训提升普通居民风险识别能力的同时,加强与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技术开发主体的合作,引入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定期进行易发风险评估,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提升预防策略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最后,要强化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周边的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力量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科学化配备和储备应急设施设备与物资,通过定期培训、应急演练等方式打造能够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置风险事件的社区力量,以便在风险事件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

第二,夯实基础提高风险抵抗力。提高风险抵抗力需多维度发力,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各项基础,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现实情况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促使各职能部门能够分工协作、快速行动,并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风险处置的积极性与能动性。首先,要强化社区凝聚力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社区党员联系普通居民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在面对风险事件时能够冲锋在前,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形成更为融洽友好的互动关系,提高社区认同感,形成共同抵御风险的合力。其次,要针对各类风险事件建立起能够快速响应的跨部门应急指挥机制,为跨层级、跨部门乃至跨地区地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做好协调保障,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调配和使用的效率与效用。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集聚多方力量并发挥不同主体在韧性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最后,要多举措提升风险应对策略的整体水平,在对基层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加强培训并不断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的同时,还需通过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以逐步改善基层社区的应急设施设备,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第三,稳中求进提高适应力。首先,基层韧性治理需要敏锐地感知环境变化,不断提高环境变化识别能力,而这有赖于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撑。一方面,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借助信息化手段赋予多元主体反馈意见建议的机会,并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筛选和甄别发现基层社区在风险应对和适应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进而及时做到“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作用,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基层社区多维度场景化赋能和数据协同,依靠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信息分析技术,提高环境变化的识别精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在面对风险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时,基层韧性治理需要迅速调整策略和行动。一方面,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赋予基层组织相应的自主性,畅通政策下达和信息反馈渠道,促使基层组织和社区能够及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应确保相关应急机制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迅速做出反应,并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最后,提高适应力本质上依赖于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要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并引导社区居民适度有序地进行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购置,逐步形成“平急结合、快速转换”的基层韧性治理体系。

第四,多方动员提高恢复力。首先,从既往经验来看,各类风险事件后续恢复过程中通常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上下互动,从而确保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并及时回应基层的需求和问题,并将基层社区在风险事件后续处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及早化解,防范由此可能带来的次生社会问题。同时,还需要同级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间加强合作,依靠部门间联席工作机制或更高层级的应急指挥部门统一协调,以确保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行动协同,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全面系统地提高风险事件处置效率。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互助机制是提高基层恢复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引导和社区凝聚力建设活动,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识和社区共同体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为重大风险事件后续恢复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另一方面,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本区域内外的社会组织、私营部门等多元主体参与风险事件后续处置,并在设施设备、工作场地等方面提供必要协助,为提升基层韧性治理恢复力提供多样化支持。

第五,集思广益提高创造力。首先,要创新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在对各类风险事件应对过程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现状,建立多元主体需求和意见的快速反馈机制,促使政府部门和基层社区能够及时获取专业机构、技术专家和普通居民有关基层治理创新的意见建议,发挥多方力量的创造性以优化完善治理机制,推动新的治理理念、方式和技术更快更好地实现本地化应用。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以通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举办各种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创新意识,并通过政策试点、技术示范、全民参与等多种途径促使一些创新性观点、技术、设备和工作模式等能够有一定的“试错机会”。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层资源并不断强化韧性治理投入,促使基层韧性治理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最后,要建立和完善韧性治理的动态评估与反馈机制,发挥评估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及时掌握多元主体对当前韧性治理创新活动的意见建议,准确了解各类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动态调整各类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不断优化和完善整体治理策略。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赵文杰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来源:节选自《人民论坛》2024.01(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