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柳谙花茗 2024-03-07 发布于山东

陳振濂老師曾對篆刻史料做了深入而系統的整理,對印式、印篆、印技、印學、印家、印史、印譜、印製、印話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他對印家的研究,並沒有按照傳統方法:先名後字,出身年月,再就是按照流派的縱線一一介紹,報流水帳,而是甄選對前代而言有所突破,本身具有較高造詣, 在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是左右印風的領袖人物,又是開宗立派影響後世的祖師級印家,把他們分為初創、成熟、全盛三個時期,再分為第一代(宋元),第二代(文、何、蘇),第三代(朱簡、汪關、程邃),第四代(丁敬、鄧石如),第五代(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五個層次,在尋找縱向的流派關係的同時,更著重地尋找他們那種橫向的對比關係,以期更清晰地把握某一歷史時期印壇的主要狀況。

01

初創時期

印家的出現絕不是晚至明代,早在宋元就應該有了。

米芾

米芾是篆刻史上第一位明星

他符合印家身份的兩個必須條件,一是能自篆自刻,二是有理論。 他的出現除了確定印人作為藝術家的地位將得到承認之外,還為以後文人陸續參與篆刻創作並開宗立派開闢了良好的道路,因此,對他的地位和意義應該有足夠的估計。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宋)米芾 米芾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宋)米芾 米芾之印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宋)米芾 祝融之印

趙孟頫

米芾之後的第二位明星是趙孟頫。

作為正規的印家,趙孟頫對篆刻的最大貢獻是引進了玉箸篆作為印篆文字,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以大篆入朱文和以摹印篆入朱文,一般都難於如秦篆這樣饒有流暢的節奏韻律,這正是朱文不同於白文的所長。 故而趙孟頫的嘗試一出,立即博得了后人的熱烈歡迎。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元)趙孟頫 趙氏子昂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元)趙孟頫 趙孟頫印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元)趙孟頫 水晶宮道人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元)趙孟頫 松雪齋

當然,也許在以秦篆體式入印方面,趙孟頫本人還算不上有多少爐火純青的高級作品。 他的玉箸篆之後,也還有諸如鐵線之類的新的秦篆體式出現,但無疑地,他正是一位開啟將來的大人物。 他的開拓給後人帶來了用之不竭的新的篆法源泉,考慮到後人作為傳統的摹印篆是出自秦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不妨把趙孟頫的大膽變革看作是一種回歸,從作為小篆變體(應用體)的摹印篆再回歸到小篆本身來。

王冕

元代的印家中,倒是王冕是一位久負盛名者。

王冕生時已當元末,自幼家貧,后以繪畫和刻印擅名當世。 他對印章的主要貢獻相傳是以花乳石入印,隨著印章取質用料的改變,給文人參與篆刻藝術創作帶來了極大好處。

初創時期,沒有王冕的指點迷津,文、何們的崛起乃至浙派、鄧派、吳俊卿、黃牧甫的崛起,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這不僅表現在印材的選用方面,也表現在藝術形式的探求方面。

02

成熟時期

成熟時期的印家,以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有效地改變了篆刻原有的工具地位和曾有的嬉玩小巧地位,而開始形成了一個比較嚴格並有明確追求宗旨的藝術門類,建立起了輝煌的楷模,並開始了它在藝術史上的第一個高潮,對後世產生了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

成熟時期的印家,應以文彭、何震為代表,無論從藝術上說還是從承啟上說,均是如此。 據說,文徵明也能治印,有「徵明印」「徵明」兩方白文印傳世; 此外,唐寅的“南京解元”是一方著名的作品。 這些作品或許可以說是文彭、何震開創皖派的先聲。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文徵明 徵明印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文徵明 徵明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唐寅 南京解元

明清篆刻的一大特徵,是有鮮明的流派特色。

一般而言,人們常以文彭、何震的印學風格統稱皖派,而以丁敬、蔣仁的印學風格稱為浙派,以鄧石如、吳讓之的風格稱為鄧派,這是一種最常見也最籠統的分法,它的特徵就是明代皖派貫串始終,而清代則是浙、鄧兩派雙峰對峙。

文彭

對文彭的祖師地位是眾口一詞、毫無疑問的。

文彭自刻印。 但當時文人篆、工匠刻的風氣尚未完全衰歇,且印章用材也並不是清一色的青田石,他自己就有不少牙章傳世,如“七十二峰深處”一印,據說是他篆後,請南京李石英鐫刻而成的。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文彭 七十二峰深處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文彭 畫隱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文彭 文壽丞氏

文彭除了刻牙章之外,在石章中,白文以漢印為師,朱文則上承趙孟頫的餘緒,頗多小篆入印。 因此,他能兼摹印與小篆兩種體式,在早期印壇上確是一個成績斐然的大家,其作品即使數百年後,也依然是精金粹玉,耐人尋味的。

何震

何震開創了黃山派,製印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是所製之印藝術風格多樣,對古印的各種趣味鑽研極深,下刀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毫不費事,所謂“集大成者”即指此。

第二是所製之印文字內容多樣。 自秦漢以來,印以表信的功用,使印文只限於名字和官職,唐宋以鑒賞語入印,已是破天荒的舉止了,但到了後來,齋堂館閣,詩詞歌文,在在皆可入印,這自然引起了某些墨守成規者的反對指責,但何震這方面很隨意,甚至他還變本加厲,別出心裁。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何震 柴門深處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何震 放情詩酒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何震 聽鸝深處

文彭、何震二人,成就卓著,門生頗多,都是桃李芬芳,學有所成。 文彭的追隨者中,以歸昌世、李流芳、陳萬言等人為能傳師法; 而何震則下開了梁袠、吳忠、程遠、程朴等人的風氣。

蘇宣

安徽人蘇宣在當時也是一大家。 蘇宣從文彭學篆法,後在顧從德、項元汴等收藏家中得見大量古璽漢印,遂能盡得漢法,尤擅於白文。 故當時論印,有以文彭、何震、蘇宣合稱三大家。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蘇宣 真率齋

至於趙宧光、甘暘、程遠等印學理論家也有不少作品,但他們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方面,創作上要達到開宗立派的地步,則還嫌差弱。

朱簡

第二代印家中的突出代表則是朱簡與汪關。 他們都已將近明末了。 有趣得很,他們無一不受到何震的影響。

朱簡善詩精書,對歷代印章花過相當的臨摹功夫。 在他之前的諸家中(包括何震的作品中),由於以小篆入印為尚,為了追索小篆圓轉流暢之意,往往不求多露刀痕,結構也以輕潤飄逸見長。 朱簡一出,則大力以切刀法刻朱文,刀痕明顯,結構方正,使朱文的章法佈置和線條感覺明顯地向漢白文印靠攏。 這種追求從他開始,到了丁敬等浙派一出,將其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朱簡 又重之以修能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朱簡 修能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朱簡 擁書一室

說朱簡是浙派興起的先聲,其實是不為過譽的。 無論是切刀這一技法,還是印面氣息、篆法佈置,朱簡的朱文印都已具備了後來浙派面目的雛形。

汪關

汪關治印,白文為長,他為明末書畫家作過許多印,凡白文者均可稱是得漢人之神髓,他的善用沖刀正與朱簡的切刀相反,篆法也多取摹印篆,以求與漢印風格取得一致。

汪關的追隨漢風,在明代是第一位開創者。 在文、何們上承趙孟頫玉箸文之後,明代印風都是追隨文、何,很少有人去有意識地大張旗鼓,追奉漢印。 汪關慧眼獨出,以自己的親身實踐,率先整理了這份寶貴的遺產,喚起了印壇對它的注意,這是一種功德巍巍的好事。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汪關 董玄宰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汪關 臣溥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汪關 師古齋

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汪關在白文印上卓有成效的實踐,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漢印的真正價值。 他的沖刀法和摹印篆入印的追求,也使文、何以來小篆入印的風氣為之一變。 特別是他與朱簡遙相呼應,一衝一切,在刀法上貢獻於後人極富。

程遂

程邃,從藝術成就來看並不亞於朱簡、汪關,程為明末遺民,師事陳繼儒,頗重氣節,明末志在抗清復國的幾位英雄人物如黃道周、陳子龍等,均與程邃來往甚密。 站在明末印壇的角度看程邃,他的最大貢獻是以大篆刻朱文印,這在當時是個石破天驚的嘗試。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程邃 程邃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明)程邃 少壯三好音律書酒

朱簡、汪關、程邃三家,在印壇上都能開宗立派,貢獻巨大,而這種貢獻又對後人都有指導意義,因此我們稱之為是繼文彭、何震以來的第二代印家,也是成熟時期印家群的殿軍。 他們的統治跨越兩代,影響了明末清初一百餘年的印壇風氣。

03

全盛時期

從成熟時期到全盛時期,印學的發展步步登高,但在這中間,曾形成過一個非常短暫的間歇。 在這個間歇時期,創作上有林皋、胡正言、吳先聲等人出現,在印家研究方面,則有汪啟淑的《續印人傳》,又名《飛鴻堂印人傳》問世,汪氏本人身入全盛時期,但因為他所傳的印人大都是全盛以前的人物,他做的又是上繼周亮工《印人傳》的工作,因此應當作為整理全盛期以前印家情況的成果來看待。

丁敬身與鄧石如的崛起,標誌著印壇全盛時期的開始。

丁敬

丁敬開創了浙派的風氣,成為一代宗師,他這個流派風格在刀法上的主要繼承,是明代朱簡的切刀; 在形式上的主要依據,則是漢印方正一路的氣息。 切刀法的運用造成古拙樸實的線條感覺,而方正漢印格式的影響則形成了整肅端莊的形式感,這兩者是互為交替並有內在聯繫的。

丁敬無疑是繼承、發揚、完善了朱簡的切刀法,並把這一技法從某一局部的使用範圍加以演繹發展,形成了一種嚴格的刀法體系。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丁敬 我是如來最小之弟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丁敬 竹解心虛是我師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丁敬 苔花老屋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丁敬 豆花村裡草蟲啼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丁敬 無夜吟草

浙派的消歇是在錢鬆以後。 其實,錢松已經突破了浙派方筆切刀的藩籬。 但就是在這個流派消歇后,它的影響也還是牢牢地統治著印壇。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錢松 南宮第一對策第二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錢松 明月前身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錢松 恨不十年讀書

當然,限於“印家研究”這一宗旨,也限於篇幅,我們此處單介紹了一個丁敬,而沒有涉及蔣仁、黃易、奚岡、陳曼生、陳豫鐘等人物,這些人也都是出色的印家,作為一個篆刻家集群,他們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蔣仁 真水無香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黃易 金石癖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奚岡 平地家居仙

鄧石如

比丁敬晚一輩的鄧石如,則是從另一個角度選擇了突破的缺口,也同樣達到了輝煌的成就,成為印壇的風雲人物。

鄧石如得以開宗立派的主要貢獻,是在於他那前無古人的面貌。 這種面貌既不同於明代的文、何,又不同於浙派格局。 在篆法上,鄧石如一依小篆,祛除了玉箸篆中原有的呆滯之氣,而著意於誇張流動奔放的韻致; 在刀法上,則以汪關的沖刀法依為基礎,特別是朱文,蒼勁中含有嫵媚之氣,勻暢生動,婀娜多姿,顯示出成熟的藝術思考和形式處理的痕跡。 他的小篆入印和沖刀法的結合,正如丁敬的摹印篆入印與切刀法的結合一樣,是珠聯璧合、天衣無縫的另一套印學技巧類型。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鄧石如 愛吾廬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鄧石如 日日湖山日日春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鄧石如 兩地青磎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鄧石如 宦鄰尚褧萊石兄弟圖書

鄧石如的威力也是巨大的。 鄧派雖不像浙派那樣,有如此強大的一個印學集團存在,甚至鄧石如也不曾意識到(當時人們也不曾意識到)他已開創了印學史上一個經久不衰的流派,但是,這個流派卻終於形成了。 后他五十餘年的吳讓之,后他八十餘年的趙之謙、徐三庚,雖然都未親聆過他的教誨,但卻都自覺擔負起了創新使命,沿著他的道路向前發展,至少,作為鄧石如這一流派的持續,也已將近了一百年。 在這一點上,他是足以與丁敬相抗衡的。

吳讓之

吳讓之不僅朱文純宗小篆,與鄧石如同一機杼在白文印上,也力求表現出小篆婀娜的體態,當方塊印面使他感到表現不能如意時,他往往採用把篆字壓扁或拉長的方法,以求不失小篆圓轉之意。 這種追求應該被看成是鄧石如小篆入印追求的延續,也只有到了這時,作為鄧派宗旨的尚圓尚小篆的藝術特徵,才在朱文白文印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古時人學鄧石如,往往先從吳讓之入手,正是看到了吳氏的補續周全之功。 很明顯,這種由前後兩代共同補充構成流派完整面貌的情況,也只有在鄧派中有,丁敬的浙派是不具備的。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讓之 觀海者難為水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讓之 自稱臣是酒中仙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讓之 只願無事常相見

晚清六家是吳讓之、趙之謙、錢松、胡鈈、吳昌碩、黃牧甫。

而其中創新成就突出,足以影響一代風氣的,是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這三位歷史人物。

趙之謙

趙之謙廣收博取,除了應該從他繼承發展鄧派的角度加以認識外,還應看到他在整個篆刻史上的重大意義。 如果說,在趙之謙之前,明確的流派承傳作為印章藝術發展的基本動力,具有重要的價值的話,那麼趙之謙一出,便打破了這種以流派為上的印學觀念。 他的不斷嘗試與面目多變,無論怎麼說也是比丁敬、鄧石如等人的視野寬闊的。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趙之謙 燮鹹長壽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趙之謙 金石錄十卷人家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趙之謙 不見是而無悶

趙之謙有自己的個性,但他的個性並不僅僅顯示在某一二種固定的風格中,而是百川納海,所育極大。 當然,也正由於所育者大,因而那種固定的繼承性極強的流派特徵也自然無法絕對保持不變。 我們可以對鄧石如、丁敬身等人的風格有一個固定、清晰的概念,但對趙之謙的藝術特徵卻無法遽下定語,因為他的特徵很難“一言以蔽之”。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趙之謙 大慈悲父

自趙之謙開始,篆刻發展史上一度流派盛行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的歷史風氣為之一變,藝術家更著力於個人的創造力的自由發揮了,與本期第一代印家的狀況相對照,這應該是第二代印家崛起的一個明顯標誌。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甚至不妨把趙之謙的出現看作是篆刻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這種轉折在今後的篆刻創作中仍然會留下深刻的烙印。

吳昌碩

吳昌碩的稱雄印壇,則開拓了印壇大寫意的風氣。 這是印壇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不僅在創作實踐中前所未有,即便是在理論、觀念上也是如此。

刻印章,不把篆書線條刻挺拔、刻直,行么? 不把篆書結構佈置得四平八穩,均勻整饬,行么? 線條的頭尾不刻得圓轉流暢,而大力強調提按頓挫、粗細變化,行么? 這些問題,在印章歷史上被認為是常識問題,無論是在古璽漢印、文彭、何震、丁敬、鄧琰,乃至趙之謙,對於篆刻要均勻整飭,一概認為是必須如此,不能違反的,然而,在吳昌碩的鐵筆之下,不僅可以違反,還違反得那麼決絕,那麼義無反顧,這真是篆刻史上驚天動地的大變化,它足以令文、何、丁、鄧們瞠目結舌。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昌碩 畫癖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昌碩 一月安東令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昌碩 且飲墨渖一升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吳昌碩 美意延年

吳昌碩的印章,在用篆和用刀上個性極強,一目了然。 而他的最大貢獻,則是在於線條的富於變化和對邊線處理的絕妙手段。 這是他“寫意”風格體現得最淋漓盡致之處。

黃牧甫

黃牧甫的突破,恰好與吳昌碩形成鮮明對照。

在線條處理上,黃牧甫一反時風,以平實穩健、利如刀削的直線取勝,而著意於印面空間、筆畫空間的切割。

在邊框佈置上,黃牧甫堅決主張不任意破邊殘邊,不斷續,不故意做出古樸的效果。 而是任其自然。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黃牧甫 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黃牧甫 家在廬山第五峰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黃牧甫 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陳振濂細說歷代篆刻家

(清)黃牧甫 末技遊食之民

黃牧甫的價值則在於,他大巧若拙,歸真返璞,以不變應萬變,在一片要求變化的呼聲中自出機杼,出以極平實極恬淡的風度和氣格,從而使印壇為之一震,也令人們悟到了一個極有辨證意味的啟示:藝術中的平淡天真,有時正是極盡變化之後的成果。 為求變化而入妄怪魔道的藝術家們,真該好好去看看黃士陵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