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毒弄死一个皇帝究竟有多难,溥仪:我压根没吃过一口热饭

 激扬文字 2024-03-04 发布于四川

正文↓


Image

在过去,人们常误以为皇帝享受着纵欲的幸福,然而这是对皇权的一种误解。登基之前,未来的君主必须穿越重重矛盾和权谋的迷雾。即使登上九五之位,身边并非都是忠臣之人,仍有贼子潜伏。加之不断的叛乱势力,皇帝的道路更加危险。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被毒杀的案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相对于公开的武力袭击或秘密暗杀,皇帝被毒害致死的事件确实不常见。统治者的饮食安全向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想在皇帝的盛宴中下毒,几乎无从找机会。据记载,清朝的光绪帝可能是唯一一个遭受毒手致死的皇帝,然而下毒的并非来自刺客,而是慈禧太后。由此可见,毒手害君,非一般权贵所能为。

清朝御膳房注重厨艺制作的安全。每个火炉旁都围着三名工作人员:一名负责备料,一名负责烹饪操作,一名负责打理杂务。他们相互协作,制作出佳肴的同时也负责监督和防范。每道菜品的配料都需详细备案记录。

Image

菜肴烹制完成后,运送至皇帝御膳的过程中,御膳总管井然有序地随行监督。若发现食物品质有瑕疵,责任追究将直接指向三名厨师。这种严格的监督制度,使得任何暗害计划都难以得逞。

在明朝和清朝的宫廷中,用于验证毒药的器具之一是银针。当时毒药通常是单一的砒霜,其生产过程中含有硫化物。银器与硫化物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黑色硫化银层,从而显示出毒迹。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无法制造不含硫化物的毒药,因此银器的检测效果非常出色。清朝皇室的餐具大多以银和金打造,除了展示奢华外,也能及时检测出毒药。

尽管有如此严密的防范措施,但在用餐之前仍然需经历最后一道“尝膳”关卡。御膳房会派遣太监尝试各种饭菜,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确认无异常,皇帝方可安心品尝。然而,这一步骤需要耗费时间,导致皇帝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并不如平时那般新鲜。

Image

这些繁文缛节,虽然令人烦恼,却迷人地展现在影视剧中。以清朝定例“食不过三”为例。如果皇帝连续三次要求同一道菜,御膳房将暂时停止供应此菜品,以后的十天半个月内也不再上菜,旨在混淆人们对皇帝的喜好,增加刺杀难度。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经常改变用餐地点,就像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整天在不同的宫殿进餐。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使得对他的潜在威胁难以掌握。至于晚清末期的皇帝溥仪,在自传中描述他并不依赖御膳房提供的食物。他提到,御膳房上菜后已经变冷,他平日所吃的并非来自御膳房,而是太后太妃所赐予的饭菜。

如今,即便只是通过想象,这些复杂繁琐的规矩给人带来的折磨也足以让人感到苦恼。那些在规矩束缚之下的皇帝,受着看不见的枷锁限制;在封建社会的天平下,他们有着无限的权力,同时也背负着无尽的威胁。权力背后的生活也许并不如他们期望的那样,但这些繁琐的皇帝可能仍对这种复杂的生活无话可说。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