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是什么

 壁山柔水 2024-03-05 发布于山西
中医失眠辨证分型有哪些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中医失眠辨证分型有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 1.肝火扰心证:此证型的失眠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目胀,急躁易怒等,可选择服用具有镇心安神(安定神志),疏肝泻火(通过疏通肝脏气机来祛除火邪)功效的药物,如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此证型的失眠患者常常表现为胸闷脘痞(胸闷腹胀),心烦,泛恶(恶心)嗳气(打嗝)等,可选择服用具有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调理脾胃,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如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证:此证型的失眠患者常常表现为心悸,健忘,腹胀便溏(腹泻)等,可选择服用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功效的药物,如归脾汤。 4.心胆气虚证:此证型的失眠患者常常表现为
中药治疗失眠的药方有哪些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在于阴阳不交,临床上可分为不同的证型,辨证治疗。常用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琥珀定志丸,酸枣仁汤,归脾汤等。 1.朱砂安神丸:朱砂主要应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朱砂甘微寒,质重,寒能降火,专归心经,能清心经实火,又能镇惊安神,为清心、镇惊安神之要药。若配伍补血养心之当归、地黄等药,可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多梦。 2.磁朱丸:治疗心肾不交之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等症状,常与磁石、神曲同用。 3.琥珀定志丸:若心血亏虚引起,心悸失眠,夜卧不安,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补气养血、安神药同用。 4.酸枣仁汤:用于由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常与知母、川芍
失眠多梦入睡困难醒后无眠,吃什么中成药好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失眠需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丸、安神温胆丸、朱砂安神丸、归脾丸、安神定志丸。 根据中医辨证,失眠常见原因有:肝郁化火(肝脏气机不通导致火热邪气产生)、痰热内扰、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心胆气虚。 1.肝郁化火: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痰热内扰: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打嗝),吞酸(把胃内上冲口咽的酸水吞入)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中成药:安神温胆丸。 3.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心中烦热,失眠的症状),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不
安神补心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解皓 副主任药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三甲
安神补心丸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有治疗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等的作用,具体如下。 1.安神补心丸可治疗由心血不足、虚火内扰、阳不入阴而致的失眠,缓解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口燥咽干、盗汗、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状。神经衰弱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也可以使用安神补心丸。 2.安神补心丸可治疗由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虚火内扰、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缓解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梦遗滑精、手足心热、烦躁易惊、耳鸣、健忘等症状。 3.安神补心丸可治疗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所致的眩晕,缓解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安神补心丸还具有镇静、抗惊厥
夜交藤和什么搭配能治失眠
戴中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夜交藤又名首乌藤,和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龙骨、珍珠母等药物搭配可以治疗失眠。失眠分型不同,搭配药物也不同。 如夜交藤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药同用以增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心神不宁、心失所养引起的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与龙骨、珍珠母、柏子仁等潜阳安神药配伍使用时,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亢造成的失眠。 不过,使用夜交藤治疗失眠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失眠患者。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根据不同的失眠原因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此外,如长期大量服用夜交藤,可能引起肝损害。因此,患者最好先去医院由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后,再根据诊断结果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失眠是怎样分型和治疗的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病证,辨证分型与治疗是按照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的原则进行的。 本病是患者心神失养、心火炽盛而导致的一种以无法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病因多为患者病后体虚、劳逸失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 治疗本病时,需辨证论治。当患者属于痰热扰心证时,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出自《六因条辨》)治疗;当患者属于肝火扰心证时,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自《医方集解》)治疗。 当患者属于心肾不交证时,可用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合六味地黄丸(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脾虚泄泻者慎用)治疗;当患者属于心脾两虚证时,可用归脾汤加减(出自《正体类要》)治疗。 当患者属于心火炽盛证时,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出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
王康锋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三甲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临床上一般分为肝气郁结(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证、痰气郁结(痰饮与气交结)证、心神失养证、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心肾阴虚(心和肾阴液亏虚)证等证型。 1.肝气郁结证:患者表现为精神抑郁、善太息、胁肋部胀痛、痛无定处、嗳气(打嗝)、不思饮食、情绪不宁、女子月经不行等。 2.痰气郁结证:患者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满闷感、胁肋部胀满、咽部如有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等。 3.心神失养证:患者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安、易惊、多疑、喜怒无常等。 4.心脾两虚证:患者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胆怯、多思善虑、头晕眼花、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身体乏力)、失眠健忘、
失眠中医怎么辨证论治
肖烨 主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分为心胆气虚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肝火扰心证、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证。 1.心胆气虚证:由于心胆气虚会出现心神不安,不寐多梦的情况,需要使用具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等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酸枣仁颗粒。 2.痰火扰心证:由于五志化火或外感热邪,会出现不食不眠、头痛失眠、面红目赤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铁落饮加减进行清心泻火治疗。 3.心脾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面色萎黄(面色黄而无光泽)、腹胀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需要使用具有补益心脾(用滋补类的药物来补心和补脾)功效的药物治疗,如归脾
虚证失眠怎么治
孟淼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虚证有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证等,需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用药调理。 心脾两穴证: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中惊悸不安,健忘,神情疲惫,饮食减少;伴头晕目眩,面部少华,四肢倦怠无力,腹胀,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可用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见心烦不眠,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潮热,晚上睡觉时汗出,手足心热,咽干,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可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证:见烦躁失眠,心中悸动,遇事易受惊吓,终日惶惶不安;伴气短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神情倦怠,四肢无力等,可用
睡眠质量不好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吴限 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甲
睡眠质量不好属中医“不寐”的范畴,判定证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脉象等表现来决定,无法根据一个症状来判定。 不寐常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证、心胆气虚证,具体如下所示: 肝火扰心证: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等,可用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证:见心烦不寐(心中烦热,失眠的症状),胸闷脘痞,泛恶嗳气(打饱嗝)等,可用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证: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精神不振)食少等,可用归脾汤。 心肾不交证: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入睡后汗
入睡困难是阴虚还是阳虚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入睡困难既不是阴虚也不是阳虚,属中医“不寐”的范畴,临床上常见分型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证,心胆气虚证。 不寐的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总的病机为阴虚不能纳阳的虚证,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的实证。 肝火扰心证:症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等;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扰心证:症见心烦不寐(心中烦热,失眠的症状),胸闷脘痞,泛恶嗳气(打嗝)等,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症见气阴两虚(气机和阴液都亏虚),不易入睡,多梦易惊,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健忘等,可用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症见心烦不寐,
入睡困难中医辨证
入睡困难中医称为不寐,认为其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所致。其辨证主要分为以下证型: 1. 肝火扰心证:表现为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 2. 痰热扰心证:表现为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等。 3. 心脾两虚证: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等。 4. 心肾不交证: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 5. 心胆气虚证:表现为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
失眠中医分型有哪些
孟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失眠的中医分型需要辨别虚实及脏腑,虚证有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证、心胆气虚证;实证有痰热扰神证、肝火炽盛证。与失眠关系密切的脏腑有心肝脾肾。 1.心脾两虚证,是因为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心神不安出现失眠,表现是多梦易醒,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健忘,面色无华等。 2.阴虚火旺证,因为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阴虚火旺则扰动神明,出现心烦失眠,还伴随头晕、五心烦热(两手心和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等。 3.心胆气虚证,因心胆气虚,痰浊内扰心窍,出现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常伴有失眠多梦,容易惊醒,胆怯
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失眠多梦
张立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失眠多梦。临床上可选用百会穴、神门穴、安眠穴等穴位来按摩。 失眠多梦,中医认为其与心脾两虚、阴血不足有关,治疗以健脾宁心安神为总则。 1.百会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按摩此穴,可醒脑宁神、平肝熄风(调节肝的功能来祛除内风)等。 2.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可宁心安神、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等。 3.安眠穴,属奇穴之一,在颈项部,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按摩此穴,可镇静安神等。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按摩操作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机体损伤。
失眠中医如何辨证?
王凤儒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失眠亦称“不寐”,其辨证分型主要有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在中医学中,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成了不同的证型。 1.肝火扰心证:患者表现为失眠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2.痰热扰心证:患者表现为心烦失眠,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3.心脾两虚证: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4.心肾不交证: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心悸多梦,
夜交藤30克可以治疗失眠
戴中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夜交藤常用于治疗失眠,但用法用量需遵医嘱。夜交藤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长期大量服用有造成肝损害的风险。因此,是否可以服用30克需咨询医生。 夜交藤也叫首乌藤、棋藤,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夜交藤还具有镇静、催眠、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治疗失眠时夜交藤需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效果才好。如夜交藤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药同用以增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心神不宁、心失所养引起的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也可与龙骨、珍珠母、柏子仁等潜阳安神药配伍,用于治疗阴虚阳亢造成的失眠。
失眠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张立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失眠的证型较多,不同证型的用药不同。如失眠属肝火扰心证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1.肝火扰心证:表现为失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食少健忘、舌淡苔薄等,可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3.心胆气虚证:表现为心烦失眠、易惊、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胆怯等,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王康锋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三甲
失眠中医上称为不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导致的,辨证上主要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等,可以对症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归脾汤加减等。 1.肝火扰心证:症状以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头胀头晕,口干口苦等为主。治疗以疏肝泄热、镇心安神为主,方药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 2. 痰热扰心证:症状以心烦失眠,胸闷脘痞,呃逆(打嗝)嗳气(打饱嗝),头晕眼花等为主。治疗以清化痰热为主,方药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症状以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眼花,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身体乏力),四肢倦怠乏力等为主。治疗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方药选择
入睡困难是肝火旺还是心脾两虚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入睡困难多考虑为不寐心脾两虚(心和脾两脏虚弱)证。肝火扰心,多为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临床上还需要结合其它表现综合判断。 心脾两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面色少华,伴头晕目眩,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健忘,神疲(精神不振)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 肝火扰心证的临床表现多为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头晕胀痛,目赤耳鸣,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小便黄大便干等。 此外,不易入睡还可考虑为心肾不交(心火旺、肾阴虚,心和肾的生理功能失调)证。不寐的证型繁多,如果出现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失眠是肝有问题还是脾有问题
失眠可以是肝的问题,也可以是脾的问题,临床辨证常有肝火扰心、心脾两虚等证型。 失眠在中医属于“不寐”的范畴,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 中医多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受损有关,临床上辨证多为肝火扰心、心脾两虚等证型。 1.肝火扰心:临床常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疼等症状,治疗应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为法。 2.心脾两虚:临床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精神不振)食少等症状,治疗应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法。 临床上患者如出现失眠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