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每天盯学习到真正管作业》:所谓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

 装装子的书房 2024-03-07 发布于重庆

2024年4本


文/装装子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管孩子的学习还真挺累的。因孩子玩性大,不知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必然会与家长上演拉锯战,导致双方都疲惫不堪,适得其反。

看完此书,有一个概念令我醍醐灌顶——自我教育。“所有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一定是家长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自己去教育自己。家长想对孩子说的话,通过提问,通过和他探讨,让他自己把这个话说出来,这才是最有用的。通常人都是更相信自己的话,别人说再多遍也是没用的。”

如果孩子本心不想学,即使被强迫坐在学习桌前几个小时,那也是事倍功半,没什么成效。

而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哪怕认真学10分钟,都比强迫学几小时强。

看来在引导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努力提高他的学习态度和品质,才是关键。但这,也是任重而道远,不易解决。

而除了激发学习状态,训练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意思是,即使孩子愿意学了,但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或者自身资质太差,那也是白搭。

综上所述,估计真正能管好学习的家长不多,因为这其实是个很辛苦的专业活儿!



读书笔记

一、家长要修炼定力。

作为家长,你在孩子面前有没有威信呢?是不是你一说话,孩子立马就听?如果不是,那说明你的气场不行,得修炼。

书中讲,如果一个家长拥有强大的气场,那么他的周身是有能力场的,这就是高能量、正能量,可以让孩子对你产生敬畏,一听到你说话,就愿意服从;而不是一听你说话,就感到厌烦,想要逃避和反驳。

如果你没有这种气场,那说明你的定力还不够,需要修炼。

怎样修炼呢?要有三种信念:

信念一:坚信这件事情必须做到。

信念二:自信一定能做到。

信念三:确信孩子肯定能做到。

除了这些信念,平常在孩子面前,还要注意言传身教,多给孩子做学习榜样。而且不论遇到何事,都要心平气和。

高能量的人,才能带动影响更多的人,去行动,去改变。

你给到孩子的是信心,孩子得到的才是信心;你给到孩子的是压力,他得到的就只有压力。


二、要跟孩子好好说话。

少跟孩子使用负面语言,比如唠叨、抱怨、指责、批评等,这些行为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和烦躁,而不会激励孩子更好地学习。

比如孩子正在乱跑,如果冲他喊“不要乱跑”,往往没什么作用,因为他听到的重点还是“乱跑”。而如果改成“慢点走”,可能会更直接而具体,也更有效。

其次,还要注意说话时,态度要温和,以及面带微笑。哪怕是孩子犯了错,也要心平气和地教导,而不是凶巴巴地指责,否则你的态度会抵消孩子的内疚,让他放弃纠正错误。

这其实就是非暴力沟通,它的程序是: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不做评论;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说想法;说明自己的需要,不是问责; 提出自己的请求,不是命令。


三、立规矩,并严格执行。

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界定,就是首先要界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要定好规矩。

从孩子学习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和孩子一起界定好他的作业时间、阅读时间、休息时间,当然还有他自己的时间。

其次,这个界定必须是明确而具体的,也是可操作的,而不能只是简单笼统的要求。必须包括具体的目标内容、标准和相关措施。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能否坚持去做,关键要看家长是否能坚持做到自己该做到的。

既然界定了孩子该做的事情,首先,家长不要随意干涉;其次,当孩子强行打破规矩,不能按约定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个原则,这是关键所在。

立规矩必然括必要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如果孩子故意不按约定的去做,或者不按要求做到,应该怎么处理。这里的是对应的措施,是共识的重要内容,没有它,共识是不完整的,无法有效地执行。

最好是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做的后果,也就是说训练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经常说孩子没有责任心,从来就没有让他承担过责任,而是都被家长自己承担了,孩子又如何会有责任心呢。

如果从小能让孩子有规矩意识,自觉做到该做的事,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要想让孩子学习过程很愉悦,家长和孩子首先要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立规矩,不能不教而诛,更不能随心所欲,心情好就随意放任,心情不好就迁怒严苛。而是需要通过共识来约束,而且这个共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不断地强化。


四、多听少说,让孩子讲。

如果孩子遇到难题,那说明这正是他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要求他能在不看书本的情况下,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先清楚明白地讲出来。

往往这个时候,一半的孩子就会做了,如果还是不会,则要通过不断提问,带着他思考,最后引导他自己思考出来。

然后要鼓励他:你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做出来,好厉害!他也会很得意,也就建立了信心,以后遇到难题,他才有信心去思考。

孩子能讲清楚了,才是真正掌握了,也就不需要再问他:懂了吗?

孩子讲得越多,思考越多。反之,家长讲得越多,孩子则听听而已。

孩子在讲解、思考的过程中,家长千万别说这样想是不对的”“怎么可以这样想呢之类的话,这些否定是对孩子思考积极性的打击。要做到不判断、不评论,只询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不断引导他去思考和表达。


五、创造成就感。

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需要在学习中创造成就感。

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可达成的目标,比如 8:00前完成作业每天背3个单词,每天解决(记住)一道题,每天朗读20分钟等等。

为了给孩子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成就感,还可以把一个目标再细化为几个更小的目标,创造更多的快乐。这就是细分任务,建立过程小目标,创造自我比赛的竞争成就感的神奇之处。


六、什么是认真听课?

真正高效率、高质量的听课,是把该学到的知识学会,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才算是达成了目标。

这就涉及预期目标的问题:到底该学会什么知识?该解决什么问题?而很多孩子的问题就在于,把上完课作为目标,既不知道要学会什么,也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很随意地听课,基本没什么预期,自然就谈不上效率和质量。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不仅仅是叮嘱他认真听讲这么简单,而是要帮助他建立具体的上课预期目标,并在课后对该目标进行检查,确认达成目标方才有效,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要读的就是爱和美。除了课本以外,孩子更要多阅读一些人文的作品,感知和体会爱和美,这样才会更好地感受爱、学习爱、表达爱,也才会更多地认知美、创造美、展示美。

具体来说,小学生可以读一些故事书、童话书和历险记;对于中学生而言,可以接触文学类、传记类、人文类和科技类的书籍,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

阅读时,具体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呢?可以从六个层次逐层递进去进行引导。这六个层次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作。

阅读一定要思考,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按照上面六个层次进行逐层引导,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深入思考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收获。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