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千秋大义”?(论语的故事-10)

 老玉米棒 2024-03-05 发布于广东

本篇主题:符合宇宙、天地、万物之本然规律的、最为基础的本质内容、本质内涵,就是孔子之大义。

原典: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过:“一位儒家君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就是能够通达一切宇宙和自然世界的本然规律,以及天下苍生能够和谐共处的大道智慧。而且,一旦你的内心,真的具备了这样的特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时时自然以“礼”行之,处处自然谦逊礼让,事事自然真诚守信。最终呢,必定成就斐然;这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评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义”的关联词,比如“正义”、“大义”、“道义”、“主义”、“起义”,以及“情义”、“仗义”、“忘恩负义”等等,不可尽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就在我们的身边围绕,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天天都会出现,我们的大脑中每天都在使用、思维和判断,可是,我们大家所固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不能一门深入的习气,也会在无形当中,令我们忽略甚至遗失掉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实在令人遗憾。

一、“义”的最初象形寓意?

图片

在“义”字的甲骨文中,类似上图;上面的“羊”字寓意着双人或双手,正在占卜的扶乩之相;而其下的“我”字呢,则寓意着一手持戈。所以,“义”字最初的内涵就表示着我们的远古先人,在出征打仗之前,要向苍天问卦占卜,要首先征询上天的意见;以示其“征战杀伐”的行为顺合天意,会得到神灵的默许和相助。可见,“义”字的最原始寓意,就已经蕴含着一切人事,是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有着最原始的“天道”思想的萌芽。

二、孔子的“大义”?

在《说卦》中,孔子系统而准确地告诉了我们他所理解的“义”:

1)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2)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从上述两段摘录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一些基本观点:意即,孔子也认为《易经》之初,就是用来占卜吉凶、祈福神明之用的。但孔子却将其上升到了“大道”的高度,即将宇宙自然世界间一切的“阴阳”变化规律,立为“天道”,将自然万物的一切“刚柔”变化规律,立为“地道”,而我们“人道”呢,就是“仁”与“义”。换一句更明白的话说,孔子认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一切真理、真相,一切本然规律,就是“天地大道”。而天地大道的、最基础的、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义”。所以简而言之,

符合宇宙、天地、万物之本然规律的、最为基础的本质内容、本质内涵,就是孔子之大义。

三、“义”?“仁”?“礼”?

因此,一旦当我们有缘通达了宇宙天地间的一切变化规律、真相和真理时,就意味着我们懂得了“天地大义”;而我们再看“仁”这个字,一个人不是“仁”,二人以上一起才是。说白了,就是“无我利他”;这个“小我”越是突出自大,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离天地本然就越远;这个“我”越是渺小,越是微乎其微,离天地本然就越近。“天地大义”,就越是彰显;此时,就会更加地有君臣国家、有父母兄弟、有亲朋好友、有万千众生。而一颗仁心所本能、自然而发的一切作法,自然就符合天地大义,一切外在就自然流露,一切外相就自然和美而此时,又是孔子的“礼”。

对一位普通人而言,第一步,需要通晓天地大义;第二步,有“大义”,才会有一颗“仁心”;第三步,有了“仁心”,自然有“礼”;第四步,有“礼”之人,则必定守“信”;因为一位儒家君子,自己的“信”是守给自己的,不是做给他人做样子看的。越是有智慧的君子,就越加明白:守信之人,必有大义;有大义,则符合天道,在工作生活中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人生旅途才会一帆风顺。

我们看:孔子的“礼”,和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礼,可能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我们再来看看《论语》中一些涉及到“义”的语句,读者会很容易就可以顺畅理解,比如: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另外,还有孟子的那句名言: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 告子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