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秘方验方选编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4-03-08 发布于陕西

 
“补肾孕子方”治疗久不受孕

男女不育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病,我国已婚夫妇中约占10%至15%不能正常生育,究其原因约1/3的病因在男方,2/3的病因在女方,这是人类的一场生育危机,不孕不育不知吞食着世界上多少个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女性不孕很大部分是由于输卵管阻塞,临床中最多见,以采取中医补肾化瘀通络方法。中医认为“肾乃人之本”主生殖,精、气、血在妇女月经、孕育胎产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脾肾两虚、精血不足、胞宫虚寒、冲任失和,易导致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子宫发育不良、卵巢病变、排卵障碍,男性易引起无精、少精、液化不良等主证“肾虚”气血虚弱,婚后久不孕,经色淡无血块,量少或闭经、头晕、眼花、心烦,时有小腹冷坠、面色无华、腰酸肢冷、性欲冷淡、舌质淡红、脉沉细。

方药组成 金樱子30g、菟丝子、党参、熟地各24g、桑寄生、何首乌各30g、淫羊霍叶9g、枸杞15g、砂仁3g后下。

上述方剂可根据病情加减,经期过后3天服用效果较好, 一般经期过后3天服5-7付,连续2-3个月。

方义分析党参、熟地滋补气血,金樱子、桑寄生、何首乌、枸杞补肾填精,淫羊藿叶温肾助阳,砂仁行气宽中,诸药合用有补肾益气、补血功效。

适应症 子宫发育不良、月经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孕症。

治疗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温服,7一般服一个月经周期,重者2-3个月经周期左右即可痊愈。

饮食禁忌 生冷、油腻

治带状疱疹验方

以清热解毒法参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数十例,收满意疗效。一般只服三服中药,立即止痛,3-7天痊愈,不留疼痛等后遗症。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蛇”,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成簇的水疱沿身体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以局部热灼样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素体内热,气阴两虚,湿邪瘀血,热毒积于血分引起。用小剂量血府逐瘀汤做导引,加大剂量的解毒滋阴药,直入血分,使血分热毒很快分解去除,使本病内消而愈。

药方的主要成份及剂量 当归5克赤药10克 生地30克元参30克 桃仁6克红花6克只壳15克公英30克 葛根5克白芷9克大黄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黄连10克没药5克麦冬15克火麻仁10克二花30克连壳15克柴胡5克白散引水煎服,旧铁落水外用。

方义分析血府逐瘀汤主要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瘀血,血行不畅所致的头痛,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痛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正切合本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小剂量起引导入血之用为使。大黄、甘草,泻火凉血,活血祛瘀,降胃中湿热。枳壳理气行痰,散积。小量葛根、柴胡、薄荷,辛凉解表理气,引解毒药达表,发散积热。黄连、栀子清心火燥湿热,泻火解毒凉血除烦。二花、连壳、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解毒散结。润肺清心,没药、白芷,活血止痛,消肿排脓。白散升清降浊,共同合用相互增强作用,使毒热之邪皆除。

使用禁忌 忌食 辛辣,油腻食物,烟酒,刺激性较大的食物,生葱、生蒜、鱼肉、羊肉等。禁服与方内相反相畏的其他药物和食品。

治疗方法 外敷:对痛疼部位用5%的旧铁落水冲洗可立即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内服:把配齐的中药倒入容器内加水,以淹没药面二指为宜(容器最好用砂锅)。浸泡时间,冬天5个小时,夏天2个小时,然后移于火上煎煮10-15分钟。二花、公英,轻药后下,待水沸时加入,然后把锅端掉。滤出待放温稍凉时服用,一天2-3次,三天即可明显好转,效果好的两服药即痊愈,愈后不留后遗症。

还阳软坚膏

方剂组成及剂量土鳖20克、麻黄15克、马钱子10克,蜈蚣30克,生山甲15克,细辛10克,生草乌30克、防己30克、全虫30克,地龙30克、透骨草75克、乌梅120克、血余30克、急性子105克、灵仙75克、甘遂60克、白介子60克、肉桂1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血竭20克、铁棒槌20克、黄丹160克、香油2000ml

功能与主治椎间盘突出、椎间管狭窄、骨质增生、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陈伤筋骨痛等。

膏药制法取香油置铁锅内然后将前19味药加入锅内浸泡3天,加火熬黑黄为止,去渣后加热至锅内大冒白烟,加入黄丹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将清水100ml均匀地喷洒于锅内,待稍停后将后三味药研成细末,加入搅拌均匀,用时加热摊于布上。

用法用量将膏药在火上熏热至软,贴于疼痛部位,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应用禁忌局部皮肤破损者,孕妇、对膏药有过敏史者禁用

治久咳方

方剂组成及剂量 鱼腥草3-12克 半夏1-3克炒卜子3-15克 炙甘草3-6克 防风1-3克 苏子3-9克 桔梗4-6克

方义分析鱼腥草清热解毒,半夏降逆止呕化痰,炒卜子消食理气,炙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防风祛风除湿发汗,苏子化痰,桔梗宣肺化痰排脓。

功能与主治 久咳不止,咳吐黄粘痰闷气不思饮食(乳食)

用法用量 水煎两次,药汁会匀,取100-150毫升每次10-20毫升一天5-6次口服

应用禁忌 风寒表证禁用

长寿丹

方剂组成首乌15克、熟地15克、川芎6克、陈皮10克、菟丝子15克、羌活6克、杜仲10克、威灵仙6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秦艽6克、茯神10克、玉竹8克、枸杞子12克、小茴香10克、沙参13克、白芍10克、肉桂6克、前胡6克

功能与主治 现代医学研究,本方有激活人体细胞,修复器官功能,调解阴阳平衡,增强免疫能力,具有延长人体寿命,预防衰老之功效。

用法用量 以上药物用白酒5市斤浸泡7昼夜,滤渣加入2市斤白糖即成。每日3次,每次15克,饭前服下。

治崩漏方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崩漏不止经乱甚也”所谓乱之甚者,即超出月经周期也,为难治,如经期血量过多或过少。如崩如漏,经期延长,但还在周期以内,为乱而不甚,尚易治,崩漏之所以迁延日久,淋漓不尽,皆在经行之时失于活血、化瘀而然。

方剂组成土白术15克、当归炭15克、杭芍炭20克、茜草炭20克、栀子炭20克、黑蒲黄10克、生地炭30克、荆芥炭10克、棕炭20克、侧柏炭3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海蛸15克、血余炭20克、党参20克、生地30克、甘草10克、三七粉3克(三七另冲服)

方义分析在本方中土白术、当参、甘草补气健脾,生地清热凉血,当归炭、杭芍炭、茜草炭、栀子炭、黑蒲黄、生地炭、荆芥炭、棕炭、侧柏炭、血余炭、三七粉活血散瘀止血,龙骨、牡蛎、海蛸收敛固涩。

功能与主治 健脾散瘀止血,主治月经量过多及崩漏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晚饭后,早饭前

方药加减如经血量多加阿胶珠,如小腹疼痛有血块,淋漓不断加元胡、五灵脂、益母草、减党参。

应用禁忌 服药期间,忌辛辣、腥荤、豆类

平喘汤

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方面,用自拟“平喘汤”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因本症病程一般都长久。邪气壅实,痰浊恋肺,以致肺失宣降。舌尖红,脉小滑、肺燥受寒、不能平卧,咳嗽气息、纳食减少、吐痰为沫等。一般病人用此方十剂左右,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方剂组成炙麻黄4克、桑叶皮各9克、生甘草5克、前胡8克、炙紫苑15克、蒸百部9克、杏仁9克、炙地龙6克、白前6克、海哈壳15克(打)、陈皮5克、苏子6克、苍耳子9克

方义分析本方用平喘汤以宣肺平喘;选用止嗽散中紫苑、百部、白前以肃肺化痰止咳;地龙配麻黄以加强平喘作用;苍耳子以宣通肺窍;苏子降气定喘

功能与主治 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日一剂

应用禁忌 酸、甜、生冷

不寐汤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本人在长期的工作中,以中草药为主,辨证论治,自拟“不寐汤”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良效。因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情绪有关,所以用平肝潜阳,和胃安神之法。

方剂组成石决明12克珍珠母12克钩藤9克菊花9克丹参9克赤芍9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9克淮小麦12克炙干草5克 鲜竹叶9克 炒枣仁5克

方义分析凡是神经衰弱“不寐”症,大多属于思想紧张、情志郁结而导致头疼、头晕、失眠等。用平肝潜阳,和胃安神之法;如见舌质带青,参用丹参、赤芍等祛痰之品。脉弦细,健忘、心肾两亏,阴虚阳亢,心肾不交。治宜育阴潜阳,交能心肾。经辨证加减都可治愈。

用法用量 一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柴胡疏肝散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肝乃人体的五脏之一,其性刚强,主疏泄条达,如果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气横逆犯胃而作疼,胁乃肝之分野,气机不通,肝胃不和则脘胀嗳气,气滞肠道运化不畅(失常),肝郁气结,情志不舒而作痛。

方剂组成醋柴胡15克,陈皮15克,川楝子15克,木香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厚朴15克,茯苓10克,香附10克,乌药15克,甘草6克

方义分析醋柴胡为君,主疏肝解郁;陈皮用醋炒加强理气作用为臣;川楝子、木香理气化滞为佐药;川芎通经为使;撑胀加枳壳、厚朴;有湿加藿香后下。

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用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服完,生姜、花椒为引。或一日一剂,连煎三次共混匀,分三次饭前服。

方药加减食滞加炒三仙各15克,鸡内金15克,气虚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炒卜子15克。

应用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不宜使用。

自拟健脾涩肠汤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系现代医学之病名,属中医“大瘕泄”范畴。情志刺激、饮食失调、湿热内蕴可使大肠气机阻滞,脉络受损,传导失常。久之脾肾亏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有粘液脓血等。现代医学据泄泻病情新久、分暴泻、久泻两类。临床上多因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导致脾胃气虚、运化不及、升降失常而出现本症。

方剂组成及剂量防风12克,秦皮15克,木香6克,白头翁36克,肉蔻12克,故子12克,吴芋10克,王味子12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焦白术15克,云苓12克,川黄连8克,赤石脂30克,甘草6克。

方义分析本方乃四君子汤、白头翁汤、四神丸揉和加减而成,具有扶正化湿、解毒止泻之功。

功能与主治健脾温肾,益气固本,除湿敛疡,清热解毒。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应用禁忌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胃肠乐

组成及剂量苍术10g,川朴10g,陈皮10g,甘草5g,云苓15g,泽泻10g,猪苓10g,白术10g,半夏10g,砂仁6-10g,木香6g,丹参15-20g等随症加减。

功用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利水消肿。

适应症 本方适用于因痰湿所致的慢性胃肠炎等病。症见:脘腹胀满,时而隐痛,呕吐泄泻,舌淡,苔腻,脉滑。

用法 汤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散剂 “胃肠乐”诸药共为细末,空腹温开水冲服,日二至三次,每次10g。

禁忌症 脉弦数,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者禁用。

口疮散

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为口腔粘膜上皮缺损,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拟口疮散外用治疗小儿口疮,已有三十余载,收效卓著。

药物组成青黛25g,川黄连20g,枯矾20g,冰片20g,血竭10g,白芨20g,黄柏10g,黄芩10g,白蔹10g,煅硼砂10g,儿茶10g,蟾酥2g,朱砂3g,牛黄1.5g,熊胆1g。以上药需要选上等道地药材,(如无牛黄可用人工牛黄10g代替,无熊胆用猪胆10g代替),分别研极细面,混合均匀,装入瓶中密封备用。

治法本所采用自制喷粉器喷入患处,每日喷3-5次,每次喷药后30min内勿进食或饮水。附:喷粉器制备方法,选一个中号洗耳球,再用一个粗细适中塑料管,一端紧套在洗耳球口固定,另一端做一个斜面即可。使用前酒精消毒凉干。有条件亦可选用喉头喷粉器,一般市面有售。

复方苦蛇酊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手足癣、脚气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接触而传染,脾胃蕴热,血燥生风,凝结皮肤所致或久居湿地,水湿浸渍,感受湿毒,以致脾胃二经湿热下注所致。

方剂组成 苦参40克、黄柏30克、蛇床子40克、艾叶30克、侧柏叶40克、花椒20克、甘草20克、

方义分析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蛇床子温肾助阳,燥湿杀虫。艾叶治疗疥癣。花椒温中止痛,燥湿杀虫。侧柏叶凉血,祛血分湿热。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功能主治 手足癣,脚气

用法用量 以上药物水煎至300毫升,加米醋至500毫升,涂患处,每天4次,10天为一疗程。

应用禁忌 糜烂型者禁用

三白健脾汤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关键在于脾胃,因脾主运化,脾胃不和,气机阻滞,势必作痛,若情志失调、忧恐伤脾、郁怒伤肝则肝气不疏,脾失运化,影响胃气失调,亦可因饮食不节,气机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

方剂组成白头翁3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当参20克、黄连6克、良姜6克、乳香6克、香附10克、元胡10克、煅牡蛎30克、甘草12克

方义分析 白头翁、黄连清热解毒去胃火,党参、白术健脾胃,白芍柔肝解痛,乳香活血止痛生肌,煅牡蛎收敛止酸,甘草缓急止痛。

功能与主治 慢性胃炎

方药加减 胃阴不足加麦冬、石斛,胃热去良姜加黄芩,胃寒加干姜。

小儿化积散

系祖传秘方,二十年代初期,出自爷爷之手。

药物组成炒山楂、建曲、炒鸡金、炒麦芽、黑白丑各15g,大白、制龟板、别甲、白叩、白术、茯苓各10g共制成粉。

服用方法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使用禁忌 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绿豆。

舒经蠲痛子母膏

明代张洁〈仁术便览〉“舒经汤”治臂痛中“盖是气血凝滞,经络不行所致,非酒非饮非湿”的治疗思想启示,以“瘀”为因,以此汤药为基础以外治为法,创立此方。

方剂组成 姜黄100g 羌活25g 海桐皮50g 沉香10g甘草25g 甘草25g 桂枝25g 白芥子180g 三棱25g 文术25g 三七25g 乳香50g 没药20g 怀牛膝50g香附子30g 血竭10g 炮山甲10g 冰片50g等

方义分析通经:羌活、海桐皮、桂枝、白芥子;化瘀:三棱、文术、三七、乳香、没药、姜黄、怀牛膝、香附子;调五脏:白术、甘草、沉香;开窍、引诸药入血分:冰片、血竭、山甲。全方共奏舒经除痛之功效

功能与主治 疼痛病症

用法用量 按处方剂量,制成膏药备用。点穴刺激,按选择的穴位,贴上膏药即可,7-10天换膏药一次。

应用禁忌禁口服;溃疡性、化脓性、创伤性皮肤以及粘膜、脸部、生殖器处禁用。

益脑汤

方剂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五灵脂10克、玉竹10克、石斛10克、黄芪20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0克

功能与主治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二次,15日为一疗程

应用禁忌 忌辛辣食品

张氏抗癌粉

方剂组成急性子、威灵仙、猫眼草、板蓝根、制南星、牛黄、麝香、硇砂。

方义分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解毒利咽

功能与主治 食道癌、贲门癌

用法用量每次1克,每日6-8次,温开水缓缓冲服,20天为一疗程

应用禁忌 忌羊肉、鱼肉

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方

对本方所治疾病的描述和认识 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正气亏虚,筋骨肌肉失养,制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方剂组成黄芪30-10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桑寄生30克、桃仁10克、地龙15克、鸡血藤21克、丹参15克、蜈蚣2条、制马钱子0.3-0.7克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配以当归活血养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地龙、蜈蚣通经活络、息风止痉、解毒散结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息风之功效。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方药加减偏寒加附子、肉桂,痰盛者加制南星、半夏,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意识语言障碍加郁金、菖蒲、法半夏、茯苓,头痛甚者去红花,加僵蚕、菊花,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便秘口臭者加大黄,抽搐者加僵蚕、钩藤。

应用禁忌 马钱子毒性强烈,用量须严格掌握。

延年半夏汤

方剂组成 半夏12克,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鳖甲9克,人参3克,吴萸3克,生姜3克等。

方义分析 半夏、生姜、吴萸和胃降逆,鳖甲镇肝,槟榔破气舒肝、枳实与桔梗相伍,一升一降令肝胃气机得调,配人参培护正气。

功能主治 偏虚寒型胃脘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应用禁忌 禁忌食生冷、粘腻、腥臭之物

风湿性关节痛的快速止痛疗法

药酒成分(风湿定痛液)处方红花30克,当归30克,没药30克,川芎40克,乳香30克,紫草20克,威灵仙30克,续断30克,桑寄生30克,秦艽20克,雷公藤30克,蜂房30克,鹿衔草30克,草乌30克,川乌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木瓜30克,川牛膝25克,伸筋草30克等二十八味中草药。制作和方法:将以上药物置入罐中,加5千克50-60度老白酒浸泡7天后备用。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暴露腰椎(膝腕关节疼痛者暴露膝腕关节),严格清洁消毒,用湿毛巾敷在病灶周围。取50毫升中草药酒,放在浅缸内点燃,用手蘸取点燃的药酒在患处反复擦洗(注意:点燃的药酒在皮肤上不得停留过久,以免明火灼伤皮肤),持续15分钟,然后拔火罐10分钟左右(根据病灶大小,选用适型火罐),结束后,取六神丸20粒研细敷撒在患处,晾干后,用关节止痛膏贴好。用法:两天一次,连续3-5次。同时口服西药,效果更好。

乙肝丸

方剂组成灵芝15克、冬虫夏草3克、羚羊角3克、黄芪30克、猪苓15克、大云15克、菟丝子60克、淫羊藿50克、芋肉15克、五朵云10克、白花蛇草20克、丹参30克。

方义分析灵芝、冬虫夏草、黄芪、大云、芋肉、淫羊藿、菟丝子补脾肾壮元阳(调整免疫,促生抗体)为主,猪苓、五朵云(果清通用名)、白花蛇草解表祛湿为辅,佐以丹参、羚羊角活血、凉血,以防药性燥烈之过。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3次每次1丸。

功能主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应用禁忌阴虚阳亢、湿热重症者、孕妇禁用

治输卵管囊肿、阑尾炎方

方剂组成芒硝粉500克,大蒜500克,元明粉500克。

方义分析芒硝入血分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大蒜入气分解气分之毒,并芒硝入血分更有消肿祛瘀、散结止痛之功,两药并用有奇效。

功能与主治 输卵管囊肿,腹部肿块、阑尾炎

用法用量 捣成泥状,用白粗布7尺包好敷患处即可。

应用禁忌禁辛辣食物。

催乳方

方剂组成生黄芪60克、香白芷60克、全当归24克、穿山甲30克、通草6克、王不留行24克、猪前蹄一副

功能与主治 主治产后体弱,乳汁分泌不足

用法用量 先用猪蹄煮汤后,再用汤煎药,每日一剂。

小儿咳喘发热方

方剂组成及剂量防风4克、荆芥4克、钩藤3克、冬花4克、川贝3克、枳壳3克、大白3克、虫褪(去头足)5只、灯辛1克

功能主治小儿咳喘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口腔溃疡秘方

方剂组成大青叶6克、连翘9克、木通6克、知母12克、胡黄连5克、莲心3克、生地5克、麦冬15克、元参10克、甘草6克、煅牡蛎粉30克

方义分析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功能与主治 口疮、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汤剂或胶囊内服

应用禁忌 忌辛辣、酒食物

治前列腺炎验方

方剂组成槐米10克,白扁豆12克,白茅根12克,车前子12克,白糖100克。

功能与主治祛湿、利尿、消肿。治疗前列腺炎,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水煎代茶频服

应用禁忌 忌辛辣食物,忌酒 

脑血栓中药治疗,见效快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20克,当归12克,地龙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牛膝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虻虫10克,水蛭10克,杜仲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服三次,一副服两天。脑血栓三付见效【验方秘方】中药治疗脑血栓效果不错。当归12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牛膝20克,葛根20克,牡蛎20克,钩藤15克,杜仲10克,云苓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日三次。

图片

脑血栓协定方(独家绝秘方) 一号方:
药物组成:钩藤15g~30g 石决明30g 生石膏30g 瓜娄30g  生军10g 川芎15g 红花15g 土虫10g 桃仁10g
适应证: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160/100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
随证加减:
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
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
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
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
二号方:
药物组成:黄芪15g~30g 红花10g~15g 川芎10g~15g 赤芍10g 当归15g 挑仁10g 土虫10g
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
随证加减:
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写10g。
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
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
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凶甲9g水蛭6g冲服。
三号方:
药物组成:生地25g 山萸10g 山药10g 麦冬10g 石斛12g  牛夕10g 巴戟15g 丛蓉15g 菖卜10g 志肉10g 肉桂3g 黄芪30g 川芎6g 全蝎3g~6g
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加减同前,均为水煎服。

图片

【中医中药】脑血栓特效方北京新宇医院院长鲍新宇(左)和昆明扶正医药科技研究所徐老在一起成功研究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康复之谜 脑血栓表现为头痛,肢麻或半身不遂。血压不高者宜用本方治疗。
[临床表现]面白,头痛隐隐而持续,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而有瘀斑,脉弦细。
[治疗]补气活血,软坚升举。
[方药]黄芪2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乳香15克,没药15我,丹参10克,地龙15克,茺蔚子10克,三七参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龟板(盐炒),别甲(盐炒),生地10克,熟地10克,水煎,饭后服。
[体会]脑血栓为当今之多发病,亦为疑难病之一,难治治愈。本方有两处要点:一是补气,脑血栓病久者,多成气虚,因气虚而无力康复,所以补气尤为重要,补气则有自愈的可能;补气可以行血,便血行通畅;补气又可以升血,病源在上,使脑血充足,循行通畅则病可愈。二是升阳活血,活血可说是治本之法,但要达到活血的目的需注意三点:一为化瘀,二为软坚,三为温通。活血化瘀必用乳没地龙之品,必用养阴补精之品,养阴补精可软化血管。盖血管硬化者不论是风、是痰而必兼燥热,燥热伤阴耗精,血管失去濡养而硬化,故要养阴补精。温通,血脉得温则通,得寒则凝,故要加附子、干姜、桂枝温通。软坚,第一点所说的养阴补精就是从根本上软坚,其次药品用盐制也可以达到软坚的目的。因此,欲活血化瘀必用活血化瘀药,必用温通药,必用软坚药。 还另强调升阳,这只是因为病变的部位在上,如病变部位在下则不用升麻、柴胡,而改用牛膝、沉香了。血压高者,气不虚者不可使用本方。

小方、大方,各有长短,能治病就是好方
 临床上是需要“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的小方,还是“合众力而一路攻也”的大方?看看岳美中先生怎么说。

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必须掌握药物的特性,了解药与药配伍的效能,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01

有一些疾病,用单味药可以制胜,就无需使用成方。

例如:治病瘊子(疣),薏苡仁有较好效果,将它轧面,每天冲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余可能脱落。

小儿受惊吓,或生气存食,出现不思饮食,大便干燥,鼻子下面的人中穴处发红,鼻根发青,睡眠易惊,无名指关节屈伸时格格作响,用黑白丑炒焦,每天服一小撮(约1克),以泻下为度,效果较好。

此方对小儿滞颐流口水亦效。若泻下太厉害,可用小米粥或咸鸭蛋调补。

椿根白皮主泻血,对于顽固性血便,粪色鲜红者有效,可轧面兑入适量,每次服3克,1日2次服用。

黄连或黄柏口含,对口疮分泌物多者频佳。

似以单味效方很多,临证万勿轻视,俗云:“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有时用成方效果不好,而投单味药获效者,屡见不鲜。

昔在山东时曾治一患者咽痛如刀刺,曾用中西药未效。细察咽喉,局部不红不肿,诊断为少阴咽痛。

病由少阴经气不能舒展所致,予服《伤寒论》甘草汤,生、炙甘草并用,以舒其痉挛,饮后2日,其痛若失。

02

较为复杂的疾病,常需多种药物配伍以治之,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从方剂入手,探索其中药物配伍的规律。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方剂之祖,他的药物配伍规律,应当很好钻研。

例如:麻黄配桂枝,可治疗风寒束表,无汗身痛,其发汗力猛。

麻黄配石膏,一祛寒一清热,各走极端,起激化作用,使其发汗力量减弱,平喘力量增强,能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

麻黄配附子、细辛,太阳、少阴经脉脏腑皆达,治疗少阴阳虚感寒无汗者效佳。

昔在菏泽曾治一成年男子,秋感风寒,全身发冷,寒甚热微,脉象沉细,多法治疗未痊。

乃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下咽,患者全身发热,自揭被褥;一剂入腹,皮袄亦脱,病竟霍然。

药物配伍产生的作用是综合功效,这种功效虽与组成它的药物有关,但亦不尽然相同。

03

对于症状非常复杂的疾病,要用许多药物组成大方来治疗,古人制有许多大方,临床疗效显著,也应当加以继承。

昔对刘河间的双解散(即防风通圣散),认为它药多方杂,麻黄汤、承气汤合一锅而煎之,看起来颇为别扭。

某次治疗一例重感证,时冷时烧,脉乍大乍小,多法无效,无奈投以双解散两丸,竟获痊愈,乃悟大方有其独特的用处,不能轻易忽视,并注意恰当的使用大方。

常用的大方如:资生丸治疗脾虚久泻,二十四味流气饮治疗气滞水肿,《局方》牛黄清心丸、回天再造丸、大活络丹治疗老年病和中风后遗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大方的特点是药味很多,但它不是各治各的病,而是互相监制,合治一种病,即所谓“合众力而一路攻也”

因此,每个大方突出的功用常只有一个,要把它当做一味药来用,才能运用得好。

04

任何药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治病时要取其长而避其短。

以补气药为例,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都是好药,但用后易产生胀满。

纠偏之法,服人参者,加莱菔子以消之;服黄芪者,加陈皮以消之;服白术者,加枳实以消之;服甘草者,加肉桂以消之。

其他药物也有救弊之味,无须一一枚举,监制得当,副作用就会减少,疗效也相应提高。

心肌梗死妙方八则

1蒌薤桃仁汤

【歌诀】蒌薤桃仁汤郁金,香附半夏全当归,

橘红丹参茯苓楂,心肌梗死急救宜。

【组成】栝蒌10克,桃仁9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全当归10克,半夏10克,薤白6克,红花6克,橘红6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生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解】急性心肌梗死,乃危重病也,其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肾、脾诸脏盛衰有关,多为急性心肌梗死,证属阴乘阳位,清阳失旷,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方在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又增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之药,效力更著。由于痰性黏滞,阻于心胸,易窒阳气,滞血运,常可导致痰瘀互结,因此,在化痰散结的同时,最宜配用活血化瘀之药。故方用栝蒌、薤白、半夏、橘红通阳散结,宽胸化痰;桃仁、红花、丹参、郁金、当归活血化瘀通脉;香附芳香走窜,理气解郁。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症见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饮则作恶欲吐、苔白腻、脉细滑。

2通梗汤

【歌诀】通梗汤里九香虫,香附丹参五灵脂,

三七木香延胡索,活血通络及时医。

【组成】九香虫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5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三七粉3克(研末分2次送服),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通络。

【方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七情内伤,忧思恼怒,常可导致气机郁结,血脉瘀阻不通,故而导致心前区隐痛。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本病,宜将理气药与活血药共用,使气能帅血,血脉通利,自无心痛之疾。方中以木香、香附、九香虫理气解郁,调达气机;丹参、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合而用之,共奏理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慢性心肌梗死。

3养心汤

【歌诀】养心汤中白人参,栝蒌薤白与麦冬,

当归红花山萸肉,附片夏连生川军。

【组成】朝鲜白参12克(另煎冲),山萸肉12克,栝蒌12克,熟附片6克(先煎),薤白6克,红花6克,麦冬18克,当归18克,半夏10克,生川军9克(后下),黄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温阳,养阴活血。

【方解】心痛一证,以膻中或左胸部反复发作疼痛为特点,辨治可分虚实两端,但实证可以转为虚证,虚证也可兼有邪实,以致虚实互见,变化多端。对于出现这类错综复杂症状的患者,宜将益气温阳、化痰散结、滋补心阴、活血祛瘀等祛熔为一炉,旨在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血脉通畅。故方中以白人参、附子、麦冬、山萸肉益气养阴;栝蒌、半夏、薤白通阳散结、涤痰宽胸;当归、红花、川军活血祛瘀通脉。合而用之,而能益气温阳,养阴活血。

【主治】心肌梗死,症见胸闷神倦、动则汗出、畏寒、便秘、脉细迟。

4益心活血方

【歌诀】益心活血归芪参,麦冬赤芍郁金全,

红花桂枝清半夏,川芎枳实紫丹参。

【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郁金15克,红花12克,桂枝9克,丹参30克,川芎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补益心气,活血通脉。

【方解】心肌梗死病机为本虚(气虚)标实(血瘀)。治疗中治本应着眼于“补”,即益气活血;治标应着眼于“通”,即宣痹通阳,通补兼施,才能转危为安。方中用黄芪、黄精、人参、天麦冬等同补气血,增强心脏功能;用丹参、川芎、当归、红花、郁金、赤芍等活血通脉,改善全身循环。相互配合,故能促进全身机能迅速恢复。

【主治】冠心病之心肌梗死,症见心前区突发持续性剧疼,可伴发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发绀、血压降低、脉细弱、心音减低、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加减】阳虚加附子,重用桂枝;阴虚加玉竹、玄参、生地;气滞加苏合香、绛香;瘀重加失笑散;痛甚,加延胡、三七、乳香、没药或麝香;便秘加番泻叶或生大黄;气阴两虚加生脉散;心律失常加复脉汤;痰阻加温胆汤或小陷胸汤;阳脱重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合生脉散。

5愈梗通瘀汤

【歌诀】愈梗通瘀生晒参,归芪玄胡紫丹参,

半夏陈皮生大黄,芎藤佩兰广藿香。

【组成】生晒人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藤10克,广藿香12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也可制成丸剂,供康复期应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功效】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

【方解】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症,属内科急症。临床常表现气虚气滞,血瘀浊阻,或气阴两虚,气滞血瘀浊阻,证情复杂而险恶,通常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治法。愈梗通瘀汤方中人参与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当归与丹参并用,调气养血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玄胡与川芎并用,可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功;心梗时由于气血骤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湿浊上泛,则可见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本方用大黄,通瘀化浊阻而推陈致新;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张仲景早有“呕加半夏”之古典医训,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浊阻尤好,况且《本草纲目》对陈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语云。

【主治】心肌梗死急性期及康复期应用,可促进愈合,消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加减】若血压过低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以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10克,火麻仁10克,服后便通畅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水当茶饮;坐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6心梗救逆汤

【歌诀】心梗救逆熟附片,红参当归全栝蒌,

红花龙骨山萸肉,绛香薤白煅牡蛎。

【组成】红参15克 (另煎代茶), 熟附片15克 (先煎), 山萸肉10克,当归18克,全栝蒌12克, 薤白6克, 红花6克, 煅龙骨30克, 煅牡蛎30克, 绛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回阳救逆,理气活血。

【方解】心肾之阳气俱不足者,可导致虚阳欲脱之厥逆,属急重危症。此时亟宜选红参、附子、龙骨、牡蛎、山萸肉以回阳救逆固脱;同时配以栝蒌、薤白化痰散结,绛香、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则效力更增;红参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故方中重用之,以补气固脱。正如《药性本草》所说:“……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症见突发心前区绞痛、头晕随即昏倒、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小便自遗、冷汗湿衣、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欲绝。

7益心活血汤

【歌诀】益心活血桂归参,芍芪葛蒲仙灵脾,

川芎丹参楂麦夏,炙草薤白三七苓。

【组成】人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当归15克,三七10克,黄芪15克,葛根12克,仙灵脾15克,蒲黄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麦冬9克,法半夏15克,薤白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心温阳,化瘀通脉。

【方解】急性心肌梗死多以心气亏虚,甚则心阳虚损为本,瘀血痰浊阻络为标。瘀血痰浊阻塞血脉,不通则痛,久之致心阳虚衰。故治疗上应及时消降血瘀痰浊,补心气,温心阳。本方以补心温阳,化瘀通脉为法。方中以人参、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桂枝、白芍、仙灵脾温阳通脉,振奋心阳;麦冬养阴,以阴中求阳;当归、三七、丹参、蒲黄、川芎活血化瘀;葛根升举阳气,舒筋通络;山楂消脂解凝。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化瘀通脉之功。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心气亏虚,痰瘀阻络型)。

【加减】伴寒凝心脉者,加附片、细辛以温散寒邪,通阳止痛;伴痰热内结者,去仙灵脾,加黄连、竹茹或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泻火;伴情志不遂者,加柴胡、枳壳、郁金等以疏理气机,理脾和胃;伴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以镇肝熄风;伴肾阴不足之虚火内扰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宁神;伴热伤津液之大便不通者,加用增液承气汤以通腑泄热,养阴生津;伴心律失常,心率快者,加紫石英、龙齿;伴心房纤颤者,加柏子仁、仙鹤草;伴房性早搏者,加苦参;伴室性早搏者,加甘松。

8舒心消痛汤

【歌诀】舒心消痛栝蒌仁,郁金丹参与苏罗,

细芎玄胡失笑散,心梗用之疗效佳。

【组成】栝蒌仁10克,郁金10克,苏罗子10克,延胡索10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失笑散12克(包),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通散寒,化瘀通脉。

【方解】方中栝蒌仁、郁金、苏罗子利气开郁,豁痰通痹;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去滞生新;细辛辛香走窜,善通经络;延胡索、失笑散之配,则祛瘀之时心痛立消,止痛之时瘀血俱化;栝蒌仁涤痰而解郁滞,配细辛之香窜通络,则除痰之时得断生痰之根。诸药配合成方,共奏理气豁痰,祛瘀止痛,畅脉舒心之功。

【加减】气虚明显,气短息促、胸闷心悸甚,加党参、黄芪、黄精、五味子;阴虚较甚,症见口干舌红、脉细数者,去细辛、川芎,加赤芍、葛根、生地、首乌、玉竹;心肾阳虚、寒凝胸中而见冷痛、形寒肢冷、腰酸尿频、舌淡脉迟者,加桂枝、仙灵脾、补骨脂。

心肌梗塞中药配方5则

1、蒌薤桃仁汤

【歌诀】:

蒌薤桃仁汤郁金,香附半夏全当归

橘红丹参茯苓楂,心肌梗死急救宜。

【组成】:栝蒌10克,桃仁9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全当归10克,半夏10克,薤白6克,红花6克,橘红6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生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症见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饮则作恶欲吐、苔白腻、脉细滑。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解】:急性心肌梗死,乃危重病也,其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肾、脾诸脏盛衰有关,多为急性心肌梗死,证属阴乘阳位,清阳失旷,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方在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又增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之药,效力更著。由于痰性黏滞,阻于心胸,易窒阳气,滞血运,常可导致痰瘀互结,因此,在化痰散结的同时,最宜配用活血化瘀之药。故方用栝蒌、薤白、半夏、橘红通阳散结,宽胸化痰;桃仁、红花、丹参、郁金、当归活血化瘀通脉;香附芳香走窜,理气解郁。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2、通梗汤

【歌诀】:

通梗汤里九香虫,香附丹参五灵脂,

三七木香延胡索,活血通络及时医。

【组成】:九香虫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5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三七粉3克(研末分2次送服),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慢性心肌梗死。

【功效】:活血通络。

【方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七情内伤,忧思恼怒,常可导致气机郁结,血脉瘀阻不通,故而导致心前区隐痛。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本病,宜将理气药与活血药共用,使气能帅血,血脉通利,自无心痛之疾。方中以木香、香附、九香虫理气解郁,调达气机;丹参、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合而用之,共奏理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

3、养心汤

【歌诀】:

养心汤中白人参,栝蒌薤白与麦冬,

当归红花山萸肉,附片夏连生川军。

【组成】:朝鲜白参12克(另煎冲),山萸肉12克,栝蒌12克,熟附片6克(先煎),薤白6克,红花6克,麦冬18克,当归18克,半夏10克,生川军9克(后下),黄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心肌梗死,症见胸闷神倦、动则汗出、畏寒、便秘、脉细迟。

【功效】:益气温阳,养阴活血。

【方解】:心痛一证,以膻中或左胸部反复发作疼痛为特点,辨治可分虚实两端,但实证可以转为虚证,虚证也可兼有邪实,以致虚实互见,变化多端。对于出现这类错综复杂症状的患者,宜将益气温阳、化痰散结、滋补心阴、活血祛瘀等祛熔为一炉,旨在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血脉通畅。故方中以白人参、附子、麦冬、山萸肉益气养阴;栝蒌、半夏、薤白通阳散结、涤痰宽胸;当归、红花、川军活血祛瘀通脉。合而用之,而能益气温阳,养阴活血。

4、益心活血方

【歌诀】:

益心活血归芪参,麦冬赤芍郁金全,

红花桂枝清半夏,川芎枳实紫丹参。

【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郁金15克,红花12克,桂枝9克,丹参30克,川芎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冠心病之心肌梗死,症见心前区突发持续性剧疼,可伴发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发绀、血压降低、脉细弱、心音减低、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加减】:阳虚加附子,重用桂枝;阴虚加玉竹、玄参、生地;气滞加苏合香、绛香;瘀重加失笑散;痛甚,加延胡、三七、乳香、没药或麝香;便秘加番泻叶或生大黄;气阴两虚加生脉散;心律失常加复脉汤;痰阻加温胆汤或小陷胸汤;阳脱重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合生脉散。

【功效】:补益心气,活血通脉。

【方解】:心肌梗死病机为本虚(气虚)标实(血瘀)。治疗中治本应着眼于“补”,即益气活血;治标应着眼于“通”,即宣痹通阳,通补兼施,才能转危为安。方中用黄芪、黄精、人参、天麦冬等同补气血,增强心脏功能;用丹参、川芎、当归、红花、郁金、赤芍等活血通脉,改善全身循环。相互配合,故能促进全身机能迅速恢复。

5、愈梗通瘀汤

【歌诀】:

愈梗通瘀生晒参,归芪玄胡紫丹参,

半夏陈皮生大黄,芎藤佩兰广藿香。

【组成】:生晒人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藤10克,广藿香12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也可制成丸剂,供康复期应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功效】:活血通瘀

验俱丰,尤其精研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在北京进修期间有幸倾听其讲解“愈梗通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心得总结出来,与同道共享:

愈梗通瘀汤是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肌梗死的基本用方,也是陈可冀院士应用多年之经验效方,其加减运用更是变通灵活。该方组成:生晒参 10 -15g,生黄芪15g,紫丹参15g,全当归10g,延胡索10g,川芎10g,广藿香12 -18g,佩兰10 -15g,陈皮 10g,半夏 10g,生大黄6-10g,具有益气活血、清瘀抗栓、利湿化浊之功效,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能够促进梗死组织愈合,保证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内科急重症。临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瘀浊阻,气阴两虚,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浊阻证情,其证情凶险而错综复杂。故立法处方应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为宜。因此,要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之方药。

方中人参、黄芪并用,具扶正益气生肌之功。因为心肌梗死发病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需立即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之品;当归、丹参并用,具调气养血之力,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者;延胡索、川芎并用,进一步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效。藿香、佩兰、陈皮、半夏、大黄合用,是该方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体现。藿香辛微温无毒,芳香辟秽,化湿祛浊,且具醒脾和胃之功;佩兰苦辛温无毒,有化湿祛浊而定痛之效;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浊阻尤好;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取其降逆止呕之力,方中大黄之用,既可以通瘀化浊阻又可推陈出新,即取其“祛瘀生新”之效。纵观全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之功。陈可冀院士认为,方中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或谓“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效”,他持不同看法,薛立斋云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党参虽也用,但以个人经验认为党参平补且作用和缓,似不能与生晒参等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张洁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名医别录》亦谓可“逐五脏间恶血”,确具补气生肌之功。当归的有效成分之一阿魏酸钠更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能。徐灵胎《本经百种录》称当归为“补营之圣药”,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血虚当补,血滞当通。丹参补血之力虽逊于当归,但通瘀之力强于当归,丹参宜于偏热,当归宜于偏寒,两相配伍,可得通治。延胡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说,李时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川芎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尤好,延胡索得此,效用更彰。心肌梗死时由于气血骤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司,牌失健运,湿浊上泛,阻遏胸阳,故而可见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之症。痰湿浊阻不除,胸阳之气难以恢复,特别强调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的舌象观察。大多数患者,舌质暗,苔厚腻,甚至出现黑燥苔。藿香、佩兰合用,有醒脾和胃、辟秽利湿之效,四时均可用《局方》论中,就提出了可治“四时不正之气”。陈皮、半夏理气和中,降逆止呕,治疗浊阻尤好,《本草纲目》对陈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语,张仲景亦早有“呕加半夏”之训。大黄之用,实为妙笔,功在祛瘀生新。或谓心肌梗死已有虚象,不可虚虚;实际上张仲景于“五劳虚热赢弱”之用大黄蛰虫丸的范例足以佐证临床经验之科学合理性,盖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临证加减运用更要辨证精当,遣方灵活,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g,玄参15g,麦门冬 12g,沙参10g,生地 10g;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肉 12g,五味子10g,黄芪加至30g;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g,三七粉3g冲服;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g,火麻仁 10g;已通畅者,可改用番泻叶10g,泡当茶饮;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术 10g,水蛭 12g,赤芍 12g;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或保元汤进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安者,可加枣仁30g,首乌藤30g。

黄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
 黄芪十配

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癩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发觉其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药性温和,可主治各科虚劳之疾,为补药之长,故改名之。

王好古《汤液本草》言:“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咯血,柔脾胃,是谓中州药也。……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然这些不同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不同的配伍所致。笔者根据数十年来学习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现将运用黄芪之心得,归纳为十配,供同道参酌,希冀能对急性病、疑难证的治疗,有所裨益。

一、配龟板升提益阴固崩漏

朱丹溪言龟板:“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而前贤最善用龟板者,莫出于叶桂、吴瑭二氏。

叶氏治妇科病重视奇经理论,对久病缠绵,营血虚亏或漏下不止之患女,认为“精血皆有情,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强调当投血肉有情之品,取其汁滋味厚,性沉力峻,直达下焦、填补奇经,每用龟板、阿胶、鳖甲胶以获显效。

吴瑭则更在《温病条辨》中宗“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论,创十数首含龟板之名方,广泛用治肝肾、任脉亏损之内、妇、儿科疾病,其中有与滋阴药相合的三甲复脉汤,亦有与峻补元气之人参相合的复享丹、专翕大生膏、通补奇经丸方天根月窟膏方等,然竟无一首与黄芪相合。

笔者通过临证,并根据王清任用“古开骨散(当归ー两、龟板八钱、川芎五钱、血余炭一团)治难产,重加生黄芪四两,不过一时胎即下”,故在人参价昂之今日,吴瑭所创人参与龟板相合之方,大都可易以黄芪。

遂常将两药配伍,治妇科气虚肾亏之崩漏、带下、难产、小儿五迟五软及内伤杂证中的脱肛,足跟痛,腰酸膝软难以久立等病

但因龟板过于滋腻,且味咸腥臭;黄芪甘满壅中,土虚纳呆或须久服者,常掺入一些芳化流动之品。

【例】

范某,女,30岁。1963年2月17日初诊。因患肺结核而素弱,月汛一直超前量多,半月前因赴酒宴,遂经来如崩,服凉血止血中药,转成淋漓漏下。

邀余诊时,面苍白,耳鸣眩晕,心烦气短,形瘦神疲,潮热盗汗,口干便燥,寐难梦多,足膝疼热。

所下经血色紫挟小块,小腹如阵痛即涌出颇多。舌色淡红、边略有瘀点、苔少,脉细数。此乃阴血骤脱于先,气亦难摄于后。且兼挟瘀滞,施治不易,当遵朱南山,急用龟板补任脉之血,合黄芪以率血行,血若归经,其漏自止。

药用:生黄芪、制龟板各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麦冬、地榆各15克,当归、血余炭、炒知柏各10克。3剂,漏渐止,但胃纳减。

去麦冬、减知柏为7克加香附10克,绿梅花7克,焦楂10克,又3剂,漏停它证亦减。

虑其失血过多,予人参养荣汤去川芎、肉桂,加龟板、香附、地榆各10克,续服7剂而愈。

二、配山药益气滋阴消血糖

名家施今墨认为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山药甘平,最补肺脾肾之阴津。一阳一阴,可降低血糖减少尿糖。

日本也曾以防己黄芪汤治愈老妪尿频尿多之证。均取黄芪“止渴……益气,利阴气”之功(《别录》),施老门人祝谌予,更在二药相合基础上,配入它药,创制了治各型消渴病的有效成方。

现代药理证实二药合用,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抵抗力。故不仅能降血糖、消尿糖,还可用黄芪复方(生黄芪、山药、白术、陈皮、生地、茯苓)预防感冒(《古今药方纵横》283页),对其它病出现气阴双虚症状时,亦可合用之。

对脾阴虚证,二药重用共投,仿慎柔养真汤(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白芍、莲子、麦冬、五味子)用药极妙。

【例】

洪某,女,45岁。1977年10月初诊。患消渴证已3年余,曾服优降糖等少效,近尤剧,形体随尿量日增而消瘦亦显,遂转予诊。察其面㿠少荣,神萎眩晕,心悸短气,消谷善饥,渴饮溲多,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尿糖(+++),血糖340mg/dl,显系阴虚阳亢,气弱肾亏。

药用:黄芪、山药各30克,生地、麦冬各20克,花粉、知母、葛根、枸杞、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山萸肉各7克。5剂见轻,“三多”减半,坚持服药48剂,诸症尽失,宛如常人。

检查:尿糖、血糖均转阴性。

三、配防风扶正解表止自汗

防风为祛风胜湿,疏表发汗之要药,东垣赞其为:“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得行。”并强调:“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丹溪受东垣之启迪,将黄芪三倍于防风、白术,组成玉屏风散,使补中有疏,散中寓补,相恶相成,用治气虚肌表不固之自汗。

《唐书》载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以黄芪、防风共煮数十斛,于床下蒸之,使药力由腠理透入,一周而瘥(见《本草思辨录》),此亦可看作玉屏风散之变法。

王清任取四两生黄芪、一钱防风,组成黄芪防风汤,认为“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笔者临证中还发现,以一两生黄芪配三钱防风组成药对,掺入活血化湿药,治风湿乘卫阳之虚,客于肌腠关节导致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皮肌炎取效较佳。

若仿王清任黄芪赤风汤(生黄芪二两、赤芍、防风各一钱)加味,并冲送精制马钱子粉治外伤或湿热挟痰阻络的痿蹩,亦有一定疗效

【例】

方某,男,63岁。1953年3月初诊;年过花甲后,渐觉畏寒神疲,常易感冒。近因天气乍暖还寒,又为外邪所触。恶风发热(T38.6C),汗出淋漓,5日未解。伴见面色萎黄,形弱气短,咳嗽痰多,骨节酸楚,纳呆头痛,二便欠涩,舌淡苔白,脉浮虚滑。

此卫阳失固表之职,汗液因气虚而外泄也。

药用:生黄芪15克,茯苓、杏仁、白术、白芍各9克,防风、白芷、陈皮、姜夏、桂枝、炒枯芩、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葱白3根。药仅2剂,热退汗止。原方服入3帖,诸证皆平。

四、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黄芪可强心利尿,防己直泄小便,张仲景将二药相伍,创防己黄芪汤,为治风水要方,重在祛头面四肢水肿,开二药同用之先河。

周岩评黄芪曰:“内经以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府,黄芪从下焦直升至肺,鼓其阳气,疏其壅滞,肺得以通调水道,阴气大利(意指小便畅行),此实黄芪之长技”。

笔者受其启迪,并结合黄芪可消尿蛋白之新论,不仅对因触外邪由头面始肿的阳水将二药配用,即因内伤而腰以下先肿之阴水,亦将二药合投。在临证中还观察到,如略参入理气药,诸如腹皮、槟榔等,使气行则湿行,效尤佳。

对气虚湿盛所致下肢痿痹亦可将二药合活血祛湿,通络定痛之品共用。它如心脏性水肿,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者,重用二药,同时参入活血利湿药物,如地龙、葶苈子、泽兰等,效果尚称满意。

【例】

苏某,男,17岁。1962年4月初诊。近半月来四肢、头面尽浮,按之没指,下肢尤甚,面色㿠白,心悸短气,汗出恶风,身重腰痛,小溲不利,腹满便干,舌淡胖苔白腻,脉沉。

尿检:蛋白(+++),白血球(++),红血球(+),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西医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此因外触之风邪与内里之湿滞,乘脾虚气弱搏击于肌表,成风水重证。

急予薏苡仁米30克,生黄芪、茯苓皮各18克,防己、白术、泽泻、大腹皮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生姜3片。5剂肿消过半,续服10剂,肿尽退。方略损益,连服月余,诸证皆平,体力亦复。

尿检:蛋白(+),白血球(0~2),红血球(0~1),管型消失。

五、配赭石燮理气机、降血压

黄芪为升阳之要药,赭石乃降逆之神剂。有学者报道,轻用黄芪10~15克,再配其它补气药,有明显升压作用;若黄芪重用一两以上,并配代赭石,或生石膏,则降压极速(药理实验证明,黄芪静注能降压,并同时使外周血力相应下降)。

在这里黄芪表现了极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近贤张锡纯即将大剂黄芪合山萸肉、桔梗,升提元气之下陷;又复将黄芪合赭石、䗪虫,组成起痿汤等,治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后遗证。

笔者对黄芪、赭石相合,升清降浊,爕理气机之功有所心得,临证不仅同用以降压,治眩晕,还引伸治脾虚清气难升,浊阴反上僭欲作呕恶之证,甚至用此法配合西药抢救一例尿中毒致呕恶不纳的垂危患者。

【例】

胡某,男,61岁。1964年8月初诊。喜爱杯中之物,致高血压近10载,虽经中西医叠治,症情仍时有起伏,近因醉酒兼郁怒而加剧。

诊见面色如醉,耳鸣如潮,头晕目眩,欲仆难支,胸满胁痛,咽燥口干,呕恶汗多,气短心悸,舌黯红,苔黄白相兼,脉弦。血压29.3/16.0kPa(220/120mg)。

此阴亏气弱于下,肝阳夹痰浊逆攻于上,将有肝风内动之危。

药用:生赭石30克,生黄芪、生地黄、生白芍、生牡蛎各20克,川牛膝、明天麻、钩藤、枳椇子各15克,胆南星、广郁金、川楝子各10克

连服18剂,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时血压在21.3/12.0kPa,160/90 mmHg上下波动),它症亦稳定。

后以7剂量为丸,连服一月,并力劝戒酒。追访5年,未见大发,1970年因食道癌去世。

六、配枳壳升提固脱治狐疝

黄芪为补气升提首选之品,枳壳为下气降逆重要之味。因其功效及作用于人体之部位大相径庭,故前贤除张璐取枳壳、防风各一两,黄芪二两,共末制成三奇散,宗“逆流挽舟法”用治气痢下重外,将二药相合的名方不多。

然现代药理研究枳壳有强心利尿、升压、增强平滑肌兴奋性,使胃肠蠕动规律化等作用,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现代实用中药》)。

故笔者遂将黄芪与枳壳相合,治多种因气陷导致的脏器脱垂。体会到黄芪用量五倍于枳壳时,效最佳,不仅较单用黄芪升提之力大,且无过升耗阴之弊。

【例】

陈某,男,35岁。1967年9月初诊。患右侧狐疝10余年,出没不定,劳冷易发。近因劳累,饮冷太过又大发。刻诊:少腹坠痛,牵引右侧睾丸,致曲腰按腹,行动维艰。伴见头汗如淋,面㿠懒言,舌淡苔白厚,脉沉弦。

平卧较久,疝气始能入腹。证系气虚之体,复为寒侵,致厥阴肝脉失疏,不通则成疝坠而痛。治当亟投疏肝散寒、行滞升提之品。

药用:炙黄芪30克,枳壳、乌药、青皮、小茴、橘核、川楝子各9克,木香、柴胡、吴茱萸各6克。水煎3剂,药后痛止,继服7帖而愈。随访多年,未见大发。

七、配当归补气生血,退虚热

黄芪如五倍量于当归,二药遂组成李杲的当归补血汤,可补气生血,治大脱血后或内伤劳倦太过,致阴血亏而阳气亦欲散亡之证。

此时常现肌肤燥热,面红目赤,烦渴欲饮等症状,与阳明经气分壮热的白虎汤证颇相类,但脉虽大却按之无力。若误投白虎必死,故重用黄芪峻补脾肺之气,使“变化而赤”,资生血之源;配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并引气药直入血脉,促阳生阴长。

即吴鹤皋所谓:“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数倍而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另两药亦常可配入一般的补益剂中,收气血互生,益元活化之妙,作为治再障、或气虚导致全血下降的基础方,可明显缓解症状。气虚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归身或炒当归合黄芪取效,骨伤科病二药亦常合用。

张某,女,38岁。1958年5月20日初诊。经期因负重致崩不止已两旬余,西医用止血针、片剂未效。

诊见:形瘦面红,肌肤炕热,烦渴欲饮,寐难便秘,小腹隐痛,血色紫黯夹小块,舌红苔少,脉洪大,似同白虎汤之阳明气分证,然前医用清热凉血,证反加剧,再重按其脉,状类游丝,详询还有气短心悸,耳鸣眩晕等症,审谛覃思,此乃血虚阳浮之假象,不可作实证治,只宜急补元气,以摄亡散之阴血。

药用:黄芪30克,党参、白术、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怀牛膝各9克,艾叶6克。3剂漏止,10剂痊瘥。

八、配白芷托毒排脓散疮疡

唐《日华子本草》早即指出白芷可治:“乳痛、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癬、止痛生肌,”而《药性》又盛赞“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故两药相合,对气虚血弱之人患疮疡,脓如稀水,久不收口者,可扶正托邪,,排脓生肌。

如《证治准绳・幼科》“治痘疮里虚,托里十补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浸脑疽,气血两虚,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托里透脓汤”。

现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循,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笔者不仅将二药合五味消毒饮等治急性疮疡;还将其合养血排脓之当归、芍药、炮甲、天丁等治疗慢性溃疡痈疽。

【例】

奚某,男,15岁。1986年6月初诊。每至夏季头身即发疖疮肿毒已三载,今年因天热而复发加剧,每发则注射青霉素,由于逐渐产生耐药性而失效。

刻诊:头面上肢胸腹遍发疖肿,红肿焮痛,此起彼伏,肿溃参差,伴见汗出恶风,气短神萎,面㿠无华,舌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证系热毒乘气虚侵袭皮毛而发病。

药用:生黄芪20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土茯苓、败酱草各15克,白芷、赤芍、贝母、甘草各10克。

3剂疖肿消其大半,焮痛亦轻,已溃者脓排较畅,并渐收口,续服10剂而愈。

九、配桃红益气活血起偏瘫

《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王清任极喜将走而不守,峻补元气的黄芪与活血化瘀药桃仁、细花相配,以治气虚瘀阻导致的半身不遂和瘫痿。

他强调“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这种补气活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治法予后世极大启迪。笔者不仅遵其旨,将三药合用起偏瘫,治痿痹,且引伸治气虚血瘀引起多种心血管疾患,妇产科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或不可避免之流产及各种良、恶性肿瘤之明显气虚患者。

周某,男,59岁。1976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血压素高,1个月前因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西医诊为脑血栓。但叠治效不显,故尔求治于余。

诊见面色萎黄,气短神恍,舌謇难言,口角流涎,右侧肢体不用,舌黯边多瘀点,苔厚,脉弦细。证系气虚血滞,瘀阻脉络所致之偏瘫。

药用:生黄芪50克,桃仁、丹参、川牛膝各15克,红花、地龙、当归尾、赤白芍、路路通、刺蒺藜、土鳖虫各10克,川蜈蚣三条(研吞)。

药服7剂,神志略清,舌謇、口角流涎好转,右下肢稍有知觉。续服7剂,下肢已能活动,但不可随意自主。原方损益,又连服半月,已能扶杖跛行。

以十剂药量成蜜丸,服后腿行颇稳,上肢亦可随意运动。又服一剂,渐趋正常。

十、配桂枝、芍药,养血补肝调营卫

桂枝辛温色赤,轻扬达表,为气中血药;芍药微寒酸涩,柔肝益脾,为血中气药。二药相合,为调营卫、和阴阳之圣品。若与黄芪配用,则可养血补肝调营卫,实即黄芪建中之法也。

此法临证极有实用价值,辨证扩充可治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病证。笔者在治疗慢性胃、肝、胆囊等炎症、消化道溃疡、神经官能症、子官功能性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虚体反复感冒等疾患的病程中,只要一旦出现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或营卫不和之病机,均将三药共投以治,均获较好疗效。

【例】

黄某,女,50岁。1985年3月8日初诊。不明原因之腹痛已数载,经常突然发作,并随情绪好坏而减增。近操劳太过,疼又加剧,曾用西药效果欠佳,遂邀余诊治。

诊见腹中胀痛,右胁、脐周亦有拘紧牵拉感,烦闷急躁,自汗肢凉,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舌淡黯苔白,脉弦。此系木强侮土,使脾胃之虚气散逆,为胀为痛也。

治拟柔肝疏木,补益中土。

药用:炙黄芪、炒白芍各15克,桂枝、白术、延胡索、炒川楝各10克,青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剂痛减,7剂痊愈。后以5剂量为散,每用15克布包煎,日服3次。随访3年内未见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