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思明居士 2024-03-11 发布于河北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文/虫虫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前言:

德治与法治是当代社会治理的两种模式 。德治与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机制,成为社会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治 理 模 式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是依据道德,唤 醒 人 内 心 的 良 知, 其作用机制是人的自律性 。 法治是依据制度,监督人们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制度的他律性 。

两 种社会治理方略,古已有之 。在人类文明形成的轴 心 期,德 治与法治 的萌芽就出现了,最 早 可 以 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期与西 方的古希腊时期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两种治理模式都是以人 之 德性为根 基 的 善治模 式 。德治的思想萌芽始自于《尚 书》中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及先秦的孔子之德政与孟子之仁政之 中 。

法治思想开端于先秦儒家荀子的隆礼重法的思想以及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与西方古希腊 时期的法治思想 。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开始,对于社会的治理是 首要面临 的问题 。如何治理 当时的社会? 这一 问 题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秩序 的稳定 。

德治与法治是 中西方文明社会 的治理模式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两种治理方略可以 说是应运而生,也与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 思想有很大关系 。

在探讨德治与法治的思想源头之前,德治与法治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 其治理社 会的作用机制又是如何 的?

这些问题也是研究德 治与法治伦理溯源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与法治的基本内涵与作用机制

德治与法治在发挥社会治理功能时,两者的作 用机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在研究二者 治理机制之前,对于德治与法治的基本内涵的考察 是十分有必要 的 。 通过对二者基本内涵的考察自 然可以显现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德治的基本内涵

德治即是运用道德进行社会治理 。

为何道德 能够发挥社会治理 的作用?

道德作为伦理学学科 研究的重要范 畴,具有着丰富的意涵 。

罗 国杰指 出:“道德调解的特点在于,它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榜样感化和思想教育等手段。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使人们形成内心的善恶观念、情感和 信念,自觉地按照维护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从而自动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德治的主要目标是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良知,让个体起到 自我约束的作用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德治是重视 人的内在基本价值,认为人具有向善的引导性。

德 治也是一种防微杜渐的治理方略,启迪人的道德良 知,引导人们行善行,做善事。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法治的基本内涵

法治即是凭借法律进行社会治理 。

法治不 同 于德治凭借道德让个体进行自律性的自我约束。

法治是依靠他律性的外在力量——— 法律与制度,对人 的行为起到监督和管控的作用,并对违背法律底线的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如果说德治 是以人治为导 的治理方略,那 么法治则与其相 对,主要以法律和法规为主导力量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案 。

无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西方的古代社会 。

法治的治国方案都是占据主导地的 。

在当代社会,完善外在的监督制度和法律法。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与法治的作用机制

第一,德治与法治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作用于 人的人性而发挥其作用 。德治是基于人性善 的一 面 。

法治是基于人性恶的一面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人性之善恶在中 西方思想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的核心议题 。

人性 善恶的二元对立观是无法正确全面的考察人性的道德属性 。

人性是既有向善的一面,也有为恶的一 面 。德治则是作用于人性向善的维度 。

因为人都有良知,德治恰恰是通过软性的道德手段唤醒人内心的良知,从而引导人们践行善行 。

如果人性全然 为善,那就不需要通过法律的监督和惩戒 。 因为人性中同样有恶的 因素,因此,对人性进行一定程度 的规约则是十分有必要的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如果有人行恶却不对 其进行惩戒,则一定会造成人人效仿 的局面,社会 也一定处在混乱的局面当中 。

所以,通过法律手段 进行必要的惩戒是作用于人性恶的一面。

第二,德治与法治都是善治 的社会治理方案。

与善治对应 的是恶治 。何为恶治?

在 中 国古代封 建社会,有许多的严刑酷法,让人生畏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例如,汉朝 的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手段就是恶治 的典型例子。

如果统治者都像吕后那样采用这样惨绝人 寰的手段进行震慑。

虽然能起到治理的作用,但是 人人畏惧,对于国家不会有归属感 。这种让人人害 怕的极端手段是作用于人的恐惧心理以达到治理 的目的 。

这样必然导致人人自危 。

这样 的恶治方 案是不值得提倡的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反观德治与法治的治理方略, 虽然治理机制有所不同,但都是善治的治理方案。

德治与法治都是建立在人的德性基础之上的,就中 国古代社会而言,德治是以仁义为德性基础 。而法 治在西方思想史上则是建立在公平与正义之上。

这种具备德性的治理方略是人性化的,体现了社会 治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人现实的真切关照。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的伦理溯源

德治的伦理溯源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伦 理思想史之中 。

论其源头,自然要从先秦时期的原 始儒家开始考察 。 在原始儒家那里有着丰富 的德 治思想的萌芽。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发端

先秦时期是 中 国古代文 明最初的形成时期。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这一时期是华夏文明诸多重要思想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周公、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等伟大的思想家。

与此同时,这些思想家也构成了中国最原始的儒家 学派 。德治思想 的伦理溯源则可以追溯到这一时 期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之中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尚书》中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

“ 德”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内容 。学界也都认为儒家哲学实为伦理学 。

脱离 了“ 德”的儒家哲 学是丧失灵魂的 。

那么,为何儒家哲学是以道德为 基本研究范畴 的伦理学 呢?

这要追溯到殷周之际的朝代迭变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这也同样是中国古代社会德治思想的源头 。

殷周之际的朝代迭变不仅是朝代的更替, 更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激荡出以“德” 为核心的文化思想 。

这一思想突破在《尚书》中有 着清晰明了的记载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中,天是 一个核心元素。

《周易》中的天是自然界的客观之 天,人们基于对自然之天的直观感受提炼出天道的 运行规律,进而人道要效法天道,从而建构起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 。

然而,古人对于天的认知是多个维度的 。

在人类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时候,古代 的统治者将 自 己政权 的合法性寄托在天 的身上。 这时的天是意识形态视域认知中的天,也叫做天命观 。

夏朝与殷商都将自 己的统治依据寄托在天的身上。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故事。

殷商将自己看作是天的永久代言人,认为自己 的统治是上天给的,同时将天视为至神 。

统治者通过祭祀的方式祈祷上天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福祉。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然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 中,小邦周克大邦殷是一重要的历史现象 。

以小克大激发了周朝人对于皇权合法性的重新认知。

这种新的认知便是“德”的思想突破 。

殷商 的 天命有常观走向了西周 的天命靡常观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对于统治者而言,能否很久的享有天命在于能否做到以德配天,进而出现 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新思想。

德治的思想萌芽便发端于此。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也由此展开 。

西周的政治制度皆围绕着“敬德保 民”而展开 。在西周重德 的思想转变 中,元圣周公 是核心人物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学者钱耕森指 出:“周公深刻地总结 了周取代殷的兴亡 的经验教训,明确提 出 了' 以德 配天’的崭新的理念,唤醒了人的觉悟,肯定了人的 能动性,特别是人 的道德力量。”

《尚 书 · 召诰》中 说:“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尚书 · 召诰》) 《召诰》中指出夏商 的灭亡在于统治者 的失德。

西 周当以夏商二代为鉴,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亦是《召 诰》中所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尚书· 召诰》)《召诰》是周公视察洛阳时,召 公委托周公上书,劝诫成王 当推行德政,才能使天 命长久。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尚书· 多士》篇进一步说:“惟天不畀不 明厥德。”(《尚书· 多士》)

《尚书· 多士》是周朝建 立以后,面对殷商遗民,周公所作的诰书 。

在这里, 他明确指出:“上天是不会将天命给予没有德行的统治者,只有具备德行,推行德政,才会永保天命, 否则天命就会转移。”

殷商的天命有常观也走 向 了 西周的天命靡常观 。有常与靡常的关键在于统治 者的德行,也即是能否做到以德配天。

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德治思想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西方社会通常被看作典型的法治型社会 。

在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公平与正义思想的考察也 是一以贯之。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思想家们的研究就开始集中在公平与正义的德性之上,从而为建构 法治型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然而,在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中也有关于德治的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身上。

苏格拉底的德性观

古希腊最早期的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 题 是——— 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么? 概括而言,可以将 当时的观点分为两类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一类是基于 自然 的维度将 一些客观物质视为世界的本源 。

例如,泰勒斯将水 看作世界的本源 。

阿那克西美尼将其看作世界 的 本原 。

德谟克里特将原子看作世界的本源 。

另一 类是基于形而上学的维度去考察世界的本源 。

例 如,赫拉克利特将世界的本源推向逻各斯 。

毕达哥 拉斯则以数作为世界 的本源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巴门尼德则将世界 的本源推演到存在的概念上 。

很显然,早期的哲学 家并未将目光聚焦到人的身上 。

苏格拉底的出现 则扭转了这一局面。

苏格拉底被看作是将西方哲学的研究从天上 拉回人间的重要哲学家 。

实际上,在早期的古希腊 哲学家和苏格拉底之间还经历了智者学派的过渡。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就已经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

但是,普罗泰戈拉对人的关注不同于 苏格拉底 。

普罗泰戈拉对人的关注是人这个孤立 的个体,可是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人的德性问题和心 灵世界的法则。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诸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等等的精神性问题,提 出 了“ 德性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善生”等精神性与道德性命题。

不仅仅是将哲学的主题从外界转向人自身,人的内在性价值也开始被苏格拉底所关注 。

这种内在性价值主要就表现在人的德性问题上。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结语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使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体现在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上的更新与重构 。

更需要同时拓展专业的外延与内涵 。

“新文科”模式强调在学科及专业 融合的前提下,进行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创新, 这一点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校尤为重要 。

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以先秦与古希腊时期为中心

通过 对 97所西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回应业界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以求守正创新,实现我国西部地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跨越式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 波斯特,等.第二媒介 时代[ 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张志安,孙玮.公共传播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J] . 新 闻 与写作, 2019(1) :10-15 .

[3] 蔡斐.学科赋能、跨界驱动与人的回归——— 论新文科背景下新 闻 传播人才的培养[J] . 中国编辑,2021(4) :77-81 .

[4] 季卫东.新文科的学术范式与集群化[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20 , 28(1) :11-14 .

[5] 胡百精.新 闻传播教育改革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J] . 青年记者, 2017(34) :64-65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