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五莲葛均波/陆金花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4-03-09 发布于山东


山东五莲葛均波

——自主研制可降解涂层新型冠状支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陆金花

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自主研制的可降解涂层新型冠状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过10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可为患者和国家每年节省医疗费用支出10多亿元。

      据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五莲优秀传统文化辑录》一书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是山东五莲县人,1962年11月出生于五莲县中至镇葛家崖头村。

       而今,他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 ,日照心脏病医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副主委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16岁那年,葛均波顺利考入青岛医学院。之后,他又作为该校同届75名大学生中4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之一,于198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山东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硕士。葛均波的研究方向是小儿科先天性心脏病。

        1990年,葛均波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又被派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深造,三年后在埃森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的一个周末,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心内科实验室分析资料,一名心肌桥患者血管内超声图像上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半月形暗区走进了他的视野,他通过翻阅实验室里所有心肌桥患者的超声图像发现,每一名心肌桥患者的图像都存在相似的“半月现象”。

       葛均波的这个发现大大提高了心肌桥的诊断率,使其检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95%以上,血管内超声图像上的“半月现象”,从此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心肌桥诊断标准。

         这一成果也被称为“葛氏现象”,欧洲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桑切斯(Sanchez)教授等称其为“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心肌桥的先驱”。

       1999年,葛均波结束了自己在德国长达10年的学习、工作,回到上海为祖国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葛均波回国后的第二年,中山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心外科、心内科等多科室的协作下大获成功,使该院的心脏移植手术成为全国典范。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葛均波倡导成立了华东地区首条24小时全天候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绿色通道”,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

        葛均波积极推动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成功抢救了超过2000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自主研制的可降解涂层新型冠状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过10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可为患者和国家每年节省医疗费用支出10多亿元。

葛均波有一颗大爱的心——

       据中新网报道,2016年3月31日,葛均波乘坐从上海浦东飞往美国芝加哥的UA836航班计划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学术会议。

        正当休息时,飞机广播说一名美国乘客突发疾病,寻求医生帮助,葛均波听到后即刻来到该名乘客身边。

        经了解,该乘客1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

         葛均波诊断该乘客位突发心衰合并房颤,他让该乘客吸氧,并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其血管,同时积极协调乘务人员将患者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以便平卧增加回心血量。

        经过葛均波的诊治,该乘客病情暂缓,不需要飞机迫降或飞回。

        接下来的十个小时飞行中,葛均波每隔一段时间即检查评估该患病乘客的病情。最终,这位美国乘客的症状有所好转,顺利抵达目的地。

作者简介:

陆金花,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