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巧记第2期 | 桂枝汤加减记忆

 一元堂中医张 2024-03-07 发布于辽宁

【方剂巧记第2期】通过桂枝汤巧妙记忆: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栝楼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防己黄芪汤、黄芩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厚朴七物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炙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苦酒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39个方剂。

图片

点击图片可放大

桂枝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桂枝加桂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

桂枝加芍药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小建中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个、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

黄芪建中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甘草(炙)、桂心各三两,生姜—斤,饴糖半斤,大枣十二个

主治: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

桂枝加葛根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葛根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通;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葛根加半夏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主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

桂枝加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

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大黄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四两

主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十枚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症见桂枝汤证兼咳喘者。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主治:虚劳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脉虚大芤迟,或芤动微紧。

桂枝加黄芪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芍药、黄芪、甘草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栝楼桂枝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桂枝麻黄各半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

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桂枝二越婢一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加半夏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洗)、生姜一两半

主治: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

防己黄芪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炒)二两,白术三两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黄芩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热泻热痢。

桂枝去芍药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

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熬)、蜀漆、龙骨四两

主治: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追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火逆烦躁,胸腹动剧者;及疟疾而有上冲者。

厚朴七物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证相兼。

桂枝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炙)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附子三枚(炮)、白术四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甘草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二两,附子(炮)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皂荚一梃、大枣十二枚

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主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炙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

茯苓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主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黄芪桂枝苦酒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苦酒一升

主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

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当归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主治:血虚寒厥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

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小青龙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主治: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