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崇德:促成学生深度学习与思维的非智力因素该如何培养?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3-1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本文共4807字,仔细阅读13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周一

深度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智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素养形成的?

※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非智力因素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日益突出。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目前所强调的深度学习,其特征定义中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投入。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一种目标,不仅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应包括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等等。

图片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1

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情感强度、情感性质和理智感

研究表明,情感强度差异同智力操作效果之间呈“U”形相关。适中的唤醒水平是一种适宜的刺激,它既可以诱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同化客体,又保证了智力与能力活动的必要的活动与背景。

故此,学生面临着各种大考,太紧张或压力太大,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都会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所以,创设适度的紧张气氛,也是教师的一种基本功。

情感性质,与智力、能力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生增力与减力的效能,即肯定性情感有利于智力与能力的操作,否定性情感不利于智力与能力的操作,积极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力,驱使人的积极性,消极情感则能减弱人的活力,阻抑人的行动。

图片

二是情感的性质对智力与能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与情感的性质同智力与能力操作加工材料的性质是否一致也有关系,例如,在愉快的情况下,容易记住令人愉快的事情;在不愉快的情况下,容易记住不愉快的事情。

最后是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有新的发现,则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惊奇和疑虑的情感等。
2

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

意志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活动中,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根据这一点,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主要是
意志品质,即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它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图片
3

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个性意识倾向因素

个性意识倾向性的成分很多,与智力有很大相关的因素,主要是理想、动机和兴趣。

对学生来说,理想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也很多,而与智力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追求能力和希望取得成功的一种需要,是以取得成就为目标的学习方面的内驱力。

它以对未来成就和成功坚定不移的追求为特点。成就动机层次有高低,成就动机层次高的学生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未来的目标确定远大而又现实的理想,他们能认识到自已的能力,学习中能做到浅尝辄止,并有高度的自尊心。

图片

4

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气质因素

气质特点对智力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能够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与此影响有关的气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以及心理活动的强度。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两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多血质、胆汁质类型的人,情绪感受表现较强烈,而他们的抑制力又差,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于某种智力活动,较难从事需要细致和持久性的智力活动。

黏液质、抑郁质的人,其情绪感受表现较弱,但体验深刻,能经常性地分析自己,因此,他们较适合从事于那些需要细致和持久性的智力活动。
 
图片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情商重于智商论的缘起。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乃至整个智力活动及其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

动力作用


动力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动力。具体地说,个性意识倾向性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选择和确定任务;成就欲、自我提高的需要与学习任务完成存在着正相关,推动学生智力活动朝着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

动机过程影响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促使学生发挥现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技能,
并将新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情绪情感是通过内在的心理过程影响认知活动的,对智力与能力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因此,
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极情绪的调动等诸多方面。

图片

2

定型作用

气质和认知方式是一种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将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表现形式。所谓定型或习惯作用,即把某种认知或动作的组织情况逐步固定化,因为智力与能力都是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们具有稳固性。

在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良好的智力或能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学生主体原有的意志、气质、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及智力与能力各种技能重复练习的程度

以气质为例,它包括强度、速度和灵活度等因素,从而直接制约其智力与能力的性质、效率和特征。

我多次强调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后天形成什么样的智力类型和性格。

平时人们喜欢把胆汁质的人称为“脾气坏”的人,但他们工作效率往往最高,当然粗心大意也是他们所“定型”的智能活动的缺点。

那些被人称为“好脾气”的黏液质者,尽管做事准确性较突出,然而干起事来,他们往往是慢慢吞吞,不讲求速度甚至效率,这也是这种“气质”定型的智能特点吧。

对于“定型作用”来说,每一种气质既有其长处,又有其短处,这些都是良好的或不良的智能非有不可的习惯要求。
 
图片

3

补偿作用

所谓补偿作用,就是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这种补偿作用从哪儿来?

它来自非智力因素的定向(帮助人们确定活动的目标),引导(帮助人们从动机走目标),维持(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和调节(帮助人们支配,控制改变自己的生理能量与心理能量)等功能。

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的性格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主动性、自信心和果断性等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智力或能力上的弱点,

因此,“勤能补拙”的事例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
 
图片

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

和“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也是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这概念说明一种心理现象,包含着水平、等级和品质的差异。

几乎每一种非智力因素,都有一个水平、等级和品质问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意味着提高、发展和矫正,即发展其良好品质的成分,矫正其不良品质的部分。

作为一个中性心理学概念的非智力因素,它的培养就是强调“扬长避短”,以利于主体活动乃至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图片
2

培养非智力因素,应重视从整体性出发

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分析非智力因素具体成分的功能;从实际上来看,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结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又是一个结构,构成一个整体。

在智力活动中,尽管也存在着某一种因素起的作用大一点,另一种因素起的作用小一点的情况,但是,影响智力活动效益的是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效应。

因此,对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效益应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即特定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总结性(效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 

图片

例如,我们在研究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时,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前,首先要对各项因素进行量比,求出其模糊值。

量比是参与“评定(法)”的专家(10名,其平均值)根据经验进行的。需要量比的方面有: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各自作用(权重),二是确定各项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各项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方面的权重。

以下是当年研究的结果即六项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四项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方面各自的权重:

智力方面(0.525)包括感知和理解力(0.1125)、记忆力(0.14)、语言表达能力(0.18)、思维能力(0.275)、评价能力(0.13)、应用操作能力(0.1625);

非智力方面(0.475)包括学习的目的性(0.2375)、学习的计划性(0.225)、学习的意志力(0.2875)、学习的兴趣(0.25).我们根据诸项因素综合起来的状况来培养非智力因素。

图片

显然,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实验基础是作多因素分析。因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构,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变量的控制有时是不可能的,有时是无意义的。从整体观看,在智力活动中,影响智力效益的可能是某一非智力因素,也可能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组合。所以,我们对各种非智力因素都应该予以重视,并且要从整体性出发加以培养。
3

四条主要措施

培养非智力因素,要尽量做到对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作具体而谨慎的分析。在我们自己从事的教改实验中,主要抓住四个方面,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第一,从非智力因素的正式提出开始,心理学界历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当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图片

要发展学生兴趣,应该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师生的感情,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我们曾在全国十省市搞了一个较大面积的理想、动机与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把政治课作为自己最感兴趣学科的只占1.67%,再深人调查他们为什么喜欢政治课,回答却是共同的“老师教得好!”可见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产生智力活动的自觉动力和追求探素的倾向。

图片

第二,气质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并无水平高低之别,每种气质在智力活动中能获得其应有的地位。

例如,胆汁质的人性急,在智力活可以表现为迅速,强度大,也可以表现为冒失、不正确、缺乏计划性;

多血质的人灵活,在智力活动中可以表现为发散性强,善于求异,也可以表现为动摇、受暗示性突出;

黏液质的人迟缓,在智力活动中可以表现为正确,有条理、镇定,也可以表现为呆板,缺乏灵活性;

抑郁质的人多虑,在智力活动中可以表现为好思索,深钻研,具有深刻性,也可以表现为疑心重,拿不定主意、退缩性强。

由此可见,同样的气质,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思维特征,也可以助长不利的智力与能力因素的形成。所以,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应该顾及学生的气质。

图片

第三,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天才等于勤奋”,这是一个十分有道理的“公式”。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学习、坚持学习、顽强学习的学习品质。

勤能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勤能补拙,克服心理能力上的种种不足。我们在教改实验中相当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教师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加以有目的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具有“勤奋”特征的习惯。

第四,习惯不只表现在道德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力与能力中。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习惯是一种能动的自组织过程。一定的环境使个体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临界状态,智力与能力的相变(质变)特点,习惯这种参序量是其决定因素之一。

所以,智力与能力培养的智育过程,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智能,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

为此,我们要按照年龄特征制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要训练必要的学习习惯;要严慈相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良好学习行为以及心智与操作技能的训练;要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图片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研究愈发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心理学家们开始试图提出种种理论模型并密切联系实际,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需要老师、专家不断摸索、实践。



来源 | 整理自《教育的智慧》,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崇德著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