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涢水碧波荡漾,府河万古流长

 新用户6525yWoI 2024-03-08 发布于湖北

涢水碧波荡漾,府河万古流长

李忠斌

安陆府河国家湿地公园之樱桃古渡    摄影:侯向东

汉江平原上一条美丽的玉带

      府河又叫涢水,她是飘荡在汉江平原上一条熠熠生辉的玉带。安陆古城正好座落在这条玉带中心, 犹如镶嵌在玉带上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涢水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源头一支为大涢水,即洪沙河,源于灵官垭;另一支为小涢水,源于小寨子山。大小涢水在上游随县洪山镇汇成主干,流经随县、应山、安陆、云梦、应城、汉川六县市入汉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汈汊湖,改涢水下游由云梦东进孝感,至卧龙潭与澴水汇合,再入市境黄陂区与滠水并流,流经东西湖区北面,在汉口谌家矶入长江。涢水全长385公里.,在安陆市境流程48公里。涢水虽然没有长江那样波澜壮阔气势恢弘,却几千年来静秀韶华流水无疆。涢水是安陆人民的母亲河, 是安陆人民生根立命的故乡图腾。涢水滋润着这方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英雄的儿女。涢水里还蕴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美妙故事。

飘荡在汉江平原上一条熠熠生辉的玉带    摄影:侯向东

涢水名称之由来

      “涢水”在古代曾短暂时期别称——“清发”(见1988年《随州志》①、1987年《安陆县志》)。据 《辞海》:“清”有“水清澈,与浊相对之意“。发,有发生、显现、展开、发散、发送之意。如此,“清发”则有清明焕发之意。用作水名,无疑是对这条河流赞美有加。但史载,“清发”也仅因柏举之战而名留青史,昙花一现。涢水的别称“清发”,从楚灭郧更名开始(约前622年左右),至秦攻安陆(前278)恢复原名“涢水”为止,先后延续了大约三百年。再说地名(包括河名)的命名及演变深受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以及人们偏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清发”二字虽是赞美之词,但缺乏特色,其消亡势在必然。倒是“涢水”一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上人们的语言交流惯性,使其得以千载传承。

      “涢水”之名当在郧国于唐尧时(约前2100)南迁经过随州,定居安陆时所起。并以其国姓(郧国)取名,去“阝”加“氵”以为“涢”,命名为“涢水”,则更加符合河流的特征。客观上,“涢水”的形成本来由源头大小涢水在上游随县洪山镇汇聚而成的,取名“涢水”是承认自然实至名归。于这样一条赖以生存繁衍发展,见证郧国历史的河流,且偏好为山水城郭取名的郧国人来说,赋之“涢水”的名称,则顺理成章。如此算来,涢水的命名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如果撇开从唐尧到殷商那段郧国史,还需要进一步考证,需要史学家公认外,以历代史学家所公认的从周朝初年郧子国被封的时间(前1046至前938年间)算起,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据魏·郦道元《水经注》《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清史稿》《湖广通志》《尘史》清·光绪《德安府志》、清·同治《随州志》、清·道光《安陆县志》、清·同治《安陆县志补正》、1988年《随州志》、1987年《安陆县志》,以及云梦、京山、应城、汉川等地县志记载,郧国人迁移路上与定居之郧地,有诸多郧国人以郧字命名的地名。加上“郧、䢵、云、涢、伝、妘”因音韵相同而通用。历史上,如郧国、郧子国、䢵国、云国、云子国、涢水等名称。

古称“清发”的涢水之一隅   摄影:王小平

“涢水”改名“府河”的由来

      民国十八年由赵尔巽承修的《清史稿·地理志》说到云梦、应城、随州、应山均言“涢水”;说到“安陆”则曰:“涢水亦曰府河。”清·光绪《德安府志》和清·道光《安陆县志》就是“涢水”与“府河”并用。综上所述,可见“府河”俗称最早于宋朝,来源于安陆。“涢水”被“府河”之名取代的准确时间,史无明载,只能依据史籍理证(即弥补书证、物证之不足,运用逻辑推理考证)。明·李贤《明一统志》云:“涢水,在德安府西北,源出陪尾山石岩下,绕城西隅东流入汉江,俗称府河。沈炳对李贤的结论给予了进一步的肯定。所谓“俗称”,相当于俗说、俗语。《辞源(修订本)》只有“俗说”的解释,即通俗流行的说法,与雅言相对。

      另外江西省出版的刊物介绍安陆时明确记载:“涢水从大洪山北麓溪细流起步,流经安陆而名“府河”,是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旅游业开发的重点”。上面系列文字论述,清楚地揭示了涢水流经的沿线流域都叫涢水,而唯独安陆地区叫“府河”, “涢水亦曰府河”,凸显了安陆为荆楚文化增添了一个经典符号,也独树一帜地为人们留下了一道追寻考问的历史课题。是呀!安陆倘若尊重涢水沿线大家集思广益的共同心声,也随声附和叫涢水诚然更符合社会常理岂不美哉!而事实上却偏偏出乎人们常规意料之外,安陆独领风骚俗称“府河”,这种俗称命名出奇意外的独特创意,不难看出深层里包含着奇葩式的猜谜和浓郁的民意价值,着实令人神往和悬念,并强烈吸引着我不会放弃考证和探究的渴望,这其中肯定有隐密的学问或奇异的典故。

      改“涢水”为“府河”,关键在“涢”、“府”之别。毫无疑问,命名中既有一个当头,就使我们联想到,从安陆古城曾由郧子国都城、楚的县邑,以及江夏郡、安陆郡、涢州、安州的郡州治,演变为德安府府治以后,才引起人们对的重视。也只有安陆在北宋时被作为德安府治以后,一个字方呼之而出,成为人们的口头语,并沿续至元、明、清到如今。紧靠涢水的古城被命名为府城,紧靠府城的涢水,自然被人们称呼为府河府河之俗称究竟起于如时?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宋宣和元年(1119年),以神宗尝为安州观察使,升州为府,德安府属荆湖北路,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至此,开创了德安府的历史。作为府治所在地的安陆人,赋涢水以俗称府河,也是说得过去的。

      涢水两岸,有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有㵐水、溧水、溠水、均水、洑水、瀖水、浪水、漳水、漻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被称之为涢水流域。其流域大部正好在古德安府的管辖之内府辖之水取名府河岂不名正言顺了实际上也得到涢水全流域民众的认同。当然,俗称要上升到官方语言,也就是由并非易事宋、元、明直至清朝,官方的地理语言显然仍在长期使用涢水雅称。转化为,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只有到了一定的阶段,当者不得不屈服于大众认可的俗称,不得不使之进入书籍之时,才俗雅并用。民国十八年由赵尔巽承修的《清史稿·地理志》中的德安府除将孝感划归汉阳府外,所领为州一(随州)县四(安陆、云梦、应城、应山)。也可认定到清朝末年已转向涢水府河官民通用了。五四运动推广白话后,府河就更加理直气壮地由,登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地取代了雅称涢水之名,并通过人们的语言交流,到进入书、报刊、杂志、地图及以后的广播、电视。涢水便开始享美名的传播和辉煌。悠悠的涢水有着800余年德安府的记忆之根。

巍巍碧山,悠悠涢水    摄影:喻磊

府河之独特景观“二龙戏珠”

      说涢水是飘荡在汉江平原上一条熠熠生辉的玉带,倒不如说涢水是腾飞在云梦泽里的一条巨龙更加确切;安陆正是镶嵌在云梦泽里的一颗宝珠。涢水自西北向安陆奔流而来,巨龙一见宝珠早巳按捺不住便吞云吐雾张牙舞爪起来——眼见前面龙头寺挡住了前行之路,便不由分说掘口开道一分为二又分流出一支涢水,贴近擦身安陆古城亲吻而过;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这节外生支的第二条巨龙,真乃是天公安排、巧妙得那样如丝如扣,演绎出一支涢水变身两条巨龙亲吻安陆古城而过的文明戏剧。

此图录自旧安陆县志

       1860年清将金国琛回军德安府抵抗二次西征之太平军时派遣清军,在龙头寺西北角挖开府河连通护城河。

此图录自安陆旧古城图

录自民国一九三六年安陆县城市图

      这不是神话,倒是真真切切的历史舞剧。大自然,似乎有意识地向世间昭示彰显二龙戏珠之态势!向世间典化揭晓安陆——鄂中安全陆地也!聪慧的安陆人民心领神会,识破天机,恭迎二龙莅门,象敬重和保护五腑(府)六脏一样的留住二龙戏珠的涢水,特意改称涢水叫”腑(府)河”, “府”字在古文里释意为能盛水盛物的容器, 而腑、府二字古文中同音同用,这便是府河之名的典故由来。美丽的传说总在鼓舞着安陆人民的家国情怀。有人问,涢水真有这么大的神功威力吗?有!大自然的威力是无限的,看看台风,看看海啸,看看地震,看看火山泥石流你就会相信大然了。不但今天的我们信,历史上的先人们也信,具有远见卓识的先哲们,早已用”一水担二山"的诗句,铭刻下了鬼斧神功造就这古老的云梦泽山青水秀的地理环境。这一水就是指涢水,没有这条涢水,又岂能长出盘山(白兆山) 、寿山二山来呢?

碧山涢水映晚霞      摄影:水易居

瞻望府河的未来

      为了更大容量储蓄、保护和综合利用府河宝贵的水资源,安陆市政府经过科学严谨地对地理、地质、水文、农业和安陆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计划等进行系统勘测、考察和科学分析后决定兴建解放山水库。于是从1977年开始,1988年结束,花费了十一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府河上修建了解放山大坝,完成了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具备航运和发电等功能。胜利完成了一项兼具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以及防洪发电等综合功能的重大民生工程。

解放山电站局部    摄影:喻磊

      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解放山水库建设已无法满足当前建设使用需求,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刻不容缓。解放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98亿元,是安陆市水利史上除“引徐济安工程”外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安陆成为千年万载的”安全陆地”, 成为千万安陆人民的幸福家园。

        2024年3月5日于武汉

一线穿珠的涢水、安陆城、安陆府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    摄影:侯向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