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辨《伤寒论》之“渴”,体会仲圣心法

 新用户99775517 2024-03-09 发布于山东

“渴”字,于《伤寒论》中及四十余条,

是重要的辩证眼。

一一整理于下,

供参考。

1)温病之“渴”

a.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渴。

此为温病。发汗后身仍热,是风温。

b.发病形似伤寒,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

被火必谵语。

此亦是风温,治时当注意保护营阴。

2)正邪相争,营伤之“渴”

a.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此白虎加人参汤证,共5条。

皆是邪去正伤,渴,为营阴大伤。

仍有表证者,邪未去清,不予此方。

b.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胁下满,或“渴”。

此小柴胡汤证,共2条。

或渴或不渴,不是主症。

故言明,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

c.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头汗,往来寒热,心烦。

此是“三阳微结”,渴在阳明,

予柴胡桂枝干姜汤,亦可刺期门。

3)饮停于内,津液不布之“渴”。

a.伤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气,咳喘,或“渴”。

此是小青龙汤证。有2条。

若寒欲去,或有渴证。

b.脉浮数,烦“渴”,入水欲吐,小便欠利。

此是外邪未去,水饮內停,

五苓散证。共5条,

饮停化热,津液不均,故渴。

c.心下满痛,日哺潮热。舌燥而“渴”。

此是水与热结,大陷胸汤证。

d.发黄,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

此是水与热淤,未结,茵陈蒿汤证。

4)厥阴,寒热错杂之“渴”

a.消渴,心中疼热,肌不欲食,下之利不止。

此是阴阳相转过份之渴,宜乌梅丸。

b.若厥阴下利,微热而渴,脉弱或数,

反是阴病转阳,有生机,“今自愈”之象。

5)太阴下利,一般“不渴”

“以其藏有寒也。”当服四逆辈。

6)少阴,白日烦躁,夜晚安静

或整日欲寐,阴盛格阳,

一般亦是“不渴”,

用干姜附子汤或四逆,

以阴盛故不渴。

若下利,而渴,或稍会饮水,不多。

若少阴病形悉具,不渴。

以上六条,

“渴”字概矣!

辨其证眼,方得其意。

遣方用药,尽在其中。

含生

甲辰正月廿八

大明路

细辨《伤寒论》之“渴”,体会仲圣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