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医学abeycd 2024-03-09 发布于湖北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如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等。


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一般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DNA,只是一团蛋白质和 RNA,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复制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照片来源: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WHO 命名为 2019-nCoV。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目前初见病例是由武汉海鲜市场传染而来,最初传染源为野生动物,可能是中华菊头蝠。 截至目前,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所述,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症状者也可称为传染源。
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病毒是崭新的,人体免疫机制要对 其反应,越强烈对人体自身 的损害可能越大。 反应的强弱存在个体差异。 在病毒总 量和毒力相似的情况下,人体反应强烈的就可发展成为重症,发热和咳嗽是首发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2(照片来源: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
 

病毒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1、胸片

· 肺纹理增多,支气管壁增厚;
· 单侧或双侧片状实变结节影,小片状浸润,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
· 肺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两肺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右下肺野肺纹理模糊,见小片状模糊影
 
两肺弥漫性浸润
2、CT

· 轻型/普通型病毒性肺炎

轻型临床症状常无,但CT可有异常,多表现为胸膜下 双肺磨玻璃不透光影GGO。 有症状体征的普通型病例CT表现与轻型相似,病变进展可向肺中央扩展,甚至伴发肺实变,随时间延后而出现小叶间隔增厚。
 
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小片状GGO,核酸检测新冠状病毒肺炎。
 

· 重症病毒性肺炎

临床表现快速进展加重。 CT显示病变范围扩大,逐渐演变以肺实变为主,显示支气管气相。 呈蝶翼状或蝠翼状。

 


· 危重型病毒性肺炎 

年老体弱或其他免疫过强的人,可发展成危重病例, 呈双肺弥漫性改变,甚至均匀一致的实变(“白肺”)。 这种情况下,病肺极少气体交换,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而亡。
 

3、18F-FDG显像

病毒性肺炎在18F-FDG显像中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代谢的磨玻璃影及实变影,此表现并非病毒性肺炎特异性表现,但有助于协助鉴别如肺肿瘤及其他感染性病变等。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肺炎需要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一般而言按照发病年龄分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前三位的病原菌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15.0%~34.9%,其中流感病毒占首位,其他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5.8%~65.7%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血管炎、急性肺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流行病学病史方面与上述疾病有很大不同。 目前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在当前的特定时间点,若发现肺内有渗出、实变、结节等影像表现,需要排除普通流感、支原体及细菌后,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标准,结合流行病学病史和临床特点,进行放射学描述性诊断,最后确诊需要做病原学的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
流感病毒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毒性肺炎概念与CT表现 何之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